<p class="ql-block">下江南的最后一站,打卡嘉兴南湖公园,天主教堂,子城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早上准备坐公交车去南湖,问问保安坐几路公交车最快捷,保安告知不远,不用坐车,走路转个弯就到了,结果悲剧了,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 ,大概走了一节课的时间,走安逸了。(保安才多大年纪?肯定说不远)😁😁得出的经验就是以后问路,一定要问同龄人。</p> <p class="ql-block">南湖位于嘉兴市区东南部,风景秀丽,史书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记载,称之为陆渭池,又称马场湖,彪湖等。南湖分为东西两湖,两湖相连形似鸳鸯交颈,古时湖中常有鸳鸯栖息,因此又名鸳鸯湖。宋代以后南湖与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湖。</p> <p class="ql-block">远眺五相祠</p> <p class="ql-block">湖心岛位于南湖中心,全岛面积17亩。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组织疏浚城河,将淤泥垒土成岛,次年移建烟雨楼于岛上。清以后又相继建建成清晖堂、孤云簃、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和西御碑亭、访踪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千百年来,南湖以其特有的风姿吸引着四方的游人,历代文人学士为南湖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和美奂绝伦的画卷,如今在岛上还保留着不少文物价值极高的字碑石刻,有: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的真迹诗碑、宋朝诗人苏东坡的“马券石刻”、元朝四大书画家之一吴镇的“风竹图”、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的“鱼乐国”石碑、清朝书法家冀应龙“烟雨楼”手迹等等。宋朝著名诗人苏东坡曾经三过南湖赋诗四首,留下了“闻道南湖曲,芙蓉似锦张。如何一夜雨,空见水茫茫”的佳句;清朝著名学者朱彝尊曾为南湖的水、南湖的船和南湖的美景写下了一百多首《鸳鸯湖棹歌》,把南湖风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次亲临南湖(其中有两次是在回京都的路上再次来到南湖),岛上还保留着两块御碑,上面刻有乾隆留下的十四首诗。</p> <p class="ql-block">“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楼不愧是乾隆六巡江南八次登顶的楼,颇有苏式园林的味道,虽然小但景色别致。</p> <p class="ql-block">推开南湖烟雨楼的窗户,眺望南湖美景,感慨万千;一座楼藏尽千年故事。前世:它是五代吴越王钱镠“台筑烟雨”的风雅开篇,是南宋诗人笔下“轻烟漠漠雨疏疏”的水墨意象,明清时更因乾隆六下江南登临题诗而声名远播。雕梁画栋间,曾映过文人墨客的诗酒唱和,听过桨声灯影里的吴侬软语,见证过朝代更迭中的风云变幻。今生:红墙黛瓦依旧,却在时光淬炼中更添韵致。登楼俯瞰,南湖碧波如镜,画舫往来似织,远处现代城景与古韵楼阁相映成趣。数字化展陈揭开历史面纱,文创雅集赋予新的生机,它不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流动的文化血脉,让每一个驻足者都能在烟雨迷蒙中,触摸到江南的魂与时代的光。</p> <p class="ql-block">嘉兴南湖风景区,在南湖北侧有一个狭长的小岛,名小瀛洲,现有九曲桥与湖滨公园相接,岛上花木繁茂,嘉兴人俗称这里为小南湖或小烟雨楼。</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组织“惜字会”在岛北部建祠三间,祭供仓颉。相传仓颉是黄帝时造字之鼻祖,后人称仓圣,以示崇敬。仓圣祠中原有仓颉塑像,其腰围树叶,全身赤皮,头有四眼……民国13年(1924)重修 ,仓圣祠在抗战时期遭破坏,门窗被人拆卖,仅剩几根柱子支撑着破漏的屋顶,“惜字会”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消失。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整修园林,并对仓圣祠进行多次维修。现祠中无塑像,面积50余平方米,高12米,重檐高翘,回廊南北都有石阶,系殿阁式建筑。纪念仓颉的仓圣祠或有关纪念仓颉的类似建筑,在全国似乎仅嘉兴这一处,所以仓圣祠很有嘉兴地方文化特色。现仓圣祠面貌已焕然一新,成为南湖一处颇具特色的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瀛洲岛的北端这个一建筑,名仓圣祠,它出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四千余年。据说汉字是仓颉创造的,故有“仓颉造字”之说,所以仓颉被尊为“字圣”。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有“惜字会”组织,仓圣祠就是在那个时候由“惜字会”募银建造的。祠有三间,内供仓颉塑像,当地文人都定期集中顶礼膜拜,以纪念这位“字圣”。</p> <p class="ql-block">舞蛟石旁,柳暗花明,亭榭临波,显得静谧开阔。岛北为湖滨公园,有九曲桥相连。树青草绿,有亭临湖,坐憩其间,得心旷神怡之趣。</p> <p class="ql-block">池塘南花木扶疏,著名的舞姣石南向耸立,姿态雄伟。石高3米,阔2米,一说又名“蛇蟠石”,历代文献屡有记载。古人赞美此石形状奇伟,“怒目探爪”、“若饥蛟壑舞”。相传为唐代故物,又说是北宋末年花纲石遗物。石上刻有篆书“舞蛟”二字。原石在濮院,明代移至嘉兴城内,几经沧桑,1953年自东门大年堂前移至岛上。</p> <p class="ql-block">壕股塔是古时嘉兴七塔八寺之一,因北临城濠,其水曲如股而得名。重建的壕股塔,塔高63.36米,七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塔院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塔身为阁楼式,四周有回廊,沿袭宋代建筑风格。每层的四角翘檐上搁置一个精致佛像,下面垂挂古朴风铃,呈现“影荡玻璃碎,风铃柳外高”的意境。塔刹为国内罕见的纯铜鎏金铸成,耗用了三公斤纯金。壕股塔是嘉兴市内唯一可攀登的塔,塔中179级木梯盘旋而上,可俯看南湖全景,整个嘉兴城全貌亦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壕股古塔楼于2010年改称为“伍相祠”。</p> <p class="ql-block">嘉兴街上的一口明代的四眼井。</p> <p class="ql-block">嘉兴天主教堂,旧称圣母显灵堂,俗称圣母堂、天主教堂,始建于20世纪初叶,规模宏伟,是天主教加尔默洛会(圣衣会)在嘉兴的总部,当时“中国第一、远东第三”的大教堂,也是建筑年代较早的西洋优秀建筑之一。从现存的天主堂主体建筑看,其精致的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建筑技术和造型风格堪称同时代、同类型建筑中的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嘉兴子城遗址公园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座被完整保存的古代城墙。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好,在我国是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在嘉兴子城遗址公园,岁月的痕迹在一砖一瓦间静静诉说。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闲适在这里奇妙交融,每一处角落都藏着值得品味的故事。感受着时光的温柔流淌,心中满是对这座城市过往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嘉兴子城遗址公园,就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史书,三国吴黄龙年间,它作为嘉兴最早的城垣拔地而起,开启了长达1700多年的传奇篇章。从县、州、府、路的衙署,到太平天国听王府,再到近现代历经军队、医院、学校的更迭,每一段过往都是时代的深刻注脚。如今,古老与现代交织,谯楼巍峨,城墙斑驳,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数字化的智慧导览与AR互动设备,又让我们能轻松触摸历史,感受跨越时空的对话。子城,嘉兴这座城市的根脉,承载着过去,也照亮着未来。</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遇到了只此青绿!</p> <p class="ql-block">嘉兴的风里藏着太多温柔,月河老街的青石板、南湖景区的楼台亭阁、子城遗址的砖瓦都成了心间的牵挂。那些没有听完的故事、没看够的风景,都将化作重逢的期待。后会有期,嘉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