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喜欢登山,尤其偏爱结伴登山。路途之中,认真聆听同伴的真实感慨,更加有益于增添不同阶段的人生感悟。减负是一种认知,这是我四上武功山的最大收获。户外徒步,认知越高的朋友越是明白,不舍减负的人很难走快,更难走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上武功山,是对高山草甸的憧憬期盼,希望用镜头和文字来详细记录行程。追求的是一个美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次上山,是对团队精神的递增感触。一人走的快,众人走的远,一支团结的小队,方能做到又快又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次爬山,是在大雾中负重前行。克服困难,踏出泥泞,我们恍然明白,凡事总有我们无法预知的部分,遗憾无处不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四次反穿武功山,提高了我对“认知″的另一层理解。比如徒步登山,在你眼中那些必备的东西,并不保证一定有用,包裹重了,反而成为负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眼界不高,认知不足,人生很难减负。为什么很多朋友不敢远行,无法登顶,可能就是对减负的认知不够,总觉得背包太窄限碍了想法,所需物件总也装不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的路途之中,类似担心“口渴″这样的小事千件万件,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的饮用水放入行囊,为什么不能换个方式来解决呢?比如适度买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年轻时喜欢读书,中年后喜欢徒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千里万里,路走多了才渐渐明白一些道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