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和王菊铨、孔协群、杨立等一众老友参观了清代文史大家赵翼故居。赵翼嫡系后人赵选谋、彭苏和夫妇热情为我们介绍了相关情况,让我们对赵翼有了更多的了解。<br>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早已耳熟能详。作为小学教材,曾被选入由张田若主编的《古诗一百首》中。<br> 赵翼作为史学家,竟存诗4800多首,令人叹为观止。赵翼的诗句风格,议论精深警辟,造语浅近流畅,兼具文学批评的深度与生活哲理的趣味。如“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时代动荡虽是国家之悲,却为诗人提供了深刻素材,历尽沧桑的诗句更具艺术感染力。这一观点揭示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被广泛引用。如“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以拟人手法写秋风染红枫叶、吹白头发,巧妙将自然变化变迁与人生迟暮结合,语言诙谐而哲理深刻。<br> 还有“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这一比喻生动,成为批评“人云亦云”的经典。“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论天赋与努力的关系。“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论自然与创新的辩证。<br> 饭后回到家,无睡意,抽出《诗词例话》翻看起来,严格地说是重读。里面选取了来自赵翼《瓯北诗话》里的独特见解。关于文学创作中的“点化”,赵翼提倡应比前人体现得更深刻、更尖锐、更集中凝炼,因而也更激动人心。他举例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认为写得很突出。用“朱门”来指贵族豪门,用“冻死骨”来指饿死者,写得更形象,更含蓄凝练,更具有惊心动魄的作用。<br> 关于诗风中的“雄奇”,赵翼很是推崇李白。他说李白的《游泰山》,写自己登得高,说“举足弄清浅,误攀织女机”,举起手来可以弄银河里清澄的水,一不小心攀住了织女的机。李白的《横江词》写风大浪高,“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宫阁”。在赵翼看来,李白这些诗句都用夸张手法,又都容易懂。写得很自然,好像信笔挥洒,并不见得十分用力,也看不出锤炼痕迹的。<br> 赵翼是清代少有的集官员、史学家、诗人与一身的全才,其史学与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著称。许多观点打破了传统守旧的文学批评范式,成为后世文学批评创新的理论支撑。<br> 在我看来,赵翼留下的这些,远比为他保存的故居来得厚重。 彭苏和 赵翼,字云崧,一作耘崧,号瓯北,晚年自号三半老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一甲第三名进士,俗称探花。历任翰林院编修、镇安知府、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后辞官归里,著述宏富,诗作有《瓯北诗话》《瓯北集》,史学著作有《陔馀丛考》《廿二史札记》,是有清一代著名的文史大家。<br> 赵翼创作了大量诗作并广泛流传,与同时代的袁枚、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论诗主张“独创”,反对摹拟。其《论诗》之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更是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赵翼尤邃史学,考据精赅,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王菊铨 孔协群 赵选谋 曾泽培 赵选谋 杨立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选谋,西盖赵氏二十二世。</div><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167efb">赵德明供</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167efb">孔协群供</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