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山海关两日游。

羊儿

<p class="ql-block">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坚韧精神。 长城的修筑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长城像一条巨龙,在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全长21196公里,而长城的起点,就是山海关。</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3日,我们到达了山海关,首站游览了角山长城。这是在角山长城下女儿为我们老年团照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角山长城建于明洪武十四年,由大将军徐达主持修筑,共建有敌台3座、战台2座、 城台2座、关隘1座。全长1960米, 长城高度一般为7米至10米,宽度为4米至5米,在山势陡峭之处随山势砌筑。</p> <p class="ql-block">角山长城距古城山海关北约3公里,系燕山余脉,海拔519米。因其峰为大平顶,两边有巨石嵯峨,好似龙首戴角,故名角山。这里是万里长城第一山,据说“山盟海誓”就是在这里起源。</p> <p class="ql-block">角山长城爬山游玩的路线不是很长,但比较险峻,台阶很陡很高,我们一行人只有乘坐索道缆车上下。</p> <p class="ql-block">角山长城的敌台建筑呈四棱台形状,结构为二层,台顶近正方形,设有口女儿墙、瞭望洞、射眼等防御设施,外墙还设有箭窗,是古时士兵瞭望和防御敌人的重要据点。</p> <p class="ql-block">从索道下来,往山顶走,途中可以远眺城市的建筑和大海,感受沿海城市的美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上山途中,有一栖贤寺,位于角山长城内侧。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始建于明初, 是明清时期肖显、詹荣等文人雅士读书隐居之所,被誉为“山海关文化的摇篮。 </p> <p class="ql-block">沿着栖贤寺向后山游览,有个瞭望台,可以看到隐藏在山中的美丽湖泊-燕塞湖。</p> <p class="ql-block">快到山顶时,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还好,在女儿的带领下,6个老人都登上山顶,看到了长城内外的大好风光。</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山海关去,从宁海城进入。宁海城始建于明代,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明代军营之一,也是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中唯一一座功能齐全的临海城堡。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军事建筑特色,使其成为研究明代防御工程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雄伟的宁海城是1987年在原址上复建的, 曾经是守卫长城的水师驻扎营地。</p> <p class="ql-block">宁海城由明代巡抚杨嗣昌修建,主要用于屯兵和操练士兵,防御女真族与蒙古族的侵扰。其城墙以毛石垒砌、黄土夯筑,仅设西北两门,西门内侧围有罕见的内瓮城,结构设计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宁海城的城墙下,绿树成荫,光影斑驳。</p> <p class="ql-block">宁海城内有士兵居住的“龙武营”(包括碾坊、粥屋、马厩、粮仓等生活设施),另有显功祠、龙王庙、关帝庙等建筑。展现了明代军营的完整功能体系。</p> <p class="ql-block">龙武营中的守备署相当于明代的军事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宁海城内的将台,正对着八卦阵。</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宁海城被毁。英国侵略军曾在此建兵营,直至二战撤走。</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八卦阵,咋个走得出来。</p> <p class="ql-block">宁海城的瓮城。</p> <p class="ql-block">宁海城的瓮城。</p> <p class="ql-block">宁海城的瓮城。</p> <p class="ql-block">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的老城墙。</p> <p class="ql-block">走过宁海城,就是澄海楼,这是老龙头的制高点,观海胜地。始建于明天顺五年(1381年),寓意海不扬波, 天下太平。不过现在的澄海楼是1985年至1987年考古后据原貌复建的,下层的匾额是乾隆皇帝御题的澄海楼,上层是侯正荣先生所写的,明大学士孙承中题的“雄襟万里”。康熙、乾隆等帝王多次登临澄海楼,乾隆除了御题澄海楼的匾额外,并留有诗碑12通。</p> <p class="ql-block">龙盘虎踞的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也是山河诗篇的扉页。登城楼眺望山海交汇,领略万里长城的雄伟与壮丽,感受祖国山河的磅礴气势,心中升起一股豪情。</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山海关的古城墙上,眼前浮现着600年前的烽火岁月,在山海相逢处,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壮阔。</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的大炮。</p> <p class="ql-block">站在澄海楼的城墙上,从垛口望出去,下面就是老龙头入海处。</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西依燕山,东临勃海,因依山襟海而得名。作为明长城东端的入海处,是中国古代边关的重要代表,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在山海相逢处,数百年的历史沧桑,在砖石上刻画出烽火与浪涛的壮阔诗篇。</p> <p class="ql-block">从澄海楼下到老龙头,中间有一个靖卤台,是一座防御工事,最早由山海关兵部主事孙庆元建的,后来戚继光整修长城,建造敌台1017座,定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的是海水,又取谐音俘虏的虏,它有两层意思,是使海水平静,另一个是平定敌虏。靖卤台可以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在这个里面还有箭窗可以向外射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约5公里处的临海高地,</span>系万里长城的入海处,因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而得名。为明万历七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 这里是万里长城的头,原来有一段水上长城,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点,也是唯一一处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 </p> <p class="ql-block">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得名“老龙头。</p> <p class="ql-block">看山海沉浮,风光绝美。</p> <p class="ql-block">老龙头附近有一座海神庙, 因当天天气太热,我们走过去还有一段距离,只能远远照一张算是到此一遊。相传海神庙修建于明初,当地渔民认为海神庙将保佑他们出海平安、渔业丰收,所以每逢出海前,他们都会来到这里祈求海神的庇佑。海神庙三面环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每当云雾缭绕时便若隐若现,如仙境一般。海神庙后来毁于战火中,1988年山海关区政府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而重新修复了这座庙。</p> <p class="ql-block">在老龙头的遗址上,还有部分老龙头城墙的断垣残壁,现用玻璃罩保护了起来,供游客观览。</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老龙头已经毁于战火之中,1900年,该建筑遭八国联军海上炮击损毁。现在已完成修复。如今的老龙头,依然屹立不倒,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以其雄伟的姿态,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感受着它独有的魅力与风采。</p> <p class="ql-block">从老龙头出来,到了“天下第一关”城门。</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的形状呈四方形,拥有四座城门,而东城门正是“天下第一关”的所在地。城台中央有一座巨大的砖砌拱门,城台上建有双层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高13米,宽20米,进深11米。上层额枋前悬挂着“天下第一关”的巨幅匾额,每个字高达1.6米,笔力雄浑。过去曾有传言说这块匾额是严嵩所书,但实际上它是由明成化八年(1472年)的进士、本地人萧显所写。原匾藏在楼下,楼上则收藏着光绪八年摹刻的匾额,而楼外则悬挂着1929年摹刻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每一步走进这座古老的关城,都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关”箭楼是山海关的灵魂。登上14米高的城楼,68孔箭窗外的山海尽收眼底。最震撼的当属明代书法家萧显题写的匾额,苍劲笔锋与城楼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苍劲浑厚的字体,堪称古今巨作!登上天下第一关的城楼,可以饱览边城内外风光,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边关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镇东门城门上悬挂明代书法家肖显所书的“天下第一关”巨匾,是四门中气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且建有箭楼、瓮城,两侧筑有临闾楼、威远堂等附属防御设施。这是在箭楼下的瓮城城墙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城高14米,厚7米,周长约4千米,与万里长城相连,形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城内有多种防御建筑,包括箭楼、瓮城等,展现了其作为明代军事重镇的地位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建于公元1381年。它是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将长城与关内关外分隔开来。关内是中原大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关外则是辽阔的蒙古草原和北方边疆。山海关就像一道巨大的门户,守护着祖国的北疆。这是镇东门城墙,墙外是关外。</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原来四座城门外都有瓮城,现在只有东门保留下来了,周长318米。瓮城外的门没有开在正东方,而是开在了西南角,瓮城门和城门不在一条直线上,以防止敌人的攻城锤横驱直入。</p> <p class="ql-block">空中看“天下第一关”的瓮城。</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海关城楼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军事防御的辉煌,更能从中体会到中国古代智慧的卓越。长城东部起点的山海关凭借其地理形势和建筑风格,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和默默守护者。它让我们想到了祖辈们的努力和拼搏,也让我们思考今天的和平与稳定是多么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瓮城外还有超宽的护城河。现在护城河已建成了水上公园。</p> <p class="ql-block">西门被称为迎恩门,它与进京的御道相连,清朝的皇帝曾好几次通过这里,名字也就因此得来。</p> <p class="ql-block">在山海关时,我们居住在一家名为“闲庭”的书法主题酒店,位置得天独厚,在酒店院子里就能看到天下第一关城楼。这家酒店以书法为特色,大堂、院落、房间、走廊处处可见精美的书画作品,其中不乏名人大家的墨宝,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与古城气质相得益彰。我姐夫自幼喜欢书法,进了酒店就站在书案前尽兴发挥。</p> <p class="ql-block">在闲庭酒店住宿,不仅是一次舒适的休息体验,更是一次艺术的熏陶。公共区域和客房间里挂的书画作品都是艺术的结晶,每间客房书桌上都备有笔墨纸砚,客人在闲暇之余可以练字,感受书法的韵味和艺术的魅力。还可以去免费体验拓印和印刷技术。无论是书法爱好者还是文化追求者,这里都是一个理想的栖息之地。</p> <p class="ql-block">5月4日,我们到了秦皇岛市区,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国唯一以帝王称号命名的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第四次东巡,抵达今秦皇岛海域的碣石山。为追求长生不老药,他派遣燕国方士卢生入海寻访仙山。《史记》记载这次求仙活动虽未成功,但秦始皇登临此岛留下刻石《碣石门辞》。当地后人遂以"秦皇岛"命名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27日,山海关和秦皇岛解放,成立了“秦榆市”,最终在1949年正式改为“秦皇岛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秦始皇求仙入海处,现建有公园及东山浴场。</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有秦始皇求仙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东山浴场的海水清澈,海岸线绵长,沙滩的沙又细又白,类似北海的银滩。</p> <p class="ql-block">不仅有沙滩、礁石、灯塔,还有秦皇岛港的大码头,站在海边,可远眺海港。</p> <p class="ql-block">远眺秦皇岛港。</p><p class="ql-block">“秦皇岛”最初指海中岛屿,为秦始皇东巡所至之地。1898年,清朝政府为“振兴商务”,开设秦皇岛通商口岸,正式宣布秦皇岛自行开埠,秦皇岛港应运而生。港口开埠后,原岛屿与陆地相连。</p> <p class="ql-block">海边拾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