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今天在整理青蓝工程的材料,要写一篇读后感,于是静下心来写了一下共读营读的这本《陪孩子走过的小学六年》</span></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有着十五年教龄的教师,在与无数孩子和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知小学六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陪孩子走过的小学六年》这本书,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案例,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点亮了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让我对这段珍贵的成长时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书中强调,小学阶段的教育不应是刻板的知识灌输,而应是对孩子兴趣与习惯的悉心培育。作者分享了通过家庭读书会、户外观察等方式,将学习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班级里,我曾组织过“自然观察日记”活动,鼓励孩子们记录校园植物的生长变化。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细致观察,还自发地用文字、绘画甚至手工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发现。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当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探索之旅。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孩子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黄金时期,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像园丁一样,为这些珍贵的品质提供适宜的土壤。</p><p class="ql-block"> “陪伴不是监督,而是共同成长。”书中的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却忽略了倾听他们的想法。记得有一次,班级里两个孩子因为争抢文具发生冲突。以往我可能会直接判定对错,但这次我尝试让他们各自讲述事情的经过。原来,只是因为一方想借用文具却没有好好沟通。当孩子们心平气和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后,矛盾迎刃而解。这让我明白,在小学阶段,教会孩子如何沟通、如何解决问题,远比单纯地“评判是非”更为重要。我们需要蹲下身,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话,在陪伴中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p><p class="ql-block"> 书中还提到,小学六年是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都将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基础。在班级管理中,我推行过“自主管理小岗位”制度,让孩子们轮流担任图书管理员、绿植养护员等职务。通过这些小小的任务,孩子们不仅增强了责任感,还在自我管理中学会了自律。这与书中倡导的“通过实践培养习惯”的理念不谋而合。小学时期的每一个小习惯,都像是一颗种子,在合适的引导下,终将长成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 合上书本,我更加明晰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小学六年,是人生画卷最初的底色,是梦想起航的港湾。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耐心、智慧与爱,陪伴孩子们走过这段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旅程。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愿继续做孩子们成长的同行者,在细微之处守护每一个独特的灵魂,让他们在小学时光里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面对未来的勇气与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