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蓝相济,共研教学之道;思维碰撞,同探育人良方。5月14日下午,建筑北巷小学"青蓝工程"公开示范课研讨活动火热开展,围绕周一、周三的语文公开示范课展开深度研讨,以智慧赋能教学,以匠心共促成长。</p> 课堂展风采:AI与情境交织的语文盛宴 <p class="ql-block"> 杨慧玲老师执教的《浪花》一课,将AI技术融入课堂,以敖丙形象的AI视频为引,瞬间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课堂上,AI技术如灵动纽带,串联起问题探究、修辞品味与生字书写教学。学生在拟人化的语言情境中感受文字魅力,在一笔一画的书写指导中夯实基础。更巧妙的是,杨老师将环境保护的思政教育自然渗透,让学生在诗意学习中厚植责任意识。</p><p class="ql-block"> 曹燕老师执教的《青蛙卖泥塘》一课,从导入到总结全程沉稳有序,教学设计精巧独到。她以生动的情境创设为核心,带领学生在故事中认识生字、理解文意,字词教学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扎实掌握知识,充分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思维。</p> 研讨绽火花:思维碰撞中凝聚智慧 <p class="ql-block"> 研讨会上,杨慧玲老师率先分享教学思路:“设计《浪花》时,我希望借助AI技术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形象激发兴趣,同时将语言训练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但在课堂节奏把控上,部分环节推进稍快,今后会更关注学生的即时反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随后,其他老师们立足课堂实践,展开热烈交流。师傅们从教学设计、课堂把控等维度剖析亮点,徒弟们虚心请教,现场气氛热烈而务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教研室焦主任结合两堂课,强调AI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核心价值:“信息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打开情境教学的金钥匙。老师们应善用AI创设真实语境,推动语文与思政、科学的深度融合,让知识学习与素养提升同频共振。”</p> 总结明方向:锚定目标再出发 <p class="ql-block"> 王校长在总结中对青蓝工程提出殷切期望:“教研质量的提升,需紧扣课堂主阵地。老师们要精准把握课标、教材与单元目标,深挖课文重难点,将课后题转化为素养落地的‘脚手架’。同时,更新教学理念,追求‘一课一得’的扎实成效,用贴近学生的语言与方式,真正实现语文素养的阶梯式成长。”</p> <p class="ql-block"> 此次青蓝工程公开示范课研讨活动,既是课堂实践的生动展示,更是教育智慧的深度对话。未来,建筑北巷小学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耕教学,让青蓝之花在智慧课堂中绚丽绽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