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世纪的聚会》

游侠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8日,北京西客站,阴雨。乘坐K261次列车前往安康……</p><p class="ql-block"> 这次去安康,主要是与当年参加修建襄渝线的陕西民兵一师宣传队老哥老姐们的一场聚会。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聚会!</p><p class="ql-block"> 坐在绿皮火车上,看车窗外不断掠过城镇、村庄、田野、河流,经河北、河南进入湖北。特别是从襄阳开始,就进入我53年前为之付出的襄渝铁路---那个青春梦开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进入湖北境内, 隧道、桥梁,桥梁、隧道,左侧是大巴山脉,右侧是流淌的汉江,这一切构成了穿山越岭,跨江临水的襄渝线。</p><p class="ql-block"> 1971年10月,15岁的我作为特殊年代产物--知识青年,来到安康,成为陕西民兵一师三团七连二排的一名战士;随之有幸成为民兵一师宣传队最小的队员,更有幸结识了宣传队的老哥老姐们……。</p><p class="ql-block"> 当时宣传队归属于2107工程陕西民兵一师政治部。由政治部甄副主任(铁11师派任)主抓,派驻军代表陈干事随队管理。来队长和杨副队长负责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怎么样?这在当时也算是比较正规的吧!</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老哥老姐们也都是风华正茂,潇洒漂亮。宣传队虽乐器简陋但乐队技艺满满;演员虽非专业但热情充沛;每个人的特长都发挥到了极致:曾志涛的手风琴、王长宝的扬琴、王长进的小号、陈泽鹏的板胡、曾志俊、罗长金的二胡还有赵德平的三弦,朱昌友的笛子……哎呀!还有一些记不太清了。女演员中何庭玉、翁霞的嗓子,党志芬、王萍、黄希焕、史艳、吴月娥、史爱玲还有邓小兰、柳小玲、李善香的舞姿,都令当时铁道兵战士和民兵赞不绝口;男演员周启武、陈益贤、亢先泽和我的表演唱《伐木工人之歌》,田保安《洗衣歌》班长的舞蹈、刘纪元的山东快书、周东武饰演《追报表》中老队长的形象,也都给铁道兵、民兵和学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所有的排练演出任务,受到了师部表彰和师首长的肯定,也让我们之间积攒了深厚的友情……</p><p class="ql-block"> 襄渝铁路建成后,大家各奔东西,随后就杳无音信。但那段经历却成了抹不掉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转折来自2020年底,一次偶尔的与同学网上连线,看到了宣传队黄希焕的消息(我们是初中同学,一起到襄渝线,又一同调到宣传队)一下子所有的联系都恢复了,入了群就好像回了家,终于找到组织了……</p><p class="ql-block"> 出站就看到来队长和罗大哥在站口招手,虽然一百次想像见面的场景,但是握手拥抱成为最朴实真诚的见面方式……</p><p class="ql-block"> 随即,两位八十老人,三位七十老人为六十九岁的小弟举行了接风宴。端起酒杯聊起激情岁月,谈起过往叙述别后经历,一幕幕昨天的故事都令人感慨泪奔……不得不承认:我们都老啦……</p><p class="ql-block"> 木木山庄,一个新建的农家乐。五十三年前的俊男靓女、如今的老头老太们聚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五十三年的时间,其实最想知道的是分别后大家都干了点啥?遇到了啥?经历了啥?所以尽管桌子上摆满了佳肴,大家仍是仨一群俩一伙的聊着,大有见到亲人不吐不快之感觉。</p><p class="ql-block"> 这些40、50后的老人,每个人、每个家庭、每对夫妻都有着自己的酸甜苦辣,宣传队解散以后,有因没有文凭找不到工作而苦恼;有因工资养活不了家人而困惑;有被亲人算计而抑郁;还有对病魔缠身的痛苦;更有中年失去亲人的悲伤…… 不知咋的,仿佛天下的难事都让我们这些人碰到了。</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这群人还是坚强的活下来了。他们虽文化不高,但世间的不公让他们有了毅力;虽收入有限,但生活的逆境让他们有了拼力;虽屡次受阻,但频繁的打击让他们有了耐力……</p><p class="ql-block"> 靠自学,靠勤奋,靠努力,靠坚持、靠乐观,靠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改变自己命运,赢取了现在平淡而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呦,每个人洋溢幸福笑脸的背后,其实都有一段不同的心酸苦难经历,但是他们依然挺直腰杆,扛起重担,把苦藏在心底,让笑面对生活!他们是特殊年代中国奋斗者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跨越半个世纪的聚会,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完的情意,回想年轻时的趣事,摆上当年舞蹈造型。让时光倒转五十三年,再展青春的流光溢彩……哈!今天,老哥老姐们都疯啦!</p><p class="ql-block"> 跨越半个世纪的聚会在不舍中降下帷幕,大家又要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中。一声临别寄语多保重,成为频率最高的词汇。相信这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企盼和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和视频献给曾经为共和国奉献青春年华并在特殊年代勇于为祖国担当的老哥老姐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5.11于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