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山一日游:探秘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洪哥

<p class="ql-block">冠豸山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因其主峰形似古代监察御史官帽“獬豸冠”而得名,寓意公正廉明。美景情趣跃然,文化品位厚重,乃“客家第一神山”,与武夷山并称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是一处集自然美景与人文底蕴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里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30年前我曾经游玩过冠豸山,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如鬼斧神工,“生命之根和酷似一只展翅飞翔神鸟的山峰以及石门湖中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命之门”</span>,在我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1日,我带9位朋友去赣粤湘三省交界的地方游玩8天之后,又顺路陪陈婉如、曾庆珍两位朋友去冠豸山重游。</p><p class="ql-block">清晨6点25分,我们从赣州乘坐D3137次动车于7点54分到达冠豸山南站,随后将行李寄放在车站公安朋友的执勤室,即滴滴打车直奔冠豸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滴滴司机把我们带到冠豸山景区西门,映入眼帘的是传统中式牌坊,庄重典雅,周围绿植点缀其间,背景是冠豸山景区的山峰,你会被那宏伟的峰林所震撼,山脉的奇特造型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无比的壮观。在售票窗口办理满65岁以上免门票,查验身份证后进入景区。</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庆珍姐看我忘记带登山杖,一路上便细心帮我和婉如找树枝当拐杖,功夫不负有心人,好不容易帮我和婉如在路边的树丛里捡到了两根树枝,让我伤痛的膝关节得以减轻登山的负担。</p><p class="ql-block">不久便来到已故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的诗碑亭。项南是连城人,他为政清正廉洁,为福建改革开放作出贡献。2008年4月,为纪念人民的好公仆项南同志,新加坡爱国华侨李陆大先生捐资兴建"诗碑"与"清气亭"。"诗碑"正面镌刻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写的《项南同志哀辞》。这篇长达210字的哀辞,记录着项南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书写精美,为赵老先生九十高龄的上乘佳作。</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间小道继续漫步而上,经过“苍玉峡”,两边山体青苔见证了时间的流逝,两旁的树木为我们遮挡阳光,微风轻轻拂过略感凉爽。沿途不时可见刻有文字的岩石,为这宁静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偶尔驻足远眺,连城县尽收眼底,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美得令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在半山道边有一个圣旨牌坊。这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残部石镇吉攻陷连城,时县城民众近4000人上山避匿,继续抵御太平军,除少数人逃出外,遇难者三千多人。嗣后朝廷颁布圣旨,表彰在战斗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士。</p> <p class="ql-block">半山上一块巨大岩石壁上刻有“鹰冠”、“上游第一观”,表明冠豸山是闽江、汀江、九龙江上游的第一景观。</p> <p class="ql-block">离上游第一观巨石往上走不远,有三处古时雁门书院,修竹书院和丘氏书院。为赶时间我们只是经过在门口看看就走了。据百度介绍:雁门书院,是清乾隆时期著名书院,民国初期遭毁,1988年冬重建落成。院内正堂奉祀孔子像,有不少楹联可供游人鉴赏。</p> <p class="ql-block">修竹书院亦称修竹书屋、修竹书室,坐落于五老峰下西侧。根据《文川城南李氏七修族谱》记载,书院建于1465-1468年间,由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甲子科举人李庆所建。李庆曾任封川教谕、南海县令、江西抚州教授、温州教授、四川监察御史。书院不仅成为李氏族人学习进修、培养人才的场所,不少李氏族人"或以清隐著节,或以科甲显名"。</p> <p class="ql-block">紧挨着修竹书院旁边是丘氏书院,又称二丘书院,是丘氏后人感怀先人功绩,在先人读书处所修建的书院。连城自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设县后,最早在冠豸山五老峰下结庐倡学的是丘鳞、丘方叔侄二人,拜宋代名儒朱熹的高足杨澹轩为师,都先后考中进士,为官正道,当地百姓有口皆碑,至今流传着"一门两进士"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书院旁边有一口“砚池”,也许是古时文人墨客读书写字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书院往上走一点,来到“一线天”神秀谷,谷深邃幽长,左右两侧分别为五老峰和灵芝峰,峡谷内可见多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灵芝峰是冠豸山的主峰,海拔高度660.8米,顶上一块巨石形似一朵千年灵芝,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有三个小孩从山顶陡峭险峻的石阶往下爬,我往上看望而生畏,没体力也没时间爬上去看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走到神秀谷上方,见一块刻着赵朴初的书法“造化钟神秀”的菱形巨石,似乎挡住去路,可从旁边转过,前面景色豁然开朗,奇峰怪石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长寿峰索桥建成于2019年10月,桥面长105.8米,宽2.3米,桥面与谷底高差约60米。千百年来只能隔空相望的长寿峰与猴王峰从此连接起来,天堑变通途,走在桥面如云中漫步,四周景观360度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长寿峰索桥上,长寿峰的左边是</span>观音峰,在地壳运动重力作用下,丹霞山体经长年流水侵蚀,旁侧的岩块逐渐崩塌,形成耸立的峰状山体,因形似观音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走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寿峰</span>索桥,遥望对面冠豸山景区的山峰,像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非常美妙壮观。</p> <p class="ql-block">近距离观赏“生命之根”,高耸粗犷,屹立不倒的雄姿,象征阳刚之美。</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到索道长寿站处,准备坐索道从东门下山,但售票员提醒我们,坐索道到东门不仅票价高昂且耗时又累,可能赶不上下午两点四十八分返回福州的动车。于是,我们迅速调整计划,折返从南门方向坐电梯下山。</p> <p class="ql-block">走南门要返回到长寿峰那里往下走,这来回折返,多花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而且上上下下,累的有点精疲力尽,还好在陡峭的山峰夹缝中有四节上下电扶梯,节省了不少体力和时间。但也要走一段比较狭窄陡的台阶,才能到谷底“必达亭”。当时从南门上山游览的游客比较多,这段登山台阶就显得特别拥挤,我们一路下来一直喊上山的游客靠右走。</p> <p class="ql-block">谷底景色依旧迷人,一段<span style="font-size:18px;">丹霞地貌中典型的巷谷景观,</span>峡谷幽深,溪水潺潺,石板栈道延伸至远方,狭窄而深入的大峡谷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在巷谷中间观景桥,回望远方山峦,一座露出一半的山峰,景点介绍说:像四位伟人的头像依次排列,活脱一张第四版人民币百元大钞的造型,但我始终没看出所以然来,也许是我眼拙吧。</p> <p class="ql-block">走出巷谷来到“石门湖”湖心码头。石门湖是一处人工湖泊,如一块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险峰奇谷中,四周环山,是连城昔日八景之一的"石门宿云"所在地。从冠豸山南门进出必须乘船, 还可以游览感受石门湖的清幽与美景。</p> <p class="ql-block">湖心岛形似鲤鱼,里面放养了很多锦鲤鱼,还有一群黑天鹅和白水鸭,与清澈湖水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在湖心岛码头,我们买了40元半价的优惠游船票,坐上游船到外面石门湖码头后,又换乘3号游船游览石门湖。游船缓缓前行,时而穿过狭窄的峡谷,时而游荡在开阔的湖面,“水转山间走,山回水中行”,山风习习,清凉舒坦。山在慢慢后退,水在慢慢后退,眼看就到湖的尽头,“山穷水尽疑无路”,却“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处曲径通幽,山环水绕,水傍山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水面奇观,历历在目,一景接一景,一画连一画,如“生命之门”、“狮身人面”、“绣花鞋”等,感受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旅程。</p> <p class="ql-block">在码头左前方有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翠岛微澜”,</span>山崖嵯峨,林木葱茏,伫立其间,看碧波吻岸,是座四周环水的孤岛。原连城县委书记李振经,在石门湖修成后,在岛崖壁上题“水面浮舟”四字。</p> <p class="ql-block">湖中深处若隐若现的人面狮身景点</p> <p class="ql-block">湖畔石缝中的天然孔洞,形似女阴,是冠豸山著名的生命之门‌景点,与“生命之根”形成阴阳呼应,被誉为“生命大典”的天然注解。</p> <p class="ql-block">这山型似上帝落下的一只绣花鞋</p> <p class="ql-block">石门湖码头左前方人工瀑布边的山崖上,建有跳崖运动的训练场地。</p> <p class="ql-block">从石门湖到南门距离约有800米,又观光车接送,可我们到了乘坐地方,没见到观光车,怕等车耽误时间,就抓紧时间快步走出南门。此时已是下午一点半左右,南门到景区售票中心的交通车司机得知我们要赶动车,热心地帮助我们叫了一辆小车(60元钱),直接送我们到冠豸山南站,顺利赶上动车返回福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次冠豸山之行,让我们领略到了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魅力。无论是壮丽的山川,还是古老的建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值得我们前来探索与回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