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刚刚读完《善终守护师》,作者是日本的柴田久美子,职业是善终守护师。这本书从文学角度看毫无欣赏价值,没有任何值得品味的文字,但是这个职业、作者描述的场景引起我的共鸣,也让我回忆起亲人离世时的场景,引发许多关于死亡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善终守护师》中描述的许多场景令人心碎——临终者被各种管线缠绕,亲人站在床边却不知如何开口,医护人员忙碌于维持生命体征而无暇顾及患者的精神需求。这种"技术化死亡"剥夺了人类面对死亡时的尊严与意义,将最应充满人性关怀的时刻异化为冰冷的机械过程。</p><p class="ql-block"> 我婆婆就是这样离世的。从一家医院到另一家医院的路上,狭小的车厢里,我把疼痛不已的她搂在怀里,她似乎没有睁过眼。她被送到CT机上,依然没有睁眼,先生拉着她的手,不停地喊:“妈,妈……”我没想到她会离开,还给先生说:“别喊她,她累了。”后来我想她们母子是有感应的,儿子知道妈妈要离开,用呼唤来挽留。先生喊不醒婆婆,意识到情况不好,喊医生来,于是婆婆从CT室被推进抢救室,一通操作后婆婆停止了呼吸!</p><p class="ql-block"> 读完这本书我想如果在2009年之前读了这本书,我应该不会让婆婆最终这样没有尊严的离去。依柴田久美子的说法,婆婆应该是知道自己的归期的,因为之前几天她坚持要回家,先生说还有一项指标不正常,等降下来再回家,她不愿意,先生还嚷她一通,作为病人她只能屈服。直到今天这也是我和先生的遗憾,我们谁也不敢触及这个话题。如果那时候我知道善终守护的说法,我们一定让她回家,让她在我怀里离开!</p><p class="ql-block"> 2015年母亲住了23天医院回到家里,我以为她和往常一样在医院没胃口,回家调养一段时间就会慢慢恢复,每天细心照料,但是她吃得极少,临终那天早上喝了半碗白米粥,记得粥里我还加了猕猴桃汁。饭后她问我:“你还有大舅吗?”我说:“有,你想俺大舅了。”她点点头。我瞬间意识到她真的不行了,赶紧通知我姨我舅,还有她的侄男北女,好在远路的近路的都在母亲闭眼前来到了。她头脑清醒每一个人她都认识,离开时很很平静,很安详,看不出丝毫痛苦。那时母亲离世我没觉得有什么遗憾,可是今天我想如果那时候我知道善终守护的说法,我一定让她在我怀里离开!</p><p class="ql-block"> 2021年初父亲应该知道自己不行了,他拒绝吃药,拒绝吃饭,被我们各种哄:哄吃饭,哄吃药……拗不过我们又各种求死,先是翻腾冰箱上的杂物,边翻边问:“你给我拾哪去了?”我问:“你找什么?”他不说,问急了,说是找老鼠药。那是他早就备好的,我清理杂物的时候给扔了。后来他又企图放火,兄弟姊妹四个轮番守护他怎么可能如愿?就这样耗着,直至油尽灯枯。那天晚上,他呼吸困难时我们给他穿上了寿衣……如果是现在我一定不是在他身边站着,而是像柴田久美子说的那样,抚触他的身体,调整气息,和他同频呼吸,减轻他离开时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如今四位老人只有公公还健在,我会说服家人,不给他进行延命治疗,我会在他活着的时候,知道他关于死的愿望,依照他的愿望守护他安然离世!</p><p class="ql-block"> 写此文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善终守护的意义:学会守护善终时,我们或许也重新学会了如何善始善终地活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