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顶之行盘点

走向自然

<p class="ql-block">《淮南子·天文》记载:“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图为远眺斗顶(黑龙山方向)</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斗顶即不周山。它海拔1955米,被称为济源第一高峰,位于邵原黑龙山与横河云蒙山之间,是无数驴友梦寐以求的目的地。图为2015年所拍。</p> <p class="ql-block">今年五一期间,在阳城云蒙山上,再一次观赏斗顶雄姿。想起首次前往距今已有十年,不禁感慨岁月流逝华发早生。现予以梳理盘点,与诸位共同分享,提供一些参考。图为垭口到斗顶(云蒙山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 四次登顶</p> <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16日,我第一次上斗顶。即将于公路转山路时,一辆轿车在前面停下了。从车上下来三个人,其中有相识的山猫,原来他们也要上斗顶。因为我们都骑摩托车,于是顺路捎带他们。一路相伴闲谈抵达,两支户外感情加深。图为回望来时路(老庄村口)</p> <p class="ql-block">这一次,共有9人登顶:邵州户外6人,山猫团队3人。图为当天登顶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1日,我第二次上斗顶。大约是担心前面的路难走,到了熟悉的路口,停车后大家开始徒步。记忆最深的是,在黄<span style="font-size:18px;">楝树林场附近,遇到一位知名官员,不过后来落马了。</span>这一次,我们共有7人登顶。图为当天徒步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2日,我第三次上斗顶。这一次,共有28人登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创下邵州户外成立以来,登顶人数最多的记录。</span>多数是在伙计朋友的引荐下,首次跟随卢校长、程主任,顺利登顶一战成名。</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1日,我第四次上斗顶。部分同事跟随邵州户外,顺利登顶实现梦想。作为活动发起人,认真做好殿后,陪伴两位同事。在牛坎背附近,走了一段弯路。不久进入正道,巧遇群主登顶返程,让他们深受打击,于是二人跟随下撤。我等待其他同事,然后结伴而归。图为当时入山情形。</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日,我第五次上斗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一次,共有5人登顶。</span>其中一位同事,上年中途返程,经过骑行减肥,终于如愿以偿。我的一位同学,中途腿疼难忍,于是原地休息,表示不再向上。谁知改变主意,后来奋起直追,不想赶上我等,连同自家亲戚,实现登顶梦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 布袋沟</p> <p class="ql-block">顺沟而进,由宽变窄,形如布袋,故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袋沟水库,即修建于此。</span>河南方向上斗顶,自此向右进沟,之后开始拔高。图片摄于2016年。</p> <p class="ql-block">当初的碎石路,如今成了水泥路,时代发展可见一斑。图片摄于2024年。</p> <p class="ql-block">梯子攀爬上去,居高临下所见。图片摄于2016年。</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内不远,可见水库坝体。那年黑龙沟游玩,水库正维护,所以很清楚。图片摄于2019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 老庄村</p> <p class="ql-block">一段之字山路拔高之后,就可以望见到老庄村了,土房子所在就是。图片摄于2024年</p> <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土房子的主人,或者说居住的蜂农,让我们喝了蜂蜜水。图为2024年返程至此,朋友和同事在洗漱休息。</p> <p class="ql-block">2023年那次返程,当时天已擦黑,一同事感到疲惫,正遇蜂农路过,于是搭乘其摩托车,到达公路上。图片摄于2019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 白龙池</p> <p class="ql-block">过去老庄村,就是白龙池。无数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拜佛。图为2015年的关帝殿。</p> <p class="ql-block">横拉竖扯的景象消失了。图片摄于2023年。</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里的金鱼。图片摄于2016年</p> <p class="ql-block">所谓的“神鹰”树。图片摄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九年后再相遇。图片摄于2024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 香水茶</p> <p class="ql-block">过去白龙池,就是香水茶。这里就是打麦场,远处山头为黑龙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片摄于2019年。</span></p> <p class="ql-block">登山的的朋友们,喜欢在这里休息。图片摄于2019年</p> <p class="ql-block">同样的地方,换了一波人。2024年上斗顶,三人急于赶路,不想误入歧途。经过呼喊和等待,最终取得联系。图为当时会合的情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 乱石坡</p> <p class="ql-block">走过乱石坡,你才被认可。这一段路,没有路迹,只有路标,难度较大。图片摄于2024年</p> <p class="ql-block">乱石坡风景。图片摄于2016年</p> 攀爬乱石坡。图片摄于2019年 <p class="ql-block">乱石坡倒树。图片摄于2023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 垭口风景</p> <p class="ql-block">乱石坡的尽头是垭口。每次到这里之后,都要长时间休息。或等人,或喝水,或拍照。图片摄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垭口看云蒙。图片摄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景色。图片摄于2019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 部分路段</p> <p class="ql-block">下部路段,林中穿行。图片摄于2024年</p> <p class="ql-block">中部路段,曾经停留。图片摄于2024年</p> <p class="ql-block">上部路段,原始风貌。图片摄于2024年</p> <p class="ql-block">登顶路段,考验技巧。图片摄于2019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九 其他插曲</p> <p class="ql-block">乱石坡马鳖。不小心就会被吸食。图片摄于2016年</p> <p class="ql-block">驴友的涂鸦。不知他们还好吗?图片摄于2016年</p> <p class="ql-block">拥抱在一起。有人称为情侣树。图片摄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极度的包容。石与树的相处。图片摄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欣赏鳌背山,摄影最佳处。图片摄于2019年</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斗顶之行,都有新人的加入。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相知,从相知到理解,<span style="font-size:18px;">邵州户外功不可没!</span>图为黑龙山风光(斗顶方向)</p> <p class="ql-block">青山永在,户外有人。这些年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和同事们一起,</span>前往鳌背山、待落岭、五斗峰等地,都是邵州户外走过的路线。向领队卢先生、群主程先生致敬!图为斗顶(云蒙山方向),摄于2025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