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帝都与明清重镇——大同古城

老师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面积约为327公顷。古城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同古城墙始建。北魏皇帝拓跋珪定都平城,在大同修建皇都,建筑军事防御工程,使大同成为历史价值丰富的古都,奠定了大同今天的历史地位。辽、金两朝时期,大同古城在当时成为繁华之城。</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的空间形态基本延续了明清时期的格局:以城墙围合的主城,外围东、南、北城墙外侧3座小城(东小城、南小城、北小城)。街巷格局,以十字大街为骨架,东西大街为横轴,南北大街为纵轴,形成古城主干道体系;四隅内由小型街道十字相交叉,又呈现出较大规模的“坊”,形成古城次干道体系;这些“坊”再以小巷纵横分割、分配,坊内小巷交汇处大多数为“丁”字形相互连接,形成古城支路体系。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之说。</p><p class="ql-block">古城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p><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它的一砖一瓦,每一处建筑的材料、设计的造型和凸显出来的美学。它是古代宏伟的艺术建筑,古城城防中的武装设计能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古城融合了许多朝代不同的建筑工艺和艺术风格,是研究古代艺术建筑的典型模型。</p><p class="ql-block">1982年,大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p><p class="ql-block">著名景点</p><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龙壁、华严寺、善化寺等。</p> <p class="ql-block">明代,大将军徐达修建大同古城墙,将大同古城修建成扩固城坚的军事要塞,使之成为中国北方“九边”重镇。</p> <p class="ql-block">2008年开始,大同市决定全面实施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大同古城被修复。</p><p class="ql-block">2016年11月18日上午,大同古城四面城墙正式合拢。</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法华寺是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和阳街北侧的寺院,寺院坐北朝南。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浓厚。</p> <p class="ql-block">门牌坊上的琉璃做工精细漂亮</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供奉三身佛。佛像庄严而坐,面容慈眉善目,温婉典雅,背光采用悬塑并绘有石绿、深蓝等颜色,使得立体感很强,烘托出佛的庄严,肃穆之感。</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供奉三身佛。佛像庄严而坐,面容慈眉善目,温婉典雅,背光采用悬塑并绘有石绿、深蓝等颜色,使得立体感很强,烘托出佛的庄严,肃穆之感。</p> <p class="ql-block">法华寺塔又名白塔,圆形喇嘛式砖石塔,南北长10.8米,东西宽11.9米,占地面积129平方米。寺院已毁,创建年代不详,现仅存白塔,为清代遗构。通高18米。塔座为双层束腰八角须弥座,高2.8米,边长1.7米。西面券洞设台阶可达上层。塔座之上是白色塔耳,下细中粗,形若宝瓶,塔耳四方各开一栱式小窗,窗上两侧各有一砖雕琉璃金刚,周设祥云装饰,塔颈为八重项轮叠置,间隔有黄、绿、紫琉璃装饰。刹座上置仰莲,宝珠塔刹。是大同市内现存唯一的白色空心喇嘛塔。</p> <p class="ql-block">白塔上的琉璃像</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太平楼</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龙壁长45.5米,高8米,厚2米。由壁座、壁身和壁顶三部分组成。壁身用426块特制的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龙与龙之间,由水草山石图案相连,相互映照烘托。九条巨龙腾云驾雾,翻腾于汹涌的波涛之中,活灵活现。壁前有一长方形倒影池,飞龙倒映水中,水动龙游,妙趣横生。大同九龙壁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琉璃龙壁。</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四牌楼</p> <p class="ql-block">太阳下的云朵能激发出你的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特色小吃刀削面</p> <p class="ql-block">重阳宫的牌坊宫门为三路五楼牌楼,泛黛溢彩,造型别致。三路,象征步入三清;五楼,寓意五行俱全。</p> <p class="ql-block">重阳宫因供奉纯阳吕祖而得名,创建于金末元初,明代洪武四年重修,是大同市现存的一座道教全真派寺观,在大同和晋北地区影响较大,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同纯阳宫,共建有殿堂70余间。建筑设计新颖,布局奇巧紧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长廊水榭曲径通幽,藏玄蕴妙,清静典雅,是一座集庙宇庄严、园林精巧为一体的三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这三位是道教中的三官大帝 。从左至右分别是:</p><p class="ql-block"> 水官:全称“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 ,掌管江河湖海水域,在道教信仰中能解厄。</p><p class="ql-block">天官:全称“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 ,被视为赐福之神,民间多在正月十五上元节祭祀。</p><p class="ql-block">地官:全称“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 ,主掌赦罪,道教认为中元节能赦免亡魂罪业 。</p> <p class="ql-block">奶奶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供奉着当地的民间信仰神祇——奶奶。这座庙宇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每年农历的特定日子,奶奶殿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拜和观光。</p> <p class="ql-block">琉璃塔刹 。它是古建筑屋顶顶部的重要装饰构件,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具有宗教象征意义,也展现了传统琉璃工艺的精湛技艺 ,常见于寺庙等古建筑 。</p> <p class="ql-block">琉璃塔刹和螭吻</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上的脊兽 。有镇宅辟邪、防火之意 ;较小的一排是走兽,包括狻猊、獬豸等,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承载着传统文化寓意,如驱邪、护佑建筑等 。</p> <p class="ql-block">晨曦下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五龙壁简介</p><p class="ql-block">五龙壁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壁长19.9米,宽1.48米,高7米。正面通体用五彩琉璃镶砌,分下、中、上三部分。下部为须弥座;中部壁面用琉璃砖拼砌成五条巨龙和山石与云海;上部为仿木构建筑屋顶。背面和侧面砖砌墙体上镶嵌黄色琉璃龙五团。该龙壁原为城南兴国寺山门前照壁,1980年因壁体歪闪倾斜严重,拆迁至善化寺西跨院保护,2009年移建于此。</p> <p class="ql-block">牌坊</p> <p class="ql-block">牌坊上的琉璃狮子</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 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五代后晋更名大普恩寺。金代圆满和尚主持重修重建。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赐名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文殊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阁内供奉的文殊菩萨坐于青狮之上,代表聪明智慧,两侧胁侍菩萨各一尊,均为香樟木雕刻而成。文殊菩萨是象征智德、正德的菩萨。</p><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文殊菩萨骑乘狮子寓为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表示以大智慧大威德降伏外道。</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正面佛坛之上供有“华严三圣”佛像三尊,中为释迦牟尼,西为普贤菩萨,东为文殊菩萨,故而此殿称为三圣殿。</p> <p class="ql-block">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p><p class="ql-block">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 。</p><p class="ql-block">南方增长天王:手握宝剑,“增长”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 。</p><p class="ql-block">西方广目天王:手中缠绕一龙(或蛇 ),“广目”意为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 。</p><p class="ql-block">北方多闻天王:持宝伞(或宝幡 ),“多闻”意为精通佛法,以福德闻名四方 。</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分别守护着四大部洲 。</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下寺坡街459号,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建筑依东西轴线布局,总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整体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橱和天宫楼阁等。除两座主殿为辽金时期建筑外,其余皆为清朝时期重建。</p> <p class="ql-block">普光明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为重檐歇山顶,其造型上即有一定的辽金建筑风格,又有汉文化的遗传。</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内的“华严三圣” ,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佛),代表佛法的本质;左侧是文殊菩萨,象征智慧;右侧是普贤菩萨,寓意实践和行愿 。</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华严寺上寺的主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重建于金天眷三年(1140年),基本上保留了辽代风格。单檐庑殿顶,建筑面积1443.5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辽金佛寺中最大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殿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高4.5米,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北吻系金代原物,南吻为清朝时期补制,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大的琉璃吻兽。斗拱硕大,外檐斗拱五铺作,双抄重拱计心造,补间分施斜拱。梁架原为彻上明造,明宣德至景泰年间增补平棊,清代施以彩画。</p> <p class="ql-block">《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其讲述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指引下,游历百城,参访五十三位大师(包括比丘、比丘尼、童子、童女、天神、天女、商人、医师、国王等不同身份 ),求取善知识,最终成为菩萨的故事。壁画中人物众多,布局错落有致,展现了丰富的佛教场景与人物互动,体现出古代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与宗教内涵 。</p> <p class="ql-block">壁画通过丰富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展现善财童子求法修行的历程 。</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画 </p><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依据佛教《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故事演变而来,通常由观音菩萨、圆形光环、杨柳枝、山水竹林等元素构成。</p> <p class="ql-block">壁画中描绘了众多佛教人物,人物身处云端,体现了古代佛教艺术的风格和宗教内涵 。</p> <p class="ql-block">钟楼鼓楼</p> <p class="ql-block">普贤菩萨</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 。它是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为三明二暗四檐,按辽金时期建筑手法营造 。塔内分层供奉香檀木雕刻的佛像等,塔下有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由100吨纯铜打造,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 。游客们排着长队等着一睹地宫真相。</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上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古城鼓楼</p> <p class="ql-block">这个店的点心排队买</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外景</p> <p class="ql-block">古城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游历大同古城,仿若踏入历史长卷。巍峨城墙诉说岁月沧桑,每块砖石都承载着过往故事;华严寺等古刹静谧庄严,壁画佛像尽显宗教艺术魅力。漫步其间,既能感受古都厚重底蕴,又能领略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令人沉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