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行

戴宗缭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退休后已先后去过浙江的绍兴、宁波、金华、温州等地,唯独还没有专程去过台州。</p><p class="ql-block">“台州”这个地名,吾辈年青时几乎没啥听到过。读大学时(1982年暑假)曾与同学们一起旅游在临海县城住过一晚,也没听人说起它。中年后渐渐知道天台山、国清寺、神仙居等原来都是台州地区散装的旅游名胜。徐霞客游记开篇说到的风景就是台州。后来,这其中的大部分景点在日常的旅游中已被分别涉足。最近几年,“台州府城”的名气越来越响了,若得我们又动心了,一定要专程去台州看看。</p> <p class="ql-block">于是,4月21日上午,我们一行四人在上海南站乘动车前往台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临海。</p><p class="ql-block">如今,台州市是浙江省辖地级市,那是国家在1994年撤地设市的。当时台州的行政中心设在临海市,后来才搬去了椒江,椒江成了现在的台州府第。临海现在是属于台州的一个县级市,但却是浙江省辖县级市,由台州市代管,也是台州副中心城市。</p><p class="ql-block">著名的“台州府城”不在台州,就坐落在临海,是台州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动车行驶3小时后,于中午12点45分到达临海。我们入住市中心高级商务区的“临海亚朵酒店” ,马路对面就是号称临海最高大上的“银泰百货”。这是酒店APP首页上的照片,酒店就在那幢最高的楼里。</p> <p class="ql-block">酒店为我们升级到21楼高级行政房入住,我们将在此连住三天,不挪窝。</p> <p class="ql-block">稍事休息后我们一起外出,在酒店附近的腊梅路上找到一家“万向小吃店”。尝试了当地小吃:“菜羹”、豆腐麦饼和虾塌,味道都不错,吃得还舒服,总共花费42元。</p><p class="ql-block">回酒店午休之后,我们前往台州府城游览。途径临海古城的崇和门(如图),可惜这座城门两边的城墙已经彻底被毁,成了如今的景观大道。</p> <p class="ql-block">临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公元前85年这里开始设回浦县,晋朝时升级为临海郡,唐朝开始置台州,因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就曾在临海做过县丞。明朝洪武年间设台州府,隶浙江行省。清沿袭明制。民国与解放初期,临海城的隶属关系虽时常在变,但始终是浙江东南部重镇。由此可见,临海2100多年的历史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府署驻地,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这是现今台州府城的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古城的兴善门,因其地处古城最南边,又称南门。兴善门建于南宋1175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城门东面是巾山,城门外正对着临海的母亲河——灵江,此处江边曾是唐朝初年形成的“中津古渡”,现在成为遗址了。江面上原来还有一座南宋时修建的“中津浮桥”(图中粉色),长约300米,宽5米,北连吴会,南接瓯闽。可惜,1994年灵江上造了大桥后就把它拆了。如今,我们在巾山上看到当地又在恢复中。</p> <p class="ql-block">兴善门翁城内不拘一格的马面结构。入城必须穿过中间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进入台州府城的第一站,就是南门口的千年古刹龙兴寺。始建于唐朝,初名“神龙寺”,入口牌坊上可见“神龙古刹”是也。</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山门紧挨着巾山,可见随山势起伏的古城墙。拾阶而上就是现在的巾山公园。我们计划今天先逛古城,明后天爬巾山。</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龙兴寺。这是寺内的放生池和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抗战时被毁,仅保留住了后面的唐代千佛塔。现在的宝殿是按唐代原样复建的,后面的千佛塔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江南只有两座。</p><p class="ql-block">龙兴寺在弘扬佛教天台宗方面极具作用,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前曾住锡于此。</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的钟楼很特别,高大雄伟壮丽,是龙兴寺的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出来后,我们来到紫阳街。这是台州府城里最主要是街道,解放前叫中正街,1949年后改为解放街,1998年当地为纪念临海的南宗始祖张伯瑞(号紫阳)改名为紫阳街。它是临海“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浙江省内能于此比肩的只有杭州的河坊街。</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紫阳街南头进入,一路往北,最北端可到达紫阳故里,全长约3里路。一开始,街两边的特色小吃不时地吸引我们停下脚步,我们寻着网红指点,吃过胡记“蛋白羊尾”,雪绵的蛋白夹着豆沙从热油里炸出来,这是甜食,要乘热吃;排队买来王天顺的海苔饼吃了;还想吃吕氏泡虾,样子像上海的油墩子。无奈,年纪大了,胃口有限,这一路逛吃,每样吃一口就能撑到扶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紫阳街上的边巷之一。</p> <p class="ql-block">紫阳街一路都可以看到名人故居和各朝古迹。此处是三塔同辉。</p> <p class="ql-block">紫阳街两旁的水井是紫阳古迹的一大特色。这是千佛井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紫阳街景。</p> <p class="ql-block">此地是民国时期台州唯一的官家银行,建国后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分行。四合院合抱的二层楼建制。</p> <p class="ql-block">照片是一楼的营业部窗口,角落里还有金库,二楼原为办公室,现有展览。银行内部基本保留了建国初期的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朱自清纪念馆。朱自清曾在临海学堂执教,还写过纪念文章“台州的冬天”。这是临海人对先生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紫阳街上祖先创造出来的“坊间”,每隔百丈有大青砖砌一堵高大的坊墙(防火),作一拱门(通行),赋一坊名(地名),三者兼顾的城建管理。台州府城里有五大这样的街坊,这是其中之一的清河坊。</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铺保留了南宋遗风和明清的格局。房子以二层居多,也有三层的,有的房子有下檐,有的有栏杆,前店后坊,中间通常是客堂。这是其中一个巷子口二楼的弧形栏杆和花格窗。</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众多小巷子也有好听的名字。现代人估计起不出这么有诗意的名字哦。</p> <p class="ql-block">五坊之一“迎仙坊”。</p> <p class="ql-block">过了迎仙坊,我们走西门街,来到临海鼓楼下。三层七间的空中楼阁,窗户式样是波斯风格,鼓楼成了台州府城的特异建筑。它应该是历来府署衙门的驻地。</p> <p class="ql-block">出了鼓楼就是台州医院,拥挤的老城里,医院门口的水泥门楼特别高大显眼,门柱子上还挂着巨大的医院名牌和医院党组织的牌子。呵呵!</p><p class="ql-block">已经是傍晚时分,我们往回走,在紫阳街上找到了网红“白塔桥饭店”进去吃晚饭。这家百年老店,据说是临海目前最后一家国营饭店。这个饭点,店堂里还是有不少客人进进出出的。</p> <p class="ql-block">这家店里有两大特色;走进店堂,见厨房门口一张书桌旁坐着一位大妈,顾客必须在她面前点菜,由她手记菜名,买单时用她桌上的大算盘结账。呵呵!也算是“老样儿”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晚饭后华灯初上的紫阳街。</p> <p class="ql-block">我们就在饭店门口打车回到酒店,早早休息了。</p><p class="ql-block">当天夜里临海下了雷阵雨。</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4月22日)是阴天。我们到19楼用相当丰富的自助早餐。这是酒店餐厅外的书吧和休息区。</p> <p class="ql-block">休息区的窗外,居高临下可以看到临海的街景。都说临海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方,看这样子像伐?</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我们包了一辆网约车去温岭石塘海滨,计划游览石塘的三个景点。估计来回有将近300公里。</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途径椒江时看到的台州高铁站。</p> <p class="ql-block">行车将近两小时,我们到了今天的第一站“小箬岛”海滨。此时的海上能见度还行。</p> <p class="ql-block">整个小箬岛就是个渔村,村民都以打鱼为生。现在该岛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这是海堤边的渔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见小箬岛渔村的石头房子依山而建,且都刷成马卡龙彩色,让原本平淡无奇的小渔村平添了十足的童话色彩。这儿被誉为中国最美渔村的“七彩小箬村”。</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海堤边下车,顺着海堤走近渔村,阵阵的海腥气扑面而来,地地道道的渔村到了。</p> <p class="ql-block">靠近海塘的人家,原住民比较多,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进入小箬村有阶梯和路标引导。</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里的众多民宿之一。</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咖啡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便民小卖部之一。</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时尚旅拍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民居。留意一下,内部都很干净整洁。</p> <p class="ql-block">这是山顶上浪漫的“渔家飞姐”,店里有卖好吃的龙头烤鱼干。老板娘还指点我们上她家的阳台观景,可惜的是今天海上有点迷雾。</p> <p class="ql-block">这里活像意大利的五渔村,又像是中国版的圣托里尼。天气晴朗的时候,不仅有通透的光影,还有艳丽的色彩,能让所有的游客惊叹不已,尤其是年青的女孩。</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张照片是我从小箬村游客中心里扫码登录后看到的。我把它截下来贴在此,为的是在我们离开前,能从上帝的视角看到天气晴好时的小箬村全貌。</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我们在海岸边以远处的小箬村为背景,请司机朋友为我们拍个合影。</p> <p class="ql-block">感觉温岭小箬村给人带来的是不一般的海滨体验。色彩带给游人愉悦的心情。</p><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乘车穿过一个隧道后,来到了东海边的石塘老街。这里三面环海,背靠群山,以往不通隧道时,这里与外界联系相当不便。据记载,明清时期福建惠安渔民大批迁徙到这里,为防台风和海盗,他们就地取材,用石头建房修路,形成一片独特的“山抱屋,屋咬山”的石头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司机送我们到老街的这个路口停车,嘱咐我们沿着老街一直往下走就到能海边,他在那里等我们。</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进石塘老街时,没想到这儿只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一条小街,一点旅游气息都没有。稀疏开门的几家老式店铺,卖的全是当地人最起码的必需品,还有就是成堆近海捕捞的小海鲜。</p> <p class="ql-block">看得出老街两旁的地皮很少,房子都用大石垒起,依山而建,房屋只能向上不能平铺。</p><p class="ql-block">当走到半程时,司机来电说去海边的公路被封了,原定在海边汇合的计划无法实现,只好原路返回。随即,我们在面前仅有的一家饭馆里吃了午饭,原路返回到下车处与司机汇合,然后乘车前往“对戒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对戒观景台位于石塘镇五岙村山上。由两个突出在山顶上的环形观景平台组成360度视角。平台下面是山海交融的壮丽景色,除了观景,还适合观看海边日出日落。然而,眼下海上迷雾重重…</p> <p class="ql-block">“对戒”是因两个观景台外形像一对戒指而得名,有好事者又形容其为“相约一生”,寓意爱情,逐引来不少青年男女前来打卡(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看到的实景。</p> <p class="ql-block">上观景台需要徒步攀登800多米长的石阶,眼看着海上浓雾弥漫,想着即使爬上去了也看不到什么。我们就公路边的观景平台上看过拉倒。</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与司机汇合,乘车返回临海市。回到酒店已经是下午3点多。后面的事情便是好好休息了…</p><p class="ql-block">当天夜里,临海又下了雷阵雨。</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23日)早上一直在下雨,直到10点多雨势减小为毛毛雨。我们一起出门,来到东湖游览。东湖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台州府城东北部,是北宋年间为水师泊船屯兵而开挖的人工湖,面积有380亩。后经历代疏浚、修缮,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台州园林之首。</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东湖景区门口的“荣兴堂”。属于吴越钱氏家族在临海的宗祠。</p> <p class="ql-block">过了九曲桥,烟雨朦胧中的湖心亭。毛毛雨反而彰显出东湖的深邃与妩媚。</p> <p class="ql-block">湖中的骆(宾王)临海祠古迹。</p> <p class="ql-block">平和安静的水面。</p> <p class="ql-block">湖边枕云亭古迹。</p> <p class="ql-block">樵云阁古迹,此后便进入后湖。</p> <p class="ql-block">后湖游览之后,我们从东湖北门出,路对面就是揽胜门。</p> <p class="ql-block">揽胜门是台州府城墙上一座高起的城门。如今的揽胜门已成为府城墙的东面起始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始建于东晋,历史上曾多次拆毁、重建或修缮。清康熙年间加建瓮城。城墙原来总长6公里,现存有5公里。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防和城防工程的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过了牌坊就是笔直的上山阶梯,从下到上共有198级。为了实地考察江南长城,我们都豁出去了,决定亲力亲为,一步一步往上爬。</p> <p class="ql-block">终于爬上了揽胜门。</p> <p class="ql-block">回头看看刚刚游览过的东湖,自信心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揽胜门外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纪念铜像。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进犯台州,参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附近连续九次挫败倭寇,史称“台州大捷”。至1563年,浙东南的倭患被荡平。</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城墙上行进,城墙上很宽阔,感觉与万里长城差不多。前面是二层楼的8号敌台,沿着此路向前,一直到西门这样的敌台还有7座。</p> <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爬上白云楼,这应该是台州城墙的制高点了吧。有点江南八达岭的感觉伐?</p> <p class="ql-block">有点累哦,我们大约走了3里路,就从城隍庙豁口下了城墙,顺便看看台州的城隍庙。然后,沿着“唐诗之路”再往下走,两边有不少唐代诗人咏台州的诗句。唐朝从李白开始,有好多位诗人从长安到天台山一路作诗。这些诗词被台州府城收集起来,冠以“唐诗之路”,借此振兴台州。</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台州历史文化公园里展示明清时期台州古城的鸟瞰浮雕,细细辨认竟与当今的台州府城十分相像。这就叫“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在当地居民的指点下,我们钻羊肠小道往下走,不期而遇来到了紫阳街最北端的“紫阳故里”,正好弥补前天的缺档。这段紫阳街全是居民区,游人稀少。我们沿街一路往南,接连穿过悟真坊、奉仙坊,又来到西门街。然后向西,穿顺政坊来到鼓楼附近,找到一家小吃店,每人要了一碗麦虾面。终于搞懂,所谓的“麦虾”其实跟虾一点没关系,它就是一种南方的刀削面而已。我们还请老板做了一盘炒麻糍,尝试过后,知道糯米麻糍还能用油炒来吃。</p><p class="ql-block">用过晚午饭,我们在路边打车回酒店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24日)上午,我们按计划来到巾山游览。下面是它的景区标牌。</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是先来到兴善门,然后从龙兴寺门口拾阶爬上巾山。</p> <p class="ql-block">昨天我们爬了江南长城的起始点揽胜门,今天爬上了江南长城的终点巾山。</p> <p class="ql-block">巾山,一山四塔。这是其中之一的千佛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山殿塔,是为纪念唐朝名将张巡而建,路边还有其后代设立的纪念堂。其余两座是万年塔(东塔)和小塔(西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斗宫,始建于明朝。是台州府城儒释道合一的宗教场所。里面有文昌阁、状元楼、仓圣殿…样样有。少见哦。</p> <p class="ql-block">游完巾山,下山见到“台州府城墙博物馆”,自然要进去参观一下的。这是博物馆门口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城墙博物馆内迎面而来的题词,我觉得能概括。</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出门就是赤城路步行街。我们沿步行街往外走。照片左边处有个“余丰里”民宿,是由一座百年老当铺改建而来,网上搜索量很高,价格小贵。</p> <p class="ql-block">照片左边,牌坊内有家颇具规模的网红店——“大众饭店”,专做临海特色小吃。</p><p class="ql-block">值此,我们在临海分三次把台州府城基本上都逛了一圈。这座不算太大的台州府城,却有最多元化的游览内容。不仅有原汁原味的千年古城,有人流不息的紫阳街,有随处可见的名人故居,还有各种地方小吃;看山上有佛塔寺院,走街坊有南宗祖始,四周有雄伟的江南长城护卫,南北还有青山绿水滋养。真是个打卡的好地方。此行不虚!</p> <p class="ql-block">我们已定了今天下午2点的高铁票回沪,大家都想临走前再去吃碗台州“菜羹”,因此,我们在牌坊前打车,直接定位到腊梅路“万向小吃”店。</p><p class="ql-block">再次打卡这家店的菜羹、麦饼和虾塌。午饭后,带着有始有终的满足,我们回到酒店收拾一下东西,就去了临海高铁站。还是乘坐3个小时,我们回到上海南站。</p><p class="ql-block">台州行就这样愉快地结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