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书院坐落于榆次老城。老城是隋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建起来的。自古被称为“凤城”,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是清代榆次县学,也是古代山西榆次的最高学府。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榆次知县钱之青设立义学,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正式命名“凤鸣书院”。</p> <p class="ql-block"> 榆次老城依照东官西学、南富北贵的格局设计城池。所以书院自然而然设在了城西,与如今新建的城西城墙一路之隔。与孔庙一墙之隔,并可互通。城墙已建为遗址公园,因为去往书院的路,正好与老城的中轴线上的鼓楼相对,照理说应该有个西城门。但是,东南西北好像都没有城门了。从书院去鼓楼,经过文庙时会路过一个“毓秀”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 书院的墙上刻有名人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书院门前立有拴马桩。</p> <p class="ql-block"> 旁边还立有一通石碑。</p> <p class="ql-block"> 书院大门的两边各有一面精美的镂空雕刻石窗。</p> <p class="ql-block"> 书院山门左侧的耳墩,刻有宋代理学代表人物朱熹雕像。</p> <p class="ql-block"> 右测的耳墩,刻有先师孔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 山门的建筑风格为敦厚朴实的砖石结构,也称“素门”。</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化成堂为书院的主体建筑,既书院的讲堂。供学子们在这里读书、听讲、研习。化成堂取名于中国的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寓意经过学习,可以考取功名,“由鱼化龙”。</p> <p class="ql-block"> 书院内部环境优雅,仿照园林式建设。更有仿古式建筑,这是很少见的三勾连式卷棚顶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化成堂为前出卷蓬顶抱厦,单檐歇山顶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化成堂采用“副阶周匝”四周回廊式建筑。飞檐举折平缓且深远。</p> <p class="ql-block"> 山花设计比较独特,悬鱼下垂之中与一个横梁相交,增加了悬鱼的稳定性,增加了横梁上的装饰物。省去了博风板上的惹草设计。</p> <p class="ql-block"> 拍摄化成堂与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 亭子采用楼阁式重檐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 四角攒尖勾连式方亭。</p> <p class="ql-block"> 两个柱头之间的阑额上加普拍舫,相当于现在建筑工程中的圈梁。增加了整体建筑的稳定性。而且阑额下的雀替,左右两边做整体连接,进行精美的镂空雕刻,观赏性很强。</p> <p class="ql-block"> 正在修缮中的文昌阁,又称藏书楼,高32米,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此建筑也是独具特色,采用了六角楼阁纯木盔顶式建筑。在古建筑中也很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 凤鸣书院内设化成堂、文昌阁、两贤祠等,从设计到建筑皆独具特色、独具匠心环境优雅别致,亭台楼阁、倒影清激、小桥流水、绿草茵茵、步步皆景,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摄影器材:苹果手机13、15、16。</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