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柬埔寨过春节—暹粒(吴哥窟)

林海雪原

<p class="ql-block">人们在没有来到柬埔寨的时候,耳熟能详的是吴哥窟。其实吴哥的古迹有两种之分,一个是大吴哥,大吴哥包括吴哥城的诸多古迹群,小吴哥是吴哥窟(吴哥寺)。</p><p class="ql-block">吴哥窟建于1113年至1150年,该建筑由吴哥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修建,用时约37年完成。</p><p class="ql-block">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的重中之重,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巅峰。</p> <p class="ql-block">吴哥窟被一长方形护城河所围绕。吴哥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巨大建筑群,全部建筑用砂石堆砌,石块之间无灰浆或其他黏合剂,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这么庞大的工程,它的地基又是如何处理的呢?</p> <p class="ql-block">据考古学家通过技术手段分析,吴哥窟建造在丛林中,地基用大量的沙土夯实后,用砂岩砖和布满气孔的红岩砖交替码放。最伟大神奇的是900多年前的建筑者利用了水利工程,就是围绕着吴哥窟四周的护城河,用护城河的水渗入到沙土,湿的沙土可以坚硬如石,水渗入到砂岩砖红岩砖也能互相紧紧的粘连在一起,从而达到地基的稳定和坚实。</p><p class="ql-block">吴哥窟四周的护城河是维护吴哥窟稳定不倒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回想我们在游览吴哥古迹的其他寺院时,周边都有护城河,且有大有小,护城河水的立方数和建筑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吴哥窟建筑面积最大,我们看到的护城河也是最大的。当时的高棉人太聪慧了,巧妙利用水利工程来支撑庞大的建筑根基。</p> <p class="ql-block">吴哥窟的门是朝西开的,分别有几个门,行成了一个围廊。围廊中的墙面有精美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朝拜前的净身水池</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后径直向前走,路的两旁有相同的建筑是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小池塘</p> <p class="ql-block">经过藏经阁来到第二道围廊,这里有石雕,和长长的一面墙的浮雕,浮雕描述的是吴哥王朝的历史和宗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最后是吴哥窟的核心区,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由三层逐层抬高的有回廊环绕的长方形须弥台组成。最高的平台上建有五座宝塔,塔顶尖耸,形状如待开的莲花。中央塔最高,是整个神庙建筑的中心,也视为宇宙中心,前往顶层高塔的坡度陡峭,达到七十度。这个设计就是要攀爬者怀着虔诚和敬意,经历辛苦磨难才能进入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上到五座宝塔的梯子是后搭的,也很陡。</p> <p class="ql-block">吴哥窟的建造应用的砂岩重达数吨,考古学家发现许多石头上有孔,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铁<span style="font-size:18px;">铆,原来当时的高棉人是用了</span>铁铆固定了建筑的外围和某些位置,使得石块之间紧密相连,不易坍塌。</p> <p class="ql-block">五座宝塔的中心塔(圣地,宇宙中心)</p> <p class="ql-block">吴哥窟的造型,是现在柬埔寨的国家标志成为国旗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吴哥窟的风景很美,许多当地的柬埔寨人也到这里游玩拍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伴着夕阳的红霞,吴哥窟的游览结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关于吴哥窟的写作很困难,由于历史原因,吴哥王朝的文字记载几乎没有留下,吴哥古迹也是考古学家通过技术手段得出的结论。我是在5年前通过一档电视节目了解了吴哥窟,我当时很认真反复回放电视,用笔记录了内容,就是这档电视节目,让我有了来柬埔寨的想法。来到吴哥窟对比电视节目上说的也不是很准确。因此我这篇文章如有不正确的表达请读者见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程于2025年春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