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全面推动闽江、九龙江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福州召开,这是福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继往开来推进流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闽江、九龙江作为福建的“母亲河”,不仅滋养着全省40%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更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骄傲”的殷切嘱托。25年来,从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的“一控双达标”到新时代的系统治理,两江流域的保护治理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了福建智慧。<br>一、治水之路:从“末端治理”到“系统重构”的跨越<br>25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闽江、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打响了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实施“一控双达标”,全省4695家工业企业按期完成治理,污染回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后续治理奠定坚实基础。如今,两江流域已形成“从山顶到海洋”的全链条治理体系:上游龙岩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创新推出九龙江生态指数保险,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下游福州出台全国首部全域治水条例,构建水系联排联调体系,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数据显示,2024年两江流域水土保持率均达93%以上,闽江水质干流全优、全流域优质水比例98%,成为全国独流入海大江大河中水质最优者。<br>二、发展之道:在生态优先中培育新质生产力<br>高水平保护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沿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闽江流域通过严格环境准入,水口库区以上严控化工项目,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同时推广氟化工、印染等行业特别排放限值,倒逼产业提质增效。上游山区通过林业碳票、林下经济等新业态激活森林资源价值,下游沿海地区加快建设绿色工厂,发展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福州新区依托闽江入海口优势,打造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br>三、治理之基:构建协同共治的长效机制<br>流域治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共抓大保护”的合力。《福建省闽江、九龙江流域保护管理条例》从法律层面确立了跨区域协同机制,明确河湖长职责,建立监测信息共享平台,为统筹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在实践中,福州、三明、南平建立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议,通过资金互济实现上下游利益平衡;厦门作为九龙江下游受益地,出资11.25亿元支持上游治理,开创“受益者补偿”新模式。<br>科技赋能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全省建立覆盖两江流域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等技术实现污染源精准识别。闽江流域推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通过管网可视化改造和智慧水务系统,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流程管控。同时,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完善,龙岩等地通过“生态管护员 + 志愿者”模式,引导群众成为治水主力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br>四、未来之策:在守正创新中续写治水新篇<br>站在新起点上,推动两江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维度:一是深化制度创新,完善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机制,探索建立流域碳汇交易市场;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广应用生态修复新材料、新技术;三是促进文化赋能,挖掘闽江航运文化、九龙江侨乡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水文化+”品牌。正如周祖翼书记强调的,要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让两江安澜永在、绿水长流。<br>江河安澜,润泽八闽。闽江、九龙江的治理历程,是福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缩影,更是新时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面向未来,我们要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让两江碧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