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惊现宋代古籍《建康集》如今花落谁家?

云泉

<br> 兰溪叶氏珍藏《建康集》轶事<br> 蔡予新(原创)<br> 宋代词人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石林,号石林居士。<br><br> 叶梦得著作中有《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是南宋绍兴八年(1138)他再次镇守建康时创作的诗文别集,嘉泰癸亥年(1203)叶梦得孙叶辂刻印于吴兴。历经朝代更迭,宋刻本《建康集》寥若晨星近几亡佚。明末,汲古阁主毛晋(1599--1659)收得《建康集》刻本八卷。清初,毛晋之子毛康将汲古阁善本(包括《建康集》)售于曾任兰溪知县的季振宜(1630--1673)。<br><br> 除了刻本,《建康集》钞本有黄稷(1619--1691)千顷堂藏钞本、朱彝尊(1629--1709)潜采堂藏钞本、吴枚庵(1742--1819)藏钞本、王士祯(1634--1711)藏钞本、四库全书本、瞿墉铁琴铜剑楼藏钞本、朱绪曾(1805--1860)藏钞本。<br><br> 叶梦得后裔叶廷琯(1791--1868)寻找宋刻本三十年未果,偶得雍正庚戌(1730)叶梦得二十二世孙分湖叶启祥钞本,该本出自南宋嘉泰癸亥刻本,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叶廷琯刊刻《建康集》行世。咸丰六年(1856),叶梦得裔孙叶运鹏刊刻《建康集》八卷二册。宣统三年(1911),叶德辉(1864--1927)观古堂以黄虞稷千顷堂藏钞本为底本再刻《建康集》。民国九年(1920),石竹山房书局以道光二十四年刊本为底本石印《建康集》。<br><br> 前几年,受兰溪市叶诞研究会之托,我参与编纂《兰溪叶氏》(暂名),整理叶氏谱牒文献时,在光绪癸卯(1903)重修《南阳叶氏宗谱》中看见一份“议约底稿”(简称底稿),底稿由叶氏让、忠、厚、全四厅族人共同议定签署,大致内容是:叶氏祖先叶梦得手卷两幅、抄本《建康集》八卷,原来由忠厅族人保管珍藏,视为传家宝,秘不示人,不但外人不知道有这部书,连族人内部也很少人知道。道光十七年(1837),叶氏编撰家谱,忠厅族人将这批珍贵文献公开面世,全体族人才亲眼目睹祖先留下珍贵的传家宝:一件是“宋宣和年间敕赐始祖梦得公诰命三道”,一件是“《建康集》(抄本)系梦得公于绍兴八年再镇建康时作”。由于叶氏财力有限,这部《建康集》抄本一直没能刻版印刷,只能等待以后有机会再刊印。<br><br> 借这次修谱的机会,叶氏族人共同商议,叶梦得的手卷、文集由四厅轮流收藏保管。本年丁酉(1837)交付让厅保管;戊戌(1838)忠厅保管;己亥(1839)厚厅保管;庚子(1840)全厅保管。依次轮流,周而复始。每年正月初二日,叶氏族人依照祖制,共同祭扫祖墓,按照全族人丁数目分发馒头。交接时间也安排在这一天,全族人员一起见证,各厅办理移交手续,任何人不得迟延推诿。<br> 恐口无凭,四厅签订一份协议,每厅各执一纸,明确责任,互相监督,让厅代表人:肇基、肇时、肇昶 、元瑨;忠厅代表人:绍达、魁魁、锦山、德润;厚厅代表人:有揆、唐海 、樟松 、春荣;全厅代表人:锡漟、万泰、 永和 、大勇。见证人:章松金、裘献琛,执笔书写人:范熊光,协议签定日期:大清道光十七年(1837)岁次丁酉季春月下浣之吉。慎重其事,严肃认真。 <br><br> 叶氏四厅族人遵循道光十七年协议,各厅轮流保管叶梦得手卷文集,连续二十多年,相安无事。<br><br> 天有不测风云,地有旦夕人祸。咸丰辛酉(1861),正值让厅管理之年,太平军攻入兰溪城乡各地,叶氏族人逃避战火,祖传的叶梦得手卷文集被匪徒抢劫抛撒,丧失殆尽,仅留宗支图系一幅幸存。战后,叶氏族人多方打听寻找,《建康集》已是人间消失,杳无踪影。使人欣慰的是,叶梦得诰命尚在人世,战火中被他人拾得,保存在孙家圩村孙振兰家。<br><br><br> 叶氏族人多次与孙振兰交涉,要求赎回叶梦得诰命。孙振兰奇货可居,开价高昂,叶氏拿不出这笔巨额赎金,只好放弃。光绪二十九年(1903),叶氏重修宗谱,把记述这事件经过的《阅稿记事》载入谱中,希望叶氏后人不要忘记,继续寻找遗失的《建康集》,收回被他人占有的叶梦得诰命,告慰祖先。<br><br> 叶氏谱中,收录南宋丞相叶梦鼎的一篇文章,叶梦得、叶梦鼎,都是姓叶,两人名字仅差一字,但两人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是不一样的。<br><br> 叶梦鼎(1200-1279),字镇之,号西涧,浙江宁海人。本姓陈,六岁出继母族,改姓叶。南宋绍定五年(1232)入太学。嘉熙元年(1237)以太学上舍试入优等,历任信州军事推官及袁州、吉州、隆兴等处地方官。景定三年(1262)升兵部尚书,兼任国史编修及实录检讨。次年,任吏部尚书。咸淳三年(1267),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与贾似道分任。时贾似道授平章军国重事,叶梦鼎厌恶贾似道为人。贾似道恃权牵制,叶梦鼎不得其志,及贾母责备贾似道,贾似道方才作出让步姿态。咸淳五年(1269),叶梦鼎多次恳辞。咸淳八年(1272),朝廷再诏叶梦鼎为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叶梦鼎固辞不赴,径归宁海。景炎元年(1276),南宋益王即位于福建,翌年以太师太乙之衔召叶梦鼎前往。叶梦鼎以七十八高龄,仍受命南行,船至永嘉(温州),道阻不能进,恸哭而归。后两年病逝于家,著有《西涧集》。<br><br> 《建康集》(钞本)存在多个版本,兰溪叶氏《建康集》抄(钞)本究竟归属哪个版本,或者不同于世上所有版本,不得而知。这部《建康集》尚在人间吗?有没有可能再次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