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龙门古镇位于杭州市富春江南岸。东汉名士严子陵游览龙门山时称赞“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龙门古镇因此得名。三国时东吴大帝孙权的后裔聚居于此,已逾干年。</p><p class="ql-block"> 我与先生慕名去游玩了龙门古镇。</p> <p class="ql-block"> “龙门”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意蕴深厚的文化概念。龙门90%以上的村民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家族的后裔,据家谱记载,从三国时孙权到民国28年(1939年),孙氏已繁衍到65世。干百年来,孙氏家族终发展成今天两干多户,七干多人的江南一大望族,现拥有保存最完整且极为罕见的明清古建筑群,为江南最大的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古建筑类型是非常齐全的,不仅有民宅,还有明代的砖砌牌楼,练兵场,有塔、寺,有祠堂和数十座厅堂等等,这些功能各异的建筑物在历经沧桑和战乱之后,至今保存完好,伴随着古樟,小桥,溪流与古街,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古镇背靠龙门山,山势巍峨雄浑,树木葱郁茂盛。发源于龙门山瀑布的龙门溪,穿村而过,淙淙汨汩,汇入剡溪,潺流廿里进富春江。</p> <p class="ql-block"> 穿村而过龙门溪濡养着干年古镇。 村民傍溪而筑,滨溪而居,民风质朴淳厚,邻里和睦可亲,世袭耕读传家遗风。</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古镇,看不到皖南徽商豪宅的金碧辉煌,也体会不到在拱桥下泛舟的水乡幽情。到处是卵石铺成的小路,还有以卵石作墙垣的民宅民居,暴露原木本色的宽阔的厅堂,处处散发着山村的粗犷与清新。</p> <p class="ql-block"> 龙门古镇是我国古代宗族聚居形态的典型,至今仍较完好地保存着明清两代建筑群与古街风貌。</p> <p class="ql-block"> 古镇内厅堂密布,巷道纵横,墙檐相连, 房廊相接,走进古镇令人如坠迷宫,东西莫辨,别有一番情趣,“大雨天串门、跑遍全村不湿鞋”就是最生动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繁嚣、热闹是老街的主题。龙门有一条长约400米的卵石古街。这条长近三里,宽三米许的街市历来繁华,尤其是明嘉靖至清康乾盛世间,龙门孙氏“半列儒林,咸饶富有”,更使老街成为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之地。古巷里清风如水,街上的卵石温婉,两旁的店铺依稀可见古时的招牌。其间店铺大多为前店后坊、前店后居,商业活动的忙碍与劳作之余的闲适相得益彰,凸现山乡古镇明清街市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龙门历来以农耕为本,作为唯一的商品交换场所,老街给静谧、内敛的古镇增添了别样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深长的弄巷,幽静的庭院,构成了龙门的基本单元。数百幢明清古建筑密匝匝地树立于古镇,干余年来随着孙氏家族的繁衍昌炽,逐渐形成了以“厅堂为中心的厅屋组合院落"。</p> <p class="ql-block"> 思源堂是龙门古镇的核心文化景点之一,为明代始建的孙氏祠堂,承载了孙权后裔家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见证了古镇近千年的发展。内部陈列丰富,包括历史文物、家族谱系等,我们通过展览了解古镇的变迁与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青山环抱,溪流浅唱,龙门之美浓缩在青山绿水间。“小桥、流水、人家”绘就的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谐画卷。</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此处,清淡、安逸而单纯,与嘈杂涣离,与纷乱无缘。 在其间,体悟山乡古镇的特有韵味,淳朴和亲情构建的和谐氛围,让人流连。</p> <p class="ql-block"> 到龙门古镇旅游,可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风情,领略孙权家族干年来所形成的浓厚的孙氏文化,饱览秀美的龙门山自然风光,重温严子陵游览时的诗情画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