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级我的娃(一)

云淡风轻

古诗配画 <p class="ql-block">学了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绝句》以后,让孩子为古诗配画,原因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加深诗词理解:通过构图,直观感受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p><p class="ql-block">激发想象力: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培养创造性思维。</p><p class="ql-block"> 提升审美能力:在色彩、线条运用中,增强对美的感知。</p><p class="ql-block"> 增强记忆效果:视觉化记忆辅助,让诗词印象更深刻。</p><p class="ql-block">促进学科融合:融合文学与艺术,丰富学习体验。</p> <p class="ql-block">季节与情感的双重传递:</p><p class="ql-block">孩子们通过莲叶、荷花等元素感知“六月西湖”的夏日特征,同时通过画面留白或人物姿态(如挥手、凝望)暗示离别之情 。添加小舟,隐喻“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悠远 </p> <p class="ql-block">通过莲叶、荷花等元素感知“六月西湖”的夏日特征。</p> <p class="ql-block">通过配画,孩子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增强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锻炼绘画和审美能力。</p> 图书借阅公约 <p class="ql-block">孩子们根据担当者为我班捐赠的图书借阅实际情况制定了借阅公约。我们从借书、护书、还书三个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方案。</p> <p class="ql-block">1、培养公共意识与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学生或读者可以深入理解借阅规则(如按时归还、爱护书籍等),明确个人在公共资源使用中的责任。 </p><p class="ql-block">潜移默化地强化“共享共护”的理念,减少书籍损坏、丢失等问题。</p><p class="ql-block">2. 推广阅读文化</p><p class="ql-block">以公约手抄报为载体,吸引更多人关注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激发借阅兴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