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漫卷书页过,只觉芳气满闲轩”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籍的浸润。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5月14日下午,三年级数学组开展了读书分享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我就是数学》是华应龙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全书共有六个部分,即“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其中记录了华老师的教学中的点滴,也有他听课的感受,让人读后能有思,有悟。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所以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生动,感人,又蕴涵智慧,读后回味无穷。</p> 教师分享 <p class="ql-block"> 黄伟华:在华应龙老师的课上,我们可以发现整个课堂氛围都是轻松有趣的,以生活情境导入,学生渐入佳境,在华老师幽默风趣的引导下,当遇到孩子们错误的情况也能顺其自然的化解,正如华老师所说的,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踏入教师行业,仍然要秉持教育初心,秉持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充满好奇。</p> <p class="ql-block"> 读完这本书荀西军老师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感悟数学的力量。在"角的度量"这节课中,华老师经过反复搜寻、思考和讨论,终于找到了滑滑梯这样既有趣又能引发学习需求的情境。 每节课预设了引入新课、在游戏中创造、在讨论中理解、在尝试中规范、在质疑中发展五个教学环节。这种预设思维层次清晰,每一个环节紧紧扣住了教学目标。对课堂预设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需创设情境,给学生充裕的空间,让学生在尝试中、在探索中体验到重要知识的必要性,并且在思考、运算等个人劳动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中规范这部分知识。使每个学生在40分钟的学与教的对话中,知识、思想、情感等方面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提高。让学生感觉"今天学得特别明白"。</p> <p class="ql-block"> 沈仙老师认为华老师的课堂上,有的孩子把五分之三的意义理解成把5平均分成3份的错误。他并没有过多的批评,而是首先开始自我反思,很快,他反思到分数的读法很容易造成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理解。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他巧妙地聚焦于两大关键点:首先,他深刻认识到“单位1”概念渗透的重要性,不遗余力地将其融入教学中;其次,他勇于突破传统和权威,将分数的读法创新性地板书为“四份之三”。这一举动虽具挑战性,却在课堂上展现出了显著成效。学生们也因此更直观地感受到分数所代表的含义——即整体被分为四份后取其中的三份,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理解分数概念上的难题,使他们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书香浸染,能让我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如沐春风,凝聚智慧;能让我们更好地教育和感染学生,让我们继续与书为伴,温暖成长,拾光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