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授课时间: 2025年5月14日</p><p class="ql-block">授课地点:八十七班教室</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 李宏玲</p><p class="ql-block">授课内容: 《11.2功率》</p><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提升理化生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5月14日,理化生教研组举行了公开课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展示优秀课例,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共同推动理化生组教育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八年级物理老师李宏玲以一堂《功率》公开课,带领学生潜入力学的深海,用实验叩响科学之门,也为教研组呈现了一场“学科融合·技术赋能”的教学盛宴</p> <p class="ql-block"> 李宏玲老师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活动和多媒体展示视频,这一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引出本节课知识点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有两种,大量使用生活实例,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具体、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p> <p class="ql-block"> 师生互动良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 李宏玲老师通过讲解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一、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二、做功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引导学生得出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进而得出功率的定义式P = w/t,并结合功的计算公式W = Fs,推导得出P = Fv,同时详细讲解了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等。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让学生对不同物体的功率大小有直观认识,同时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物理意义,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对于今天李宏玲老师的授课情况,总结以下几点1.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和计算,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2. 教学方法得当:采用情境教学法、类比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境导入生动有趣,类比教学清晰易懂,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 教学手段多样: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结合板书,突出重点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4.精准把控时间: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分配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在保证知识讲解透彻的前提下,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确保对教学效果的有效反馈。</p> <p class="ql-block">摄影:王永勤</p><p class="ql-block">编辑:王永勤</p><p class="ql-block">审核:路绪生</p><p class="ql-block">统筹:张 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