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北京承恩寺:五百年的神秘与传承

杨萍

<p class="ql-block">听说承恩寺4月27日对外开放了,相约赶来参观,老年人半价15元,无需预约。</p> <p class="ql-block">北京神秘古寺,500多年不对外开放 。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的承恩寺,因为“三不” “三高”和“五绝”,被称为北京最神秘的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它建于正德八年(1513年),500多年来没有对外开放,直到2021年,作为“燕京八绝博物馆”成立。</p><p class="ql-block">作为博物馆,它主要展陈以皇家工艺为特色的,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雕漆、京绣、宫毯在内的八大技艺作品,统称为“燕京八绝”。</p> <p class="ql-block">承恩寺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落成于正德八年(1513年),建造者为温祥,占地约30亩。数百年间,承恩寺一直闭门谢客,有“三不”之说,即“不开庙门,不受香火,不设道场”,被称作“北京最神秘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作为北京曾经与柏林寺、大慧寺、福佑寺齐名的神秘不开放寺院之一,承恩寺这座法海寺的邻居,作为“国保”始终没有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承恩寺的第一大看点是其作为皇家寺院与明代历史的密切关系,承恩寺的第一代金主是明代著名的大宦官刘瑾,其背后的支持者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武宗朱厚照。承恩寺落成后明武宗亲自诏谕寺院一切经费均由内府专拨,寺院保持“三不”——不受香火、不作道场、不开庙,这一传统在清代得以延续,故而也有了“六百年不开寺”的神秘说法。</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碉楼:承恩寺的四角各建有一座石质碉楼,传闻这四座碉楼有军事防御用途,结合不受香火的规定更增添了承恩寺的神秘感。在北京范围内,类似的寺院碉楼布局也仅见于石景山显应寺、海淀摩诃庵等地。</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回”型布局:承恩寺寺院平面采用回字形布局,与大部分明清寺院不同,钟鼓楼没有建造在山门与天王殿间的院两侧,而是与天王殿平行建造在环绕大殿一周的回廊拐角处,极为独特。</p> <p class="ql-block">“三不”指的是它自建寺以来:不受香火,不作道场,不开庙门。</p><p class="ql-block">通常来说,古寺都在深山当中,但承恩寺却建在车水马龙的驼铃古道上。当年它可是塞外通往京师的运输大道。商贾进京、煤炭运输,都得由此经过。而京西风景秀美,藏有诸多古寺。来上香祈福的达官显贵,揽胜的文人,也得走这。</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有一对保存完好的上马石。</p> <p class="ql-block">除了“三不”原则,承恩寺还有“三高”规格。</p><p class="ql-block">一是工程级别高,它是由国家“第一署”的“一把手”亲自督建的皇家重点工程。</p><p class="ql-block">二是主持级别高,第一任主持宗永,是由司礼监大太监温祥从大功德寺直接调来的同时任命他为主管宗教事务的僧录司的左觉义,相当于由组织部直接派国家宗教管理局副局长兼任寺庙主持。</p><p class="ql-block">三是地位高。正德皇帝朱厚照亲赐“敕赐承恩寺”匾额,还特别下旨告诚当地政府、驻军和周边百姓人等不得干预承恩寺内外大小一切事物。这道圣旨的复印件目前就藏在首都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承恩寺的五绝也很有看点:</p><p class="ql-block">一绝:天王殿的六铺壁画。</p><p class="ql-block">二绝:建在寺庙四角的石头砌成的碉楼</p><p class="ql-block">三绝:建在房顶上的钟鼓楼</p><p class="ql-block">四绝:东北和东南两座碉楼中间的人字柏,树龄有500多年</p><p class="ql-block">五绝:山门前有一对保存完好的上马石。</p> <p class="ql-block">花丝镶嵌《盛世繁花》手包套装</p><p class="ql-block">该作品采用花丝镶嵌工艺制成,用料珍奇,工艺繁复。手包下部是盛开的月季花,象征着汇聚和团结。手包源于西方,用中国传统工艺打造时尚手包,象征着中西合井,团结合作,共同创造美好未来。胸针采用银花丝工艺,以北京市代表花卉一月季为原型,制成别具特色的配饰。手绢以丝绸为原料,采用京绣工艺绣织与配饰相呼应的月季花。作品由北京工美集团出品,为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赠礼。</p> <p class="ql-block">绿度母圆盘</p><p class="ql-block">工艺:雕漆·设计:朱江</p><p class="ql-block">作品铜胎髹红底绿漆,雕刻绿度母像。绿度母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度母全称圣救度佛母,我国古代称多罗苦萨、多罗观音,度母有许多不同的化现,包括有二十一度母、五百度母等等,皆为观世音菩庐之化身,而绿度母为所有度母之主尊,总摄其余二十尊化身之所有功德。能意慈悲、智慧、生命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雕漆寿桃捧盒(清代)</p><p class="ql-block">该藏品为清代雕漆作品,捧盒在古代主要用作长盒,其工艺是将天然大漆混合矿物颜料朱砂在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米字纹锦地和寿桃纹,作品造型为寿桃,寓意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金漆镶嵌八吉祥银锭套盒</p><p class="ql-block">该作品采用金漆镶嵌雕填和百宝嵌工艺制成。在髹漆完好的漆胎之上彩绘出各种图案纹样,再将画面每个部位的外轮廓,以刀代笔勾勒出轮廓槽线,戗以金粉,使画面更加丰满。以螺钿、石决明等名贵材料雕刻成佛家八宝图案,镶嵌于作品之上,工艺娴熟流畅,形成了古朴优雅、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古时其作为皇家宫廷御用食盒。</p> <p class="ql-block">雕漆龙盘(明代)</p><p class="ql-block">该藏品为明代雕漆作品,通体朱漆花纹,盘心精雕龙图案,形态生动,行走于云海之间,云龙纹及漆色均具有明代雕漆特征。整器髹漆肥厚,工艺精湛,体现了高超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麒麟纹补子</p><p class="ql-block">麒麟纹补子是古代官服上的重要标识。此补子以精湛绣工将麒麟形象生动呈现,麒麟身姿矫健,线条流畅,周围常搭配云纹、火焰纹等,寓意吉祥与权威。在明清时期,麒麟纹为一品武官官服所用,彰显穿着者的身份地位,承载着深厚的服饰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喜相逢</p><p class="ql-block">作品以绿色为底色,画面中心是一对相依的蝴蝶,周围环绕着色彩缤纷的花卉及果实、以及蝙蝠等纹样。针法细腻,色彩搭配和谐,寓意着喜事叠来,团圆美满,尽显传统刺绣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鹤鹿同春纹挽袖一对</p><p class="ql-block">作品以米白色调为底,古朴雅致。画面上,仙鹤姿态优雅,灵鹿身形矫健,周围衬以苍松、繁花与枝叶,两侧还饰有连续的吉祥纹样。通过细腻的针法与丰富的色彩搭配,生动地诠释了鹤鹿同春、万物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尽显传统刺绣工艺的精巧与深厚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四季平安博古图挂屏</p><p class="ql-block">作品木胎,髹蓝漆,外镶精雕木框。屏上嵌有各式宝瓶、花卉及文房器物等。宝瓶寓意平安,不同花卉与器物组合象征四季,整体作品融合传统工艺与吉祥寓意,兼具装饰性与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和合平安缠枝连纹瓶</p><p class="ql-block">作品采用明代宫廷直径瓶器形,色彩纯正艳丽,器形典雅优美,工艺精美,线条流畅。</p> <p class="ql-block">金漆镶嵌平磨螺钿《双龙连科》捧盒</p><p class="ql-block">该作品采用金漆镶嵌平磨螺钿工艺制成,选取上等螺钿制成双龙、莲花、如意、牡丹等图案薄片,然后将其镶嵌于漆胎之上。“双龙连科”,寓意学子连连取得考试好成绩。</p> <p class="ql-block">《三阳开泰》</p><p class="ql-block">作品采用了金漆镶嵌百宝嵌工艺制作,画面内容中的吉祥寓意极其丰富。中间开放的花寓意“花开富贵”,花插在瓶子中便是“富贵平安”。瓶子中部插着一把方天戟,寓意“平升一级”,方天戟下又挂有一口馨,取其谐音,寓意“吉庆有余”。左上角的如意加上底下的柿子,象征“事事如意”,右侧的石榴,代表多子多福和汇聚团结。从该藏品中足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大唐风韵景泰蓝赏瓶</p><p class="ql-block">赏瓶以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郎窑红釉观音尊为原型,巧妙构思, 器形经典。主色调为白色,色彩淡雅,风格清新。瓶身满饰盛唐敦煌壁画宝相花纹饰,寓意吉祥美满、富丽端庄。赏瓶极具皇家气派,典雅华贵,透露出浓郁的大唐气韵。</p> <p class="ql-block">三星高照</p><p class="ql-block">作品以红色为基调,色彩艳丽。画面中,福、禄、寿三星神态各异,福神雍容,禄神抱子,寿星捧桃,周围簇拥着童子、花卉等元素。针法丰富细腻,生动地展现出传统吉祥题材,寓意福气、官禄与长寿降临,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雕漆《富贵牡丹》笔筒</p><p class="ql-block">该作品采用雕漆技艺制成,以松木为胎,通体髹漆上百道,在漆层厚度上雕刻牡丹花卉图案,高贵典雅,寓意富贵吉祥。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是一件文房佳品。</p> <p class="ql-block">金漆镶嵌仿清宫寿桃捧盒</p><p class="ql-block">该作品采用金漆镶嵌雕填工艺制成,松木为胎进行髹漆,再雕刻人们喜闻乐见、承载中华传统文化吉祥观的“寿”字与祥云纹饰。捧盒为寿桃造型,传递长寿和吉祥的美好寓意,彰显浓郁的中国东方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瓷胎雕漆文房三件套</p><p class="ql-block">工艺:雕漆 设计:朱江</p><p class="ql-block">作品分别为水盂、琮式瓶、将军罐。可以在书房案头陈设,代表着一种雅致与文气,同时还可以作为实用器使用。瓷胎便于清洗,方便使用,雕漆作为装饰工艺增加了器物的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瓷胎雕漆文房三件套</p><p class="ql-block">工艺:雕漆 设计:朱江</p><p class="ql-block">作品分别为水盂、琮式瓶、将军罐。可以在书房案头陈设,代表着一种雅致与文气,同时还可以作为实用器使用。瓷胎便于清洗,方便使用,雕漆作为装饰工艺增加了器物的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瓷胎雕漆文房三件套</p><p class="ql-block">工艺:雕漆 设计:朱江</p><p class="ql-block">作品分别为水盂、琮式瓶、将军罐。可以在书房案头陈设,代表着一种雅致与文气,同时还可以作为实用器使用。瓷胎便于清洗,方便使用,雕漆作为装饰工艺增加了器物的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吉祥春晖</p><p class="ql-block">作品以孔雀与繁花为主题。画面中,孔雀羽毛色彩斑斓,针法细腻逼真,展现出精湛技艺。孔雀自古是吉祥、美丽的象征,搭配枝头绽放的繁花,寓意在春晖中开启吉祥美好的生活,传递出祥瑞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仿清宫铜镀金嵌珐琅围屏钟</p><p class="ql-block">该作品采用景泰蓝工艺制成,纯铜质地,整体呈半月形,中间为亭式方钟,通体珐琅装饰,工艺精美,色彩华丽。内部采用德国赫姆勒进口机芯,机械转动,报时敲击声音清脆悦耳。作品在展示精湛金属工艺的同时也在纹饰和色彩搭配上有所突破,更加符合当代艺术审美。</p> <p class="ql-block">金漆镶嵌立体镶嵌牛骨包镶玄武钟</p><p class="ql-block">作品造型独特,通体牛骨精心包镶而成,纹理清晰,细节逼真。钟体上运用金漆镶嵌工艺,饰以精美图案,彰显华贵。表盘嵌于钟体上方,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是传统工艺与文化意象完美结合的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宝器和尊</p><p class="ql-block">工艺:花丝镶嵌 设计: 赵春明</p><p class="ql-block">作品集花丝镶嵌、景泰蓝、玉雕三种非遗工艺为一体,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大神兽和传统花卉纹样。瓶身采用清乾隆白玉双凤纹链瓶造型,以四大神兽为主要图案,在中国古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有着镇宅、避煞、吉祥和太平等美好寓意。植物纹以牡丹花、宝相花、缠枝纹和卷草纹为主,作品寓含了生生不息、富贵平安、延绵不断、幸福美满的吉庆之意。</p> <p class="ql-block">牙雕《九子戏弥勒》</p><p class="ql-block">该藏品采用牙雕技艺制成。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身上和周围,雕刻有九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九子称“九戒”或称“九福”,历史上并无具体由来或典故。民间传说有五子戏弥勒,五子代表民间五种人物,即好财、好色、好名、好食、好睡五种人拉拢戏弄弥勒菩萨,但弥勒菩萨不为之所动。设计者把五改成九,九在中华历史文化属于九九极限之数,寓意和五子相同。</p> <p class="ql-block">玉雕血沁吉熏(清代)</p><p class="ql-block">该藏品为清代玉雕作品。玉熏炉,玉质青灰色,上有沁色,仿战汉时期造型。熏炉分为三个部分,可以开合。整体雕回纹、勾云纹、俯莲纹、乳钉纹,正中圆形钮,碗两边各有一梯形耳,耳上周边一圈回纹,中间部分是一个通过碗圈足连接上下的弧腹环,最下部呈碗扣状,与上部辉映成趣,外壁在回纹和俯莲纹中间透雕了似龙异兽,三足,兽首形。设计独特,雕工精湛。</p> <p class="ql-block">苍龙教子抱月瓶</p><p class="ql-block">作品创作原型来自于香港佳士得拍卖会拍卖成交价1.08亿港元的文物“清乾隆斗彩苍龙教子图變龙耳抱月瓶”。作品上的纹饰围案构思巧妙、立意深远、匠心独运。与经典器型相呼应,彰显出锦绣吉样、和谐繁荣、雍容大气。202A年既是农历甲辰龙伞,又是淅中国成立75周年,还是澳门回归祖围25周年。为贺岁新年,庆视两大盛事而创作。</p><p class="ql-block">作品器身各面分别生动描绘了一只五爪红龙(龙身矶红)自浪中腾飞而起,游弋于五彩祥云之间,旁边有一条跃出海面的五爪绿色幼龙。红龙代表皇疗,绿龙代表皇太子,只见它颇望父王,满怀高山仰止之意,此即「花龙教子了图,征无私的笑爱与望于成龙。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神圣的象征,代表力量、智慧和荣耀。双龙齐出,海於江崖,祥云朵朵,突征严厉体发、功成名就、基业长青。抱月瓶作为中国大美大雅器型,则是和谐、稳定、 繁荣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牙雕《十八学士图》摆件(浮雕)</p><p class="ql-block">该藏品采用牙雕浮雕技法,将人物表现的活灵活现,情节丰富,趣味盎然,做工考究。十八学士,史书上有记载,唐太宗时兴建文学馆,广纳贤士,以杜如晦、房玄龄、余志宁、薛收等十八人并为学士。后薛收死,招刘孝孙补之。命间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題十八人名号、籍贯,称十八学士,藏之书府。</p> <p class="ql-block">花丝镶嵌龙盘</p><p class="ql-block">该作品采用传统花丝錾刻工艺制成,纹饰精美大方,中间为腾龙图案,龙纹在中国寓意吉祥,极具有皇家气派。此作品材美工巧,堪称精品。</p> <p class="ql-block">玉雕玉琮(清代)</p><p class="ql-block">该藏品为清代玉雕作品。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的重要礼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距今约5000多年。该玉琮为清代制成,青白玉质,色泽盈润,上有黄褐色沁色,古意盎然。呈内圆外方的柱形状,上下口部分稍微凸出,四面外壁满雕勾云纹。外方象征地,内圆象征天,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p> <p class="ql-block">黄花梨根雕《喜上眉梢》</p><p class="ql-block">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其木质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香气沁人。“鬼脸儿”纹样独具特色,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木之一。</p><p class="ql-block">该藏品采用镂屬、透雕手法并利用俏色巧雕而成。下面雕刻梅兰竹菊“四君子”,上面是姿态各异的喜鹊栖息枝头,寓意喜上眉梢。最精妙之处是中间的蜘蛛网与枝干一木连雕,生动逼真,鬼斧神工。蜘蛛又叫“喜虫”,预兆吉祥,喜从天降。该藏品独一无二,堪称经典。</p> <p class="ql-block">京绣盘龙挂件</p><p class="ql-block">作品以红色为底色,庄重热烈。画面中,一条金色巨龙身姿矫健,龙鳞细密,龙须飞扬,双目炯炯有神,周围环绕着灵动的祥云与翻滚的海浪纹样。挂件边缘饰以多彩花卉纹,针法细腻多变,尽显京绣的华贵大气,传递出威严与祥瑞之意。</p> <p class="ql-block">凤戏牡丹图</p><p class="ql-block">作品针法细腻,彩凤身姿灵动,羽翼华美,凤与牡丹相衬,寓意吉祥富贵,尽显传统刺绣艺术之美。</p> <p class="ql-block">福寿三多纹挽袖一对</p><p class="ql-block">作品以黑色为底,色彩运用大胆绚丽,绣有形态饱满的花卉、枝叶,还有象征多福的佛手、多寿的桃子、多子的石榴等元素(福寿三多寓意)。针法细腻多变,使图案栩栩如生,展现出传统刺绣工艺的精湛,是兼具装饰性与美好寓意的传统服饰珍品。</p> <p class="ql-block">嵌玉平安如意挂屏</p><p class="ql-block">作品木胎,髹栗黄色底漆,宝瓶、如意等各类寓意吉祥的器物、花果元素在画面中均有所体现。</p> <p class="ql-block">金漆镶嵌准提佛母唐卡</p><p class="ql-block">作品采用漆画唐卡工艺制作,题材体现的准提佛母是三世诸佛之母,她的福德智慧无量,功德广大、感应至深,满足众生世间和出世间的愿望,一直无微不至的守护着众生。通常佛徒所供奉的图像大抵以十八臂三目者居多,但该作品整体描绘的准提佛母图像,有二臂、四臂乃至八十四臂等九种形态。画面主体以各种色漆及金银粉为颜料精心描绘,色调饱满,线条匀称舒展,润彩丰富自然,佛像生动细腻。让人感受到了一份豁达而又敬畏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龙袍</p><p class="ql-block">作品以深蓝色绸缎为底,其上绣满精美图案。主体图案为栩栩如生的金龙,搭配海浪、云纹等元素,彰显威严庄重。领口、袖口及衣摆处有精致纹饰,工艺精湛,展现出古代服饰的华丽与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福寿双全</p><p class="ql-block">作品画面正中采用了传统的打籽绣法,织绣了一对饱满圆润的寿桃纹饰,四周配以“蝙蝠”、“佛手”、“石榴”、“葡萄”等丰富的元素,寓意着福寿双全,子孙满堂。</p> <p class="ql-block">目前壁画真迹没有展出。所看到的为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壁画:天王殿内保存有明代壁画,均为沥粉堆金的绘制技法,内容为青绿黄白四条云龙、帝后放生图和帝后放飞图,这组壁画被认为也出自皇家画工之手,法海寺壁画同出一脉。</p> <p class="ql-block">牙雕鱼篮观音(清代)</p><p class="ql-block">该藏品为清代牙雕作品。观音三十三法相之一,手提盛鱼的竹篮。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十牙九裂”,象牙开裂被誉为开口笑,有笑口常开、开口纳福的寓意。此件作品质地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形态优美,竖状裂纹和背部的网状纹与整体造型浑然天成,然而观音面部却完美无瑕,体现了神奇之处,为难得的牙雕精品。</p> <p class="ql-block">金漆镶嵌百宝嵌花鸟捧盒</p><p class="ql-block">该捧盒采用金漆镶嵌百宝嵌工艺制成,作品为红木胎,质地细密,九宫格布局,精巧实用,盒盖以玉石镶嵌出花鸟山石图案,意境天然自成。</p> <p class="ql-block">金漆镶嵌福寿挂屏</p><p class="ql-block">该套作品采用金漆镶嵌工艺制成,以多种天然玉石雕琢的十八罗汉,居于福寿二字之内,游于山石松林之间,神姿仙态,潇酒飘逸,传递护佑福寿双全的美好寓意。作品中镶嵌“御制罗汉赞”文字,整体彰显法郁的中国东方民族特色,为复制乾隆皇帝为其母亲祝寿的福寿挂屏。</p> <p class="ql-block">雕填八棱开光山水花卉灯笼漆盒</p><p class="ql-block">该作品采用金漆镶嵌雕填工艺制成。在木胎上髹漆,雕刻四季花卉、山水纹,作品为灯笼造型,上下对称六开光,意境古朴纯美,描绘出一幅境意盎然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景泰蓝《四海升平》赏瓶</p><p class="ql-block">该作品采用画珐琅工艺纯手工绘制,器形四面开光,周围以浮雕吉祥水纹环绕。开光部分正面为APEC 会议标志,背面为北京雁栖湖APEC主会场,两侧分别为北京标志性建筑天坛和怀柔慕田峪长城。四面开光图案,整体强调APEC会议主题,象征APEC欢聚一堂,共建未来。作品由北京工美集团出品,为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赠礼。</p> <p class="ql-block">雕漆剔彩荔枝盒</p><p class="ql-block">剔彩是雕漆里面最难的一种工艺,一般需要刷两层及以上的色漆,先刷一两百道红漆,再刷一两百道黄漆,最后刷一两百道绿漆,然后逐层的把不同颜色的漆剔掉,出来彩色的效果。该荔枝纹盒为木胎,海棠花形,内里髹纯黑色,光泽明亮。盖面层层剔彩,剔红、剔绿、剔黄共三层,雕刻了荔枝及枝叶纹样,荔枝的细部纹饰由龟背锦等多种锦文组成,杂而不乱,排列有序。该荔枝盒色彩斑斓,数色并用,鲜明艳丽又不失沉稳,纹样繁多,但是层次清晰,可见技法的精深,是难得一见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玉雕观音(清代)</p><p class="ql-block">该藏品为清代玉雕作品。材质为和田青白玉,采用双面雕刻的技法。正面观音坐于仙府之中,左手兰花指,右手持灵芝,右脚盘起,左脚踏莲花,裙袂飘飘,周边有松树灵芝祥云亭台楼阁,观音体态自然端庄,手如柔荑,肤若凝脂。背面雕刻了松树亭台楼阁等山水图案。整体雕琢线条流畅,用料考究,达到了玉雕艺术和佛教文化的完美统一。</p> <p class="ql-block">清朝的时候它被赐给礼亲王做家庙。先后有四代礼亲王葬在寺庙附近,1961年它成了北京市第九中学的教师与学生宿舍,后陆续搬离。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人走进承恩寺,了解古寺的前世今生,探寻文化奥秘。</p> <p class="ql-block">2025.05.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