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武陵源寻找逝去的青春

野渡孤舟

张家界武陵源的春天,是最美的。又是一个阳光和煦的春日,在阔别了四十多年后,我又回到了这里,寻找当年自己的足迹和随同这足迹的浪漫青春。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到武陵源</h5><div> 1982年,在大学毕业的前夕,也是春天,我们我们原79级常德师专中文科21班组织了一次到这里的文学采风。那时,这里还没有武陵源的大名,它只是湘西自治州的大庸县、桑植县和常德的慈利县三者交界处的一块封闭的区域。恰好,著名画家吴冠中当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养在深闺人未识》,介绍了这块“令画家惊呆”的世外大美,刚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踏入了这片神秘的土地。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也是武陵源这一世界自然遗产最初的开拓者之一.</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毕业前夕全班同学合影,好像不久后我们就组织了去武陵源的活动</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30多年前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span></h5><h3 style="text-align: left;"> 记忆中,我们是一路逶迤,从水绕四门十里画廊淌水进入的。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完全是一片远离人类活动的原生态风景:奇峰异石、峡谷深壑、绿溪飞瀑,宛如一处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美的令人震惊、令人陶醉。</h3><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 我们在林场的草席通铺夜宿、在清澈见底的水潭里打闹戏水;在金鞭溪清澈见底的溪水和两岸茂密树林所包裹的大自然体验宁静与美丽,在袁家岭那令人战战兢兢天生桥上手脚并用感受那令人战栗的刺激、在神堂湾的悬崖绝壁边遥想急流勇退藏宝隐身青岩山的传说和向王天子造反与阴兵借道的故事引起的无限想象,还打着火把去骆驼洞探了一回险,还聆听到林场的那位场长把刚刚抓到的一条五步蛇制成标本时的“闪经”(侃大山)..........在这片未经开发的天然美景中,同学们挥洒着年轻的活力;在意气风发里领略这一片野趣,把一段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美好的山水里。</span></h3> 那极为短暂的一段青春时光,是我深藏心底的最珍贵的记忆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大,当感觉生命已经开始慢慢进入蹒跚,在看到有关张家界的报道、参与同学不时的聚会时,我便滋生出一个朦胧的期许——咱大学同学还能不能结伴一起再去一次?在我经历了不断有战友同学亲人陆续离去的时候,这种期许变得越来越强烈。<br> 去年,在我们常德市区的一次同学聚会中,我试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成想受到大家伙热烈拥护和一致的支持,也许和我一样,他们也早有这样的心愿了。我大为欣慰深受鼓舞,下决心张罗这个事儿,谁叫俺是当年班委的“领导”哦。不久,我想出了活动主题:纪念原常德师专中文21班同学入学45周年“重走武陵源、再寻青春梦”旅游联谊<br> 积多年我组织战友活的经验,弄一个有质量、像模像样的群体活动,得首先解决公共经费问题。依据我对同学情况的了解,我试着向颇具同学情怀且办企业相当成功的庞圣祥同学提出了我的想法。没想到他毫不迟疑、非常畅快地答应了:“好事好事,没问题,我坚决支持,拿三五万表示心意”。不久,资金到账。我底气足了,开始信心满满地策划详细的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div><div> 接下来,我邀请几位参与同学活动的“常委”——马业文、赵敏、 冷明辉、屈晶华、夏耘田为主牵头人(核心班子),然后,以此为基础,再邀请龙 虹、杨万君、雷光银、刘 峰、张炼钢、杨军武、庞圣祥、邵国超、张宏勋、朱志伟、陈伯君、蒋世文组成活动筹备小组,然后分工配合,建立活动群、组织报名。经过反复,最后参与活动的共29人 ,其中有七组家庭。</div></div> 4月9日,活动拉开序幕。<div> 下午,常德同学提前赶到金龙玉凤大酒店,热情接待从长沙、慈利、其他各县赶来先行报到同学。</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迎接外地同学的晚餐,气氛就是不一样</h5><div> 圣祥同学来了。但因为企业有事牵扯,他到底没有能参加第二天的联谊活动。他向我致歉,我表示理解。他的企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触角已经远伸海外,目前还没有人接手,应该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我只好取消明天给他的一个意外惊喜的安排,提前把已经准备好的一件特别送他的礼物——一座白玉屏风摆件交给了他。这个礼物我选了很久,背面的留言我也考虑了再三,和几位主牵头人交流确定后拟定的。</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今天事业的成功应该配得上这四个字,底下的小字,也是对他的人生的一个准确描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我,也是大家对他风雨人生的一个认知和评价</h5> 10日上午9点半点,在金龙玉凤大酒店的“龙凤厅”,活动正式展开,我们举行了本次活动的室内会议聚会联谊环节,主持人是雷光银同学,他是一位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中学校长。<div> 活动的基本议程包括:领取活动纪念品、共同观看上次聚会视频《往事并不如烟》、合唱《我的祖国》、向已经逝去的同学致哀、筹备组代表简要汇报活动筹备情况、原班委会或团支部代表为本次活动致词、同学代表发言、联谊聚餐。</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品是登山杖和超级快充充电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班最小的马业文同学,旁边笑逐颜开的是他爱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刚刚进入落座的三位女生(左起)屈晶华、龙虹和任申珍</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起)张宏勋、王鸣鸣正在和其他同学交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上次同学聚会的合影。后排右一是庞圣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视频《往事并不如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聚精会神地回看欣赏视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聚精会神地回看欣赏视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雷光银同学主持活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持人宣布大合唱《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浩浩荡荡的沅江从我们常德城区穿城而过,带来了桃花源里的美丽和富饶,哺育了这里的人们,很符合歌曲的意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男女生领唱。朱志伟、杨万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唱的很认真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男同学唱的就马虎些了罗</h5> 同学是老天赋予的缘分,因此,彼此便有了同窗之情。活动专门设计了一个祭奠已逝同学的环节,以表达哀思。大家起立静默,观看为此制作的怀念影片。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没有参加活动的同学,你们还记得影片中的他们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在给大家汇报本次活动的筹备情况</h5><div> 为了慎重,我在手机上也拟了一段文字,其中有一段,是对庞圣祥事业的介绍和个人评价。本来他再三要求别公开他的相关信息,但和筹备小组的同学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应该说,不能辜负他的一片同学情谊。我写到:“这位同学自幼家境贫寒,毕业后一路风雨坎坷,但他不屈不挠,披荆斩棘,终于创造了一片属于他个人的天地,现在他的业务在国内已经遍及东西南北,国外也伸展到亚非地区。可以这么说,这位同学是一个不屈的人生奋斗者、是一个成功的职场创业者,是我们中文21班的同学中富有突出同学情怀的代表者!”(原文字稿)大家回应了我的倡导,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他的感谢。</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同学充满激情的发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班委团支部代表刘峰同学发言,比较规范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龙同学发言,他有个稿子,只是没大听懂,因为他没讲普通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宏勋同学发言, 瞧瞧,是不是还有点领导的风范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邵国超的发言保持了一如既往的那种亦庄亦谐的风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炼钢的发言具有最丰富的形体动作的配合</h5> 下午一点半,车发武陵源。进入武陵源区域,心情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我贪婪地注视着窗外流动的绿树灌木、小溪田园。有谁在车上突然嚷嚷:“看,索溪,当时我们就是从这里经过的啊!”在快速掠过的风景中,我搜索着脑中遥远的记忆........<br> 傍晚,车抵武陵源。晚餐后,我们各自上街溜达。在慈利同学蒋世文陪同下,我们沿着索溪徜徉。街道上霓虹闪烁,人流如织,流光溢彩。四十年前,这个地方是没有的,当时的摸样已经不复想象,这些年,这里的人们这些年经历了什么,是怎样奋斗建设才形成今天这样热闹的场景呢?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索溪峪的傍晚</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索溪峪的傍晚</h5> 第二天的安排的行程,是十里画廊、天子山、空中花园和袁家界<br> 从旅店到景点大门入口只有数百米,一早,我们安步当车前往。到达景区入口,我被那个巍峨耸立的东大门、当地人也叫“标志门”的雄姿给震慑住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东大门(标志门)前等待进入,大家在闲聊</h5> 十里画廊是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我们坐上了旅游的小火车游览。记得当年进入十里画廊,根本就没路,是涉水进入的,水特别的清澈。眼前,小溪已经干枯,沟壑已藏进浓密的灌木丛中。这一截我们走过吗?我们当年的脚印在哪里呢?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的左边的栅栏外,就是已经干涸的溪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在这里,还有人记得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次活动的五朵金花,真没有美颜的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梅进峰和孙国友,现在他俩都在长沙,做什么?猜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郑家贵的表情说明他至今还是个猛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军武和他的小媳妇</h5> 从十里画廊出来,我们搭乘索道上了天子山。吊箱在极为陡峭的山岭上缓缓上升,一片片的白雾从周边飘过,一根根巨大的石笋石柱从箱旁掠去,脚下是万丈深渊,远处,千山万壑尽收眼底,大美惊心,好一会大家才开始说话。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贺龙公园。站在伟人边上的屈同学显得好年轻哦。</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这个铜像是90年代后立的,想想这位曾经叱咤风云而又曲折悲催的一生,令人五味杂陈.......。</span></div></h5><h3 style="text-align: left;"> 山上,昔日的山路不见了,代之以平展的水泥道。不知我们当年涉足的那些羊肠小道现在怎么样了,现在在哪里?还有人走吗?<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御笔峰,还记得不?</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女散花,还记得不?</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子山山顶,有一条小小的商业铺面,大家在此小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屈同学前一晚好像发财了,请大家喝瑞幸咖啡</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点明星被粉丝包围的味道吧</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龙和国友。因为慈利划归张家界,小龙其实现在已经是本土人士了。但问起他来,他平时研究学问,也极少涉足于此,所以,他也很开心并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能爬到山顶,看来小身板还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蒋世文和夫人,与周边环境融合,好一副天人谐和图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幸福的朱志伟啊,瞧,笑的多灿烂</h5> 鸣鸣同学有心,提醒我有航拍,为了留住着这次对天子山的美好瞬间,我欣然邀约那个小年轻给我们拍了两段<br> 从贺龙公园出来,我们乘车前往“空中田园”。这是我加进去的一个小众景点,最新开发的。就是增加了一个具有特殊美感的远视效果的地方,确实也很壮观。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空中田园。注意后面峭壁上的“百龙电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悬崖上的梯田,与沟底垂直距离 1000余米,空中田园由此而来</h5> 空中田园旁边是一个很大的观景台,放眼望去,怪石嶙峋、沟壑纵横,蔚为壮观。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合影。</h5>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从天子山转道去袁家界。我心里还是有点遗憾的,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能够安排去神堂湾。那是当年我们留下较多印迹的地方。我还写了一篇小文章,想象张良的宝藏藏到了数丈高的悬崖下某个洞里。我参加了一次探险,一下给我发现了,于是暴富了一把。当然,这只是我的白日梦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进入杨家界,这是整个武陵源核心景点中的核心,更加雄奇惊险。可惜,一会儿就开始下雨了,雄奇景象都藏身于在茫茫流动的雾霭中,只能在悬崖边的栈道上照相。</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座桥叫连心桥,旁边就是乾坤柱。夏耘田对此桥情有独钟,中途他毅然返回和她呆了一阵,也因此带给同学们巨大的欢乐</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悬浮山,原名“南天一柱”(乾坤柱),网红点哦。电影阿凡达取材的一个实物景点。2010年1月,正式被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干嘛要改这个名,有点“崇洋媚外”之嫌啊。</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敏和她的夫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自然爱动物,和“老祖宗”亲密互动,诙谐动人,最不得了的一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常德代表和张家界的同学代表合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门双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鼎城三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澧县三佬。右一为陈伯君,摄影专家,本次活动专职摄影,光顾着为大家服务,自己却没什么照片,为他的奉献精神乘机点个赞</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个桃源佬。贵儿福气满</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澧津同学一家亲,桃源代表有一人</h5> 下山是乘坐百龙电梯下来的。这是人类洪荒之力的体现。仰头望去,几百米悬崖上,几部如小盒子一般上下移动的电梯在蠕动着,使人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这个百分百现代化玩意,突然出现在这种纯粹的自然山水里,有些怪怪的不和谐感觉,但它又适应了当代旅游发展,让游人的旅程更加便捷与舒适,这可谓是现代科技与古老自然的“和平共存”吧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刚从百龙电梯下来,有点小激动</span></div></h5><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难得如此恣意潇洒</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队伍中的年轻人,不服不行啊</h5> 晚上,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去看大型室内文化节目《魅力湘西》,非常不错的一道艺术盛宴。歌舞质量很高,饱含极富特色的湘西本土文化元素,尤其是那个湘西赶尸的节目,把全世界独一份的神秘民俗与悼念当地抵御外辱的民族英雄串联起来,既体现出深刻的价值内涵,又有刺激和诱惑人的艺术魅力。听说是老谋子导演的,真绝。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嗨!还是要亲临现场,才有那种震撼的感觉</h5> 第三天,12日上午,我们游览金鞭溪。这是我们本次最为期待的节目<h1> 下起了小雨,雾霭在山间慢慢弥漫流动,各种形状的山峰若隐若现,好似传说中的蓬莱仙山;沿着金鞭溪,我们行走在溪边逶迤的栈道上。重重叠叠的绿树、潺潺流动的绿水、布满青苔的绿石,就像绿野仙踪里塑造的那种场景。无以名状的那种美,令人震撼、令人沉醉。置身于这一片逼人的翠绿中,你会不自觉地感悟出春的美,春的浪漫,春的梦幻。 瞬间,想起韩愈那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在自己心里试着悄悄地改动一下来表达这时自己的感觉:金鞭小雨漫群峰,一泓翠水绿中流,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美诗画满胸中。</h1> 景区入口已经被建筑、绿化、雕刻、广场装扮的“高大尚”了,全然没有当年那种野气勃勃味道了。一条被铭刻在石壁上的各届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引起大家的注意。<div><br></div> 其中,朱镕基的那个题词被导游特意提到。朱在位时罕见题词,而这里有一份就显得珍贵。而且不为外人所知、值得特别提一下的是,这事与我们团队中的李小龙同学还有点关联。当年他在上海发展,与朱有过交集,他曾向朱热情地提到过家乡的这块神奇的土地,希望他能回自己的湖南故乡去看看,朱到张家界后还接见过他。小龙把这段作为一个难得的经历予以了保存,离开时,他送过我自己保留的一张已经发黄记载该事的报纸。<div><br></div> 在淅淅沥沥的细雨中,我们惬意地徜徉在溪边的甬道上行进,导游说这是金鞭溪最美的一段,占整个金鞭溪路程的三分之一。当年我们走的是这一段吗?我努力回忆着,但思绪就像被身边的浓雾遮蔽住,朦胧不清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走金鞭溪</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是这个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冷同学有功夫?竟然敢走梅花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想象一下,是不是翠绿中钻出的两个精灵</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光银同学和夫人</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辉同学和夫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夫人和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游记曾在此拍摄,结果人们把后面山上的怪石意会成了师徒四人,不过,我有点笨,到底是没怎么看明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加活动的女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加活动的男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加活动的全体同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鞭溪全体人员大合影</h5> 从金鞭溪出来,不知不觉中雨停了,突然有一个想象,金鞭溪就像是一个多情的少女,她目睹当年的故人四十多年后再度来访,细雨应该是她如水的柔情和激动的泪花吧。<br> 下午,我们从金鞭溪出发,前往慈利县。该县原属常德, 是从常德抱给张家界的娃,队伍中蒋世文和李小龙便是慈利的。在此的所有活动,均是世文同学精心安排落实的。<br> 傍晚,我们驱车前往当地大名鼎鼎的菜逢源,举行告别晚宴。椭圆形的餐桌,几十个菜肴用传送带转动着,同学们端酒互敬,你来我往,觥筹交错、互相调侃、热闹非凡,高潮迭起。<br> 晚上,一部分同学在打牌,一部分同学在唱歌,还有一部分在逛街,用自己的方式,向这座小城告别。<div> 我参加了KTV活动。我选唱了一首《我不想说再见》,那里面的歌词很贴切地反映了我当时的心境:“我不想说再见,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不想说再见,泪光中看到你的笑脸;我不想说再见,心里还有多少话语没说完;我不想说再见,要把时光留住在今天,一生能有几个这样的夜晚,一辈子能有几次不想说再见.......”。是啊,同学是缘,这次活动,应该是我们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这样规模的同学聚会吧。想想明天,些许伤感漫上心头........。</div> 12日一早,澧县、桃源的同学和我们在半木酒店前依依惜别,率先踏上返程。慈利的蒋世文和他爱人一直在酒店陪着大家,李小龙也一大早赶了过来,共同为大家送行。<div> 大巴缓缓启动,在挥手致意中,我清楚地看到了小龙眼眶里闪烁的泪光........<br><div> 再见了,同学们</div><div> 再见了,武陵源!</div><div> </div></div> 回来许多天了,我一直在心里回味和咀嚼着这次活动。武陵源,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见证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见证了我们青春的记忆。四十多年过去,社会已然桑海沧田,而这里,却依然保留了她的纯真和美丽。今后,肯定还会有无数人陆续到这里,领略瞻仰这里绝美的山水。但他们永远不会知道也不会想到,在他们眼中的这些绝美的山水里,已经融化进一群年轻人不朽的青春。今天我们又来到这里,再一次把铭刻着咱们青春痕迹的山山水水纳入我们生活的视野,再一次体味大自然的险峻与壮丽、宁静与美丽,将其变成我们心中有关青春的新记忆,让她伴随我们未来的岁月,这,便是这个春天我们寻到的青春梦吧。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u><b style="color: inherit;">谨以此美篇纪念本次</b><b style="color: inherit;">武陵源聚会!</b></u></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b>特别致谢:</b></h1><h3><b> 庞圣祥为活动提供公共经费资助</b></h3><h3><b> 蒋世文和夫人为活动慈利环节提供鼎力帮助</b></h3><b> 马业文、邵国超为本次活动提供酒水<br></b><div><div> <b>陈伯君、杨万君为本美篇提供影像素材</b></div></div><div> <b>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和家属对本次活动的支持</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