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野味趣谈(九)

好友(生活小浪花)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少年儿童,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们,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比较艰苦。但是困难的条件,生活的艰辛,并没有限制住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没有束缚住儿童动手动脑的创造性,更没有封住儿童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在物资匮乏,生活艰辛的大环境下,依然千方百计从大自然馈赠的各种野味中,寻找着合适的美食美味,满足着和追求着舌尖上的美好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  星期天,带着小孙子去公园游玩。在去的路边上,有几处卖甘蔗的摊位。孙子嚷嚷着要吃甘蔗,我随即给他买了一根。看到孙子津津有味的嚼着甘蔗和他那幸福满足的样子,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我的老家处在山东胶东半岛的胶莱平原上。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却从未生产过甘蔗。所以在我们小小的脑瓜里,从未出现和听说过“甘蔗”这个名字。要说我们吃过的甘蔗,那就是类似于甘蔗的鲜玉米杆子和高梁杆子,我们管它叫“甜杆”。这个美味,只要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一定都认识它,吃过它。</p> <p class="ql-block">  要想吃到“甜杆”,必须要等到秋天收获的季节。因为嫩玉米杆和没有收获玉米棒的玉米杆都是不能吃的。如果偷吃了让大队的治安人员抓住,那是要受处罚的。等玉棒成熟并收获后,我和小伙伴们,便利用上坡割草剜菜的机会,才能悄悄地钻到玉米地里,寻找合适的玉米杆。玉米杆并不是每棵都甜,都可以成为“甜杆”,而是有的甜有的一点甜味都没有。由于我和小伙伴们找的次数多了些,有了一定的经验。基本上能判断出甜或不甜的玉米杆。一般情况下,拽住玉米杆的上部,用力一扯就脆断的杆子,或者叶子发红的杆子,甜的机率大一些。就是已判定为甜的玉米杆,也是取底部三分之一处,因为只有这一段的杆子水分充足,甜度大,嚼起来清脆且杂汁少,以上的部分不甜,就只有扔掉了。</p> <p class="ql-block">  收获了玉米棒的杆子,在当时也不是随便让你折的。大队和生产队的保卫人员看见了,照样要加以训斥和给以处罚的。因此,我和小伙伴们是不敢公开地大张旗鼓地干那种事情,只能是悄悄地偷偷地进行,不能让人看见了。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刚刚折好“甜杆”准备离开。恰巧被保卫人员发现了,我们几个吓得拔腿就跑,一口气蹿出去一二里。回头一看保卫人员并没有追来,这才敢停下来检查自己的战利品。此时狗剩却大哭起来:“我的甜杆没了!我的甜杆没了!”原来在刚才仓惶逃跑的过程中,他放在背篓里的甜杆都丢掉了,一根都没剩下。我和小伙伴们见狗剩那天真又好笑的样子,一个劲地劝着他:“别哭了!别哭了!没让保卫抓住咱们,咱们得高兴才对。”大家一边劝着一边拿出自己的甜杆给狗剩。狗剩见大家这么热情,止住了哭声,并一个劲地说着“谢谢大家!谢谢老伙计!”接着,我们坐在一起,开始吃起刚获得的甜杆,一边咀嚼一边说笑着,刚才的惊吓好像没有发生一样。甜杆的清香伴随着我们的欢笑声,一阵阵飘上天空,飘向了田野的四方。</p> <p class="ql-block">  “爷爷,甘蔗真甜,你也咬一口吧!”孙子的喊声打断了我的回忆。“不吃,不吃。你真乖!”我边说边拉看孙子的小手,继续向公园走去,刚才回忆的场景又回到脑海中。是啊!小时候的事情就好像刚发生的一样,是那么清淅,那么历历在目。幸福地回忆让我有些激动,甜蜜的滋味涌遍全身,久久不愿让它离去。</p><p class="ql-block"> 唉!这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早已随着那个艰苦的年代成为过去了。现在我们正迈入一个新时代,中国式的现代化正在逐步实现,我们的生活像芝麻一样步步高,像甘蔗一样节节甜,而且越来越高,越来越甜!</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五 月十四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