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经历干旱的冬春之后,似乎提前进入雨季。<div><br></div><div>去年季秋,我离开巴黎夜宿瑟堡,也是这般天气。<div><br>来瑟堡首要目的,是去看世界唯一退役后展出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其后就是冒雨街上溜达。<br></div></div> 雨中的堡垒。瑟堡是法国重要的海港、军港、潜艇制造基地。诺曼底登陆战最艰苦的战斗曾发生在这里,1944年6月底美军攻克瑟堡时,港口已被德军破坏得无法使用。 火车站东南方这座山,一看就有军事价值:)右侧的房屋,后面还要提到。 清晨街头的花店,按法语啰嗦表达方式,招牌且翻成“花之小苑”。走近看看小蓓爷爷的同行怎么布置。 好像当地人比较喜欢蓝色的伞。伞这个词儿在几国语言中都因发音古怪而好记,英语是“安布瑞拉”、俄语是“左恩济个”、法语是“巴哈不绿”。。。。。。 获得金棕榈奖的电影 《瑟堡雨伞》名气很大,2024年是这部片子上映60年。对此只是略有了解,网上找了电影主旋律,晚上在旅馆静静地听。<br><div><br></div><div>央视近期曾播出过,我毫不知晓。</div> 回家后从头到尾补看该片,基调哀而不伤。<br><br>幻想向现实屈服的故事,金钱棒打鸳鸯散,有情人难成眷属。但不明白女角为何不向男友告别而是决定消失,他们并非不能通信。<br>那个横插一杠的钻石王老五偏偏对女角一见钟情,也有些违反逻辑。 该片色彩艳丽近俗,全部对话都是唱出来的,还真没法译配。 从我抵达到离开,瑟堡一直笼罩在雨雾中。而电影镜头几乎都是夜色、雨天、室内,只有女主和王老五结婚时,才出现一缕阳光。 火车站是电影重要外景地。我在黑暗中匆匆下车走过月台时,还不知道这里就是片中第一幕催泪场景。<br> 六十年后,火车站已显简陋的旧房依然保留(看我前边山头下的站房照片),北侧不重要的房舍拆除,建起现代化门脸,成为正式入口。<br>洗手间(诺曼底一带都免费)在月台上,为避免逃票嫌疑,我就主动向工作人员解释(其实他们根本不管,只有火车上才抽查车票)。 门外墙上的发现。从编号看,瑟堡至少有十处外景地挂着这样的提示牌。<div><div>瑟堡人以这种方式纪念该片。近年山西宣传西游记和悟空取景地,也是大量利用剧照。</div></div> 继续闲逛,街上有一家以“瑟堡雨伞”命名的纪念品店,身上已经被雨淋得湿漉漉的,懒得入内。 这个剧场后来发现也是外景地。 街上看到的第二块外景地提示牌。我漫不经心拍下牌子,没注意景物如何。<br><br>看电影发现,这是第二幕催泪处——Adieu(永别)。<br> 片尾大雪纷飞,女主带着女儿来到男主的加油站加油,邂逅使他们感慨而又无言以对,“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震撼心灵的主题曲中,女主默默离开,男主突然激动地冲出办公室。。。。。。<br><br>不过我想错了,他只是去迎接自己的妻儿购物归来,一家人兴高采烈。<br> 伞下的温馨只是一时,既然大家各自组建了美满家庭,那么如同我看过童话《小老鼠比克》的最后一句话:<div><br></div><div>这个故事就让它这样结束也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