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了解发作性睡病:打破困意迷雾</p><p class="ql-block">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全球每2000人中就约有1人受其困扰。患者大脑无法正常调节睡眠与清醒状态,导致在白天毫无征兆地陷入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甚至在走路、吃饭、交谈时突然“秒睡”,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不等。这种突如其来的困倦,严重影响工作、学习与生活安全,患者还常伴随猝倒(突然失去肌肉张力而跌倒)、睡眠瘫痪(睡醒后短暂无法动弹)、入睡前幻觉等症状,承受着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力。</p><p class="ql-block">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明确发作性睡病的病因,但普遍认为与免疫系统攻击下丘脑中分泌食欲素(维持清醒的关键神经肽)的神经元有关,部分患者也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或因感染、头部创伤诱发。诊断通常需结合病史、多导睡眠监测及多次小睡潜伏期测试,通过分析睡眠特征与生物标志物确认病情。</p><p class="ql-block">尽管发作性睡病无法根治,但通过药物治疗与生活管理,患者完全可以改善症状。药物方面,莫达非尼等促醒剂能增强清醒度,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缓解猝倒;生活上,规律小睡(每天3-4次,每次20分钟)、避免酒精与重口味食物、保持适度运动,都有助于稳定睡眠节律。更重要的是,社会应给予患者理解与包容,消除“懒怠”“装病”等误解,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发作性睡病患者需要的不仅是医疗支持,更是一个充满善意与耐心的社会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