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按:犹太民族的早期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亚伯拉罕与上帝立约,到摩西带领他们走出埃及,这一系列的事件不仅塑造了犹太民族的信仰根基,也为其民族发展奠定了基石,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段历史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跨越了数百年的时光,深刻影响着后世的宗教、文化和社会发展。</p> <p class="ql-block">亚伯拉罕与上帝立约及迁居迦南</p><p class="ql-block">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亚伯拉罕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吾珥城 ,他是闪族后代。彼时,人们多信仰多神教,崇拜各种各样的自然神灵。然而,亚伯拉罕却蒙上帝的拣选,获得了独特的启示。上帝指示七十五岁的亚伯拉罕离开故乡,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迦南,上帝应许他:“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创世纪》12:2 - 3 )</p><p class="ql-block">亚伯拉罕毫不犹豫地听从了上帝的召唤,带着妻子撒莱、侄儿罗得以及他们的财物、众多仆婢,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迁徙之路。他们穿越广袤的沙漠,翻越高山峻岭,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抵达了迦南地。迦南位于地中海东岸,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是古代文明的交汇之地。但当他们到达时,这里早已居住着迦南人。</p><p class="ql-block">上帝再次向亚伯拉罕显现,应许将这片土地赐给他和他的后裔:“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 。” (《创世纪》13:15 )亚伯拉罕为了表达对上帝的感恩和敬畏,在示剑、伯特利等地筑起祭坛,向耶和华献祭。这些祭坛不仅是宗教仪式的场所,更是亚伯拉罕与上帝立约的见证,象征着他对上帝应许的坚定信仰。</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亚伯拉罕和撒莱在迦南的生活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他们一直没有孩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没有子嗣被视为一种不幸,尤其是对于肩负着上帝重大应许的亚伯拉罕来说,这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撒莱为了实现上帝让亚伯拉罕后裔成为大国的应许,将自己的埃及女仆夏甲给了亚伯拉罕为妾。不久,夏甲生下了儿子以实玛利。</p><p class="ql-block">但上帝后来再次向亚伯拉罕显现,明确告诉他,他的正妻撒莱将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才是上帝所应许的继承人,他的名字将叫以撒。并且,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要求他和他的后裔所有男子都要行割礼,以此作为与上帝立约的永久标志 。(《创世纪》17:10 - 14 )这一割礼之约,不仅是身体上的记号,更是精神上的承诺,象征着犹太民族与上帝之间特殊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亚伯拉罕九十九岁那年,撒莱果然生下了以撒,这是上帝应许的奇迹实现。以撒的出生,让亚伯拉罕一家充满了喜悦,也让上帝的应许在现实中有了切实的延续。但这也引发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夏甲和以实玛利受到了撒莱的排挤。最终,在上帝的指示下,亚伯拉罕不得不将夏甲和以实玛利送走。以实玛利后来成为阿拉伯人的祖先,而以撒则成为犹太民族的直系祖先,他们的故事成为了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早期历史紧密相连又各自发展的开端。</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今天的巴以冲突本质上是亚伯拉罕的两个儿子的支系族群的同室操戈,站在人类的道德高度真得很难理解,同样是自己的孩子,最后就是在不同的宗教信仰的旗帜下却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世仇。因此,宗教在训练教化本族的同时,绝不容许异教的歪理邪说和犯上作乱。在此老夫非常敬重感谢我们的人文始祖炎黄没有创立宗教,否则一个省一个教派,天天冲突不断,华夏文明大族何以致力于世界民族之林。</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雅各的故事与以色列民族的形成</p><p class="ql-block">以撒长大后,娶了利百加为妻,他们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分别是以扫和雅各(日本人盗用这个词汇成为本田车的著名品牌)。这对双胞胎性格迥异,以扫善于打猎,是个充满野性的人;雅各则较为温和,喜欢待在家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深刻影响着犹太民族的发展走向。</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以扫打猎回来,又饥又渴,看到雅各正在煮红豆汤,便向他求汤喝。雅各趁机提出,要以扫用长子的名分(继承权)来换取这碗红豆汤。在极度的饥饿和疲惫下,以扫轻易地答应了这个看似荒唐的交易,他觉得长子名分不过是虚幻的东西,远不如眼前的食物重要。(《创世纪》25:29 - 34 )这一事件,看似偶然,却成为了雅各人生的转折点,也预示着上帝对雅各的特殊拣选。</p><p class="ql-block">后来,在母亲利百加的帮助下,雅各又骗取了父亲以撒原本要给以扫的祝福。以撒年老眼昏,无法分辨前来接受祝福的到底是以扫还是雅各,当他发现被骗时,祝福已经送出,无法收回。(《创世纪》27章 )这一行为虽然充满了欺骗色彩,但从上帝的旨意来看,却是上帝计划的一部分,他选择雅各来延续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使雅各的后裔成为上帝的选民。</p><p class="ql-block">以扫得知自己被骗后,愤怒不已,发誓要杀死雅各 。为了躲避以扫的报复,雅各被迫离开家乡,前往舅舅拉班的家。在漫长的旅途中,雅各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也得到了上帝的庇佑。有一晚,雅各在梦中见到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再次向雅各重申了对亚伯拉罕的应许,承诺将他所在的土地赐给他和他的后裔,使他的后裔像地上的尘沙那样多。(《创世纪》28:10 - 15 )这个梦境让雅各更加坚定了对上帝的信仰,也让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p><p class="ql-block">在舅舅拉班家,雅各为了娶到表妹拉结,辛勤劳作了七年。然而,拉班却在婚礼上用大女儿利亚代替拉结,雅各不得不又为拉班工作了七年,才最终娶到了拉结,因为拉结和利亚姐妹俩经常争风吃醋,最后又都将自己侍女许配给雅阁,到此一夫四妻美梦成真。这也是阿拉伯人“一夫四妻政策”的法律依据。</p><p class="ql-block">在拉班家的日子里,雅各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牲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与拉班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深,最终雅各决定带着四妻和财产离开拉班,返回故乡。</p><p class="ql-block">在归途中,雅各与一个神秘的人摔跤,直到黎明。这个人其实是神的使者,他见自己胜不过雅各,就摸了雅各的大腿窝,使他的大腿瘸了。但雅各仍然紧紧抓住对方,要求对方给他祝福。神的使者于是给他改名为“以色列”,意思是“与神角力得胜的人”。(《创世纪》32:22 - 32 )这个名字的改变,标志着雅各生命的蜕变,也象征着他所代表的民族从此与上帝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以色列民族由此逐渐形成。</p><p class="ql-block">雅各回到故乡后,与以扫和解。此后,雅各和他的十二个儿子在迦南地定居下来。他的十二个儿子后来成为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祖先,他们的后代在迦南地不断繁衍壮大,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信仰的民族群体。以色列民族以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为祖先,他们共同信仰上帝,遵循上帝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在迦南地开始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瑟的经历与以色列人入埃及</p><p class="ql-block">雅各的十二个儿子中,约瑟是他最喜爱的儿子,因为约瑟是他年老时与拉结所生。约瑟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他聪明、善良,经常狂妄自大,因此引起了哥哥们的嫉妒。约瑟常常做一些奇怪的梦,这些梦预示着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哥哥们将向他下拜。这些梦无疑加剧了哥哥们对他的不满和怨恨。</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哥哥们趁约瑟去放羊的时候,将他卖给了去埃及过路此地的阿拉伯商人。他们把约瑟的彩衣染了羊血,拿回去给父亲雅各看,欺骗他说约瑟被野兽吃掉了。雅各悲痛欲绝,以为自己最心爱的儿子已经不在人世。而约瑟被卖到埃及后,经历了重重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上帝的信仰。</p><p class="ql-block">阿拉伯商人到了埃及,约瑟就被卖给了法老的护卫长波提乏。由于约瑟的聪明能干和忠诚老实,很快得到了波提乏的信任,负责管理他的家务。然而,波提乏的妻子却看上了约瑟,试图勾引他。约瑟坚决拒绝了她的诱惑,结果被诬陷下狱。在狱中,约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对上帝的信心,成功地为狱中的其他囚犯解梦。后来,这件事传到了法老的耳中,法老便召见约瑟,让他为自己解梦。</p><p class="ql-block">约瑟准确地解出了法老梦见七头肥牛和七头瘦牛的预言,他告诉长老:埃及将有七年的丰年,随后是七年的饥荒。法老对约瑟的智慧和才能大为赞赏,于是任命他为埃及的宰相,负责管理国家的粮食储备和应对饥荒。在约瑟的精心管理下,埃及在丰年储存了大量的粮食,以备饥荒之年的需要。</p><p class="ql-block">当饥荒降临的时候,不仅埃及受到影响,迦南地也未能幸免 。雅各听说埃及有粮食,便派他的十个儿子前往埃及购买。在埃及,他们见到了已经成为宰相的小弟约瑟,但却没有认出他来。约瑟认出了自己的哥哥们,他故意考验他们,最终与他们相认,并将父亲雅各和全家接到了埃及。雅各一家在埃及受到了法老的厚待,他们在歌珊地定居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以色列人在埃及生活了数百年,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人口逐渐增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政权发生了更迭,新的法老对以色列人产生了猜忌和恐惧。他担心以色列人人口众多,会对埃及的统治构成威胁,于是开始对以色列人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奴役。以色列人被迫从事繁重的劳动,修建金字塔和其他大型建筑,生活苦不堪言。他们在埃及的土地上呻吟叹息,祈求上帝的拯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p><p class="ql-block">在以色列人遭受苦难的时候,上帝并没有忘记他们。他在以色列人中拣选了一个名叫摩西的人,来带领他们摆脱埃及的奴役,回到上帝应许给他们的迦南地。</p><p class="ql-block">摩西出生时,埃及法老下令将所有以色列男婴都扔到尼罗河里淹死。摩西的母亲为了救他,将他放在一个蒲草箱里,推到尼罗河边的芦苇丛中。法老的女儿在河边洗澡时发现了摩西,心生怜悯,便将他收养为自己的儿子。</p><p class="ql-block">摩西在埃及王宫中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以色列人身份。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埃及人欺负一个以色列人,心中充满了愤怒,于是出手打死了那个埃及人。这件事被法老知道后,摩西被迫逃离埃及,来到了米甸。在米甸,摩西娶了米甸祭司叶忒罗的女儿西坡拉为妻,过上了牧羊人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一天,摩西在何烈山牧羊时,突然看到一棵燃烧的荆棘,火焰熊熊,却烧不坏那棵荆棘。摩西感到十分惊奇,便走近观看。这时,上帝的声音从荆棘中传来,他告诉摩西,他已经听到了以色列人的哀声,决定拯救他们。上帝任命摩西为领袖,让他回到埃及,带领以色列人离开那里。</p><p class="ql-block">摩西起初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他担心以色列人不会相信他,也担心自己无法完成上帝交给的任务。但上帝向他展示了许多神迹,赐予他力量和智慧。上帝让摩西将手中的杖丢在地上,杖就变成了一条蛇;又让他把手放在怀里,再抽出来时,手就长了大麻风;然后让他再把手放回怀里,手又复原了。上帝告诉摩西,这些神迹将证明他是上帝派来的使者。(《出埃及记》4:1 - 9 )</p><p class="ql-block">摩西带着上帝的使命回到了埃及,他与哥哥亚伦一起去见法老,要求他允许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法老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并且加重了以色列人的劳役。于是,上帝降下了十灾来惩罚埃及人。这十灾包括血灾、蛙灾、虱灾、蝇灾、畜疫之灾、疮灾、雹灾、蝗灾、黑暗之灾和击杀长子之灾。每一灾都给埃及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法老仍然固执己见,不肯放行。</p><p class="ql-block">直到最后一灾,上帝击杀了埃及所有头生的人和牲畜,法老才终于屈服 。他命令摩西和以色列人立刻离开埃及。以色列人在匆忙之中,来不及准备食物,他们就把没有发酵的面团烤成无酵饼,带着上路。这一天是正月十四日,后来犹太人将这一天定为逾越节,以纪念他们从埃及被拯救出来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向着迦南地进发。在他们渡过红海时,上帝再次显神迹,让红海的水分开,形成一条干路,让以色列人顺利通过。当埃及法老反悔,派兵追赶时,海水又合拢,将埃及军队全部淹没。这一伟大的奇迹,让以色列人更加坚定了对上帝的信仰,他们深知是上帝的力量拯救了他们。</p><p class="ql-block">在西奈半岛的旷野中,以色列人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旅程 。他们面临着缺水、缺粮等各种困难,时常抱怨摩西和上帝。但摩西始终坚定地带领着他们,依靠上帝的指引和帮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西奈山,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颁布了著名的“摩西十诫”。这十条诫命包括不可拜别神、不可制造偶像、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当守安息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他人的一切。(《出埃及记》20:3 - 17 )“摩西十诫”成为了犹太教的核心教义和道德准则,也为犹太民族的法律和社会秩序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此后,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继续流浪了四十年。在这期间,他们不断学习和践行上帝的律法,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信仰和文化的民族。最终,在摩西的继任者约书亚的带领下,以色列人成功地进入了迦南地,开始了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从亚伯拉罕与上帝立约、迁居迦南之地,到摩西带领犹太民族走出埃及,这段历史充满了犹太人设定的“神的旨意、人的抉择、苦难与救赎”。它不仅是犹太民族的起源故事,更是人类宗教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这些故事和传说,通过犹太人的代代传承,成为了他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并对后来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创立具有深远的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