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行·满眼风光北固山

吟啸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固山,江左名都镇江的风景名胜,三国蜀汉开国君主刘备心中的“天下第一江山”。此山我也早就心想神往之,可是早年虽然曾经两进两出镇江,也行色匆匆,最终无缘一览这座名山的无限风光。</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1日,我们苏北行的最后一站,终于达成夙愿,驾车来到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京口(镇江)要塞——北固山。</p>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镇江市,扼九州南北要冲,得山水之胜,钟灵毓秀,代不乏才。历代文人墨客纷来沓至,在此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镇江北固山,面对滚滚长江,即兴抒怀,借古讽今,挥毫留下的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脍炙人口,享誉古今。其中“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一问更是豪壮悲凉,义重情深。千年前古人挥毫留下的仰天悲叹,如今依然萦绕在山水间,可谓山不在高,有“情”则名。这份情是一份爱国情怀,历久弥香,永不磨灭。</p> 绿荫掩映的北固山风光 <p class="ql-block">北固山,通往山下的东吴大道</p> <p class="ql-block">甘露寺周边景色</p> <p class="ql-block"> 北固山,得名于北临长江,形势险固,故曰北固。此山体量虽小,但山壁陡峭,形势险固,所以南朝梁武帝登临此山,曾亲笔手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没想到目光竟与刘备神合,可谓“英雄所见略同”。</p><p class="ql-block"> 5月11日上午九点半,我们一行八人来到了北固山景区。今天的北固山,山色葱郁,飞檐凌空,楼阁高耸,亭台错落,道路整洁,这情景显然已非当年可比。也许今天恰逢双休,所以上午十点光景的北固山已是游客云集,人声鼎沸。那一番千古江山,百代过客的场景却如实地浮现于我的眼前。我想北固山景区虽然面积不大,但古往今来有多少风流往事曾发生在这里,“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刘裕励精图治,气吞万里,奠定“元嘉之治”的丰功,,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的感悟与兴叹,让北固山带着历史的厚重,在气度上胜过了不少的名山大川。</p><p class="ql-block"> 所以,当我站在北固山的进山牌坊下,遥望绿荫深处,红墙黛瓦,飞檐凌空的北固山景色,心中不禁感怀,这里已非单一意义上的景点,而是万千游客与天地、历史、艺术的一场碰撞,因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发声,每一棵树木都在倾诉,甚至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散发着千年往事的沉香。</p> <p class="ql-block">北固山“天下第一江山”石刻</p> <p class="ql-block">挂有“北固胜境”匾额的北固山入口</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挂着一块上书“北固胜境”四个镏金大字匾额的北固山入口,便看到前面是一条树木葳蕤,浓荫遮日的石板小路,小路的尽头是通向北固山主峰的东吴大道。</p><p class="ql-block"> 东吴大道由整齐的石板铺成,上山道路的左手边是巍峩高耸的砖砌城墙。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北固山曾是防御倭寇入侵的前线阵地,它与金山、焦山形成犄角之势,共同抵御倭寇的进攻。这高大的城墙便是明朝郡守为了抗倭守城,将前峰与中峰凿断,扩建和修缮了建于三国东吴孙权时期的城墙。我抚摸着城墙,心中难免浮想连篇。我似乎看到了当年爱国将士们在此浴血抗倭,保家卫国的场景。北固山秀色迷人,但历史的悲壮,让它呈现出了一种“铁血柔情”般的美:妩媚而刚烈。</p><p class="ql-block"> 走在宽阔的上山“东吴大道”上,我仿佛是沿着古人的足迹,在探寻着那些风云激荡的岁月里北固山曾经发生的故事。从刘备到刘裕;从李白‌到辛弃疾‌,那一件件惊心动魄的大事,一个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让不足百米高的北固山形成了一坐难以逾越的历史和文学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在北固山城墙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 登顶北固山有两条路线,一条经甘露寺直达山顶北固楼,另一条经北固亭、多景楼迂廻至山顶。我们上山走的是甘露寺的路线。这条上山道沿途有众多景点:</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景点是铁塔,又名“卫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惟一的铁塔。铁塔始建于唐朝定历元年(825年)。现塔为四层,一二层是宋代制品,三四层系明代所铸。现存的塔基(即莲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如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铁塔为北固山增添了庄严瑰丽的色彩,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冶铁技艺。</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景点是阿倍仲麻吕诗碑</p><p class="ql-block"> 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日本使臣,生于698年,卒于770年,自幼聪明好学,于717年被选为遣唐留学生,在长安进太学读书,后考中进士,与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交谊甚深。唐玄宗对他的才华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为唐王朝秘书监卫财卿、镇南都护等职。</p><p class="ql-block">阿倍仲麻吕碑 1990年底建成,诗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书道院院长田中冻云执笔,中文碑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所书,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诗碑题写了碑额,此碑与西安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东西相映。</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景点是“天下第一江山”石刻</p><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位于甘露寺左下方的廊壁上。相传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固山时,见北固山景色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从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顺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称。</p> <p class="ql-block">东吴大道石阶</p> <p class="ql-block">阿倍仲麻吕诗碑</p> 廿露寺铁塔 <p class="ql-block">刘备招亲的甘露寺</p> <p class="ql-block">  走过了这三个景点,便到了甘露寺。甘露寺高踞峰巅,形成“寺冠山”的特色。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后屡废屡建,寺内包括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等,规模虽不大,名气却不小。古往今来,来镇江的游客,都喜欢到此一游,寻访当年刘备招亲的遗迹。北固山也因此而名扬千古。</p><p class="ql-block"> 北固山的最高点是北固楼。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北固山的重要性还在于其险要的地理位置。我们登上北固楼,俯瞰大地,东西焦山与金山隐然相隔,一线长江滚滚东流,浪花淘尽英雄的壮阔气势便瞬间展现在眼前。而此处“控楚负吴,襟山带江”的重要军事要冲的地理位置已然彰显,可见北固山“天下第一江山”的称谓,真的并非浪得虚名。</p><p class="ql-block"> 下得北固楼,往右走便是在长江上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北固山多景楼。</p><p class="ql-block"> 多景楼创建于唐代,楼名取自李德裕《临江亭》“多景悬窗精”的诗句。多景楼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登上多景楼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飞翔之感。当年陈毅元帅登临多景楼时曾感慨地说:“不要看画了,这里就是万里长江画卷!”</p><p class="ql-block"> 多景楼之东便是北固亭,又称凌云亭,祭江亭。传说刘夫人孙尚香在听到刘备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遥祭,而后投江自尽。故名“祭江亭”。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此亭时,触景生情,写下了对国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流传千古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雄伟壮观的北固楼风光</p> <p class="ql-block">多景楼远眺</p> <p class="ql-block">北固山凌云亭(北固亭、祭江亭)风光</p> <p class="ql-block">团队苏北行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游北固山,历史与文化遗产的浸染,真的让游人不虚一行。纵然“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满眼风光北固楼”的景色与“千古兴亡多少事”的历史却永远不会淹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