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郁山:从繁荣水运到沧桑巨变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郁山:从繁荣水运到沧桑巨变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苏 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近,因事我来到了郁山人民法庭。一踏入这片土地,熟悉的郁山人民法庭及其周边的地理环境便扑面而来,心中顿时感慨万千。我啊,生于这片土地,也长于这片土地,如今已年近花甲,却始终未曾离开过这里,一直守着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正因如此,我自认为凭着对这片热土地理环境的熟悉和了解,在讲述这里的过往时,还是应该有一定发言权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郁山人民法庭、郁山新车站、郁山镇中心幼儿园、张家嘴铁索桥这一片区域,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它们曾经历了1972年至1982年那两场惊心动魄的特大洪水,往昔的模样早已被岁月和洪水冲刷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记在人们的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郁山镇中心幼儿园旁边,有一座古桥,名叫太极桥。而中心幼儿园的原址,曾经是一个热闹非凡的造船厂。想当年,郁山盐厂可是响当当的国企,制盐产量巨大,对燃煤的需求量也大得惊人。在那个公路运输还未大规模普及的年代,水运就成了至关重要的运输方式。也正因如此,水运需要大量的木船,造船厂的木工们自然就十分繁忙了。只见一批批崭新的木船缓缓下水,驶向远方,又有一批批老旧木船被送进厂里维修,木工们整日忙得不可开交,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仿佛是那个时代的独特旋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郁山人民法庭原址的侧面,正对着郁江,曾有一座令人瞩目的木门楼。它是全木结构,呈现出高大的牌坊形状,气势恢宏。门楼上,“栅子门”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高悬其上,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门楼下,是一坡整齐划一的石梯坎,顺着石梯坎往下走,就是有名的栅子门船码头。码头上,大大小小的蛇形木船停靠在那里,或装卸货物,或等待出航,一片繁忙景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的新车站旧址,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大瓦房,这里曾是郁山船业工会的所在地。在过去,每天下午,船工们忙完一天的运输后,就会把船停靠在码头,然后来到船业工会。他们在这里集体用餐,领取当天的工资,饭后还会围坐在一起,聊聊家长里短,摆摆龙门阵,之后才各自回家,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而在船业工会的旁边,便是贺龙德政碑的最初安放地。现在新址的贺龙德政碑上,清楚地刻着该碑原址是栅子门,这也成为了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1972年的那场特大洪水,如凶猛的猛兽一般,无情地卷走了那座门楼。而1982年的洪水更是变本加厉,将该处地面上的所有建筑物都席卷而去。曾经繁华的栅子门,所有建筑都消失得干干净净,就连“栅子门”这个地名,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人们遗忘,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名文保爱好者,我每当想起这些,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惋惜之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栅子门后面的古殿玉皇阁,须无存,但还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玉皇阁,是用来祭祀玉皇大帝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的先民们认为,世间存在着一位能够支配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最高主宰,那就是玉皇大帝,他是人们综合各种神灵的属性而创造出来的。这座玉皇阁原本位于下街渡口塘北边,是明代的建筑,庙貌宏伟壮观,里面有两个天井,周围还建有封火墙,尽显古朴与庄重。但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前,庙宇逐渐颓废,变得破败不堪。后来,郁山的老年人周绍鲁,向郁山巡检胡林秉告后,开始筹款重修。从次年开始,经过周绍鲁7年的精心督工,玉皇阁终于重新落成。建成后的玉皇阁金碧辉煌,美轮美奂,成为了郁山的一处胜景。之后,三连公社由中井迁入玉皇阁,与古井龙洞井边的郁山镇革委会并排而立,形成了一街两府的独特格局。再后来,郁山镇革委会更名为郁山镇人民政府,三连公社更名为三连乡人民政府,郁山镇人民政府管辖场镇街区各居委会,三连乡人民政府管辖场镇周边各村委会。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连乡人民政府最终并入了郁山镇人民政府,政府驻地也移至了庞吏坝。</p> 郁山:从繁荣水运到沧桑巨变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