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广州市荔湾区的标志性文化景点。以规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广府传统建筑,集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艺术于一体,体现岭南文化精髓装饰精美著称,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陈氏书院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分为三轴、三进,聚贤堂为正堂,两侧廊庑连接庭院,形成“前门、中堂、后寝”的传统格局。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前坪东西两侧各有四斗旗和三斗旗一座。四斗旗级别最高,象征着才高八斗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门前有对称的石狮,造型生动活泼,雄狮脚踏石球,象征着权力,而雌狮则爪扶小狮,象征着子孙兴旺、家族繁荣、护宅镇邪、权威和尊严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大门两侧的石鼓特别巨大,连座高2.55米,直径达1.4米。石鼓上精雕细琢,饰有日月神、八仙和多子多福等题材的高浮雕图案。</p> <p class="ql-block">正门的两扇大门高5米、宽1.2米,大门上就有一对高达4 米的大型彩绘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它们是以勾线重彩技法描绘而成。</p> <p class="ql-block">入门玄关处摆放柚木屏风雕刻喜上眉梢,羽毛纹路都纤毫毕现。木雕精致,含义丰富,背面用竹节串联而成的“福”字,则有祝福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跨过刻满祥云的石雕门廊,瞬间被“三雕两塑一铸”的技艺所震撼。陈家祠几乎全部堂、院、廊、厅等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集石雕、木雕、砖雕、灰塑、陶塑、铁铸等20余种技艺,包括梅兰菊竹、花鸟虫鱼、岭南佳果、历史典故、戏曲人物等。</p> <p class="ql-block">陈氏书院最热闹的是屋顶了,陶塑浩浩荡荡,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灰塑图案在人物与景物造型方面,对传统吉祥物加以想象夸张表现,带有浓厚装饰性,人与景相得益彰,体现了岭南风光秀美的地域特点。</p> <p class="ql-block">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p> <p class="ql-block">灰塑造型手法以浮雕和半浮雕的形式进行表现。呈现立体和半立体的形态,作品立体感强,造型层次丰富,体现屋与屋,房与房的层次结构关系,整体玲珑通透,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建筑装饰整体感强。</p> <p class="ql-block">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等。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神话传说,也有寓意吉祥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陈氏族人春秋祭祀,以及商议重大事件的地方,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精致通透,为难得的木刻精品。</p> <p class="ql-block">潮州金漆木雕百鸟朝凤,共计五层通雕,刻画了凤凰、喜鹊、丹顶鹤、鸳鸯、孔雀等20种共124只禽鸟,以及牡丹、松、竹、梅、菊、莲、兰等植物,一切都藏于仅有8平方米的有限天地之中,构成百鸟和鸣、生意盎然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金漆木雕大神龛贴满纯金箔,金光熠熠,造型庄重。制作精巧,玲珑剔透,细致入微,富丽满堂,美轮美奂,耀眼夺目。</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石雕,运用圆雕、通雕、浮雕、线刻等技法,雕刻花果、瑞兽、人物等图案,其纹饰繁复,造型秀丽,体现南方石雕精巧秀气的风格特点。</p> <p class="ql-block">聚贤堂月台栏杆柱头,雕有一盘盘菠萝、杨桃、仙桃、佛手等,这些岭南特色佳果,寄寓陈氏子孙终年以礼果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虔诚敬意。</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的铁雕以铸铁为材料,镶嵌于石雕框架内,通透的立体造型,麒麟、凤凰栩栩如生,牡丹缠枝如绣娘手中的丝线。</p> <p class="ql-block">潮阳陈列石雕,多层浮雕与细节刻画相结合,展现传统石雕的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潮州石雕花篮,人物造型线条细腻,中部的石雕图案,讲述着一段古典故事,更绝的是缕空的石雕,雕刻着纤细的“拉猪绳”,仅3~4毫米,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的连廊全部采用铁柱,共有32根,分布在前、后庭院和中、后进天井连廊。每根铁柱由柱础、柱身和柱头组成,纤细优美,使连廊空间显得更加开阔和舒展。</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集广东民间建筑艺术之大成的璀璨殿堂,一座“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郭沫若曾于1959年造访陈家祠,惊叹于它的建筑艺术,并赋诗赞美:“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