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记实

邹晓华(奇璧)(拒私聊)28577014

<p class="ql-block">图/文/晓华</p><p class="ql-block">音乐/故乡情</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5.12</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我随父母在西昌定居,那时我很小,只有3岁,读幼稚园。照片是全家福,前排是外婆和我,后排是父亲、母亲和小姨。</p> <p class="ql-block">1947年初,我们全家从西昌回到父亲的老家一大邑灌口镇。老家坐落在灌口镇不远的村庄,这个村庄在鹤鸣山脚下。天气晴朗时,清晰可见西岭雪山,还有绿树成荫的鹤鸣山。父亲姓胡,我们的老家叫胡家大院,大院周围环绕着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底的小石头。我和奇瑶姐常在小溪里戏水。大院周围种了许多树,进大门之后是花园,园里种了许多花草和果树。在胡家大院住的时间不长,后来又搬到大邑县城住。51年父亲死后,我随母亲又搬到了崇庆县,我开始上小学了。以后几十年我完成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又在崇州工作了几十年。直到过了耋耄之年,才有机会踏上回乡探亲的路。</p> <p class="ql-block">为何几十年没有回过老家呢?因为父母亲都逝世了,父亲同辈的亲戚也都去逝了。我离开大邑时只知道和我差不多的两个孩子叫奇琳和奇琰,他们长大成人后也在外地工作,和堂弟妹失去了联系……</p><p class="ql-block">去年在上海的堂妹奇琰通过崇州工作的同学,和我联系上了。我们开始互通电话和微信,常常叙旧。奇琰多次邀请我回老家玩。终于在今年的5月5日,我踏上了回大邑灌口的路。真如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诗:</p><p class="ql-block">少小离家老大回,</p><p class="ql-block">乡音无改鬓毛衰,</p><p class="ql-block">儿童相见不相识,</p><p class="ql-block">笑问客从何处来。</p> <p class="ql-block">大院的门,对联是奇琳弟写的:</p><p class="ql-block">山环水绕是天兴祥瑞地</p><p class="ql-block">房高屋亮乃祖遗惠泽居</p><p class="ql-block">横幅:古月之家</p> <p class="ql-block">我和弟妹们在胡家大院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六个弟妹在大院楼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院右边平房前的合影</p><p class="ql-block">47年回家时,我和外婆,父母曾在这几间房里住过。至今仍保存着当年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大院花台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五个妹妹旅游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奇琳和五个妹妹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奇玮小妹开车陪我去斜源古镇玩!</p><p class="ql-block">斜源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是西岭雪山脚下的“进山第一镇”,以青砖黛瓦和古树参天的川西民居风格著称。小镇曾以煤矿开采为主,现为网红打卡地,提供丰富的民宿和文艺项目,适合避暑和休闲。‌</p> <p class="ql-block">我和奇琰妹在斜源镇景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河边漫步,河岸布满盛开的鲜花,小镇古朴而宁静。</p> <p class="ql-block">两个妹妹和奇玮的孙女儿</p> <p class="ql-block">小雨纷纷扬扬,我们仍然兴致勃勃,直到雨越来越大,才离开。</p> <p class="ql-block">鹤鸣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大邑县是青梅产地,每年2月至3月中旬,漫山的青梅花开。</p><p class="ql-block">鹤鸣山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余米,北依青城山(约 30公里),南邻峨眉山,西接雾中山,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约 70公里。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此外,鹤鸣山作为游戏里门派的名称出现。</p> <p class="ql-block">鹤鸣山又称“鹄鸣山”,系邛崃山脉东麓青城山区的南侧支峰,与道教著名胜地青城山天师洞相距仅三十公里。这里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景区内松柏成林,苍翠欲滴,山涧溪流,泠然有声,是著名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p> <p class="ql-block">中国道教发源于大邑县鹤鸣乡鹤鸣山,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古代历史文献、道教本家和鹤鸣山历史遗迹,均一致表明这里是中国道教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这次返乡回老家之行虽然只有3天,但让我终身不忘。幼年离开老家,过了七十多年才回到老家与弟妹们团聚,实属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