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拍上的碎时光 ——那些时断时续的乒乓记忆

谦谦君子(潘万宝)

<p class="ql-block"> <b>球拍上的碎时光</b></p><p class="ql-block"> ——那些时断时续的乒乓记忆</p><p class="ql-block"> 潘万宝</p><p class="ql-block"> 你可能一看到这个题目,估计会以为我是个久经沙场的乒乓高手,最起码也得是个二流选手。可你猜错了!我在我们这个县级市——高邮,充其量算是个三流选手。正规比赛一次都没有参加过。可我非常喜欢打乒乓球,纯粹就是玩,图得个快乐。一是与球友比赛,如果发挥好,一局能打几个漂亮球,来几个多回合的对抗,能赢得球友的喝彩,那我就很快乐;二是打球时,我可以在球场休息时,跟球友抽几根烟,那就更快乐。为什么?因为我一个人从不抽烟。这么多年来,我招待客人剩下的香烟放在桌上,即使摆霉掉,即使我再烦恼,我也不会自己一个人抽根烟。这是我的底线。但我接触香烟有四十年历史。那是我刚分配到派出所工作时,有时被个别村治保主任“逼”着抽根烟,他说让我抽会了,他就有烟抽了。2016年之前,虽然我偶尔也跟着别人抽一两根玩烟,可我身上从没有带过香烟,所以说,我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烟民。平时就盼着一个星期打一两次乒乓球,到时就可以抽几根烟了(坏了!我是不是有点烟瘾啦?)</p><p class="ql-block"> 说起打乒乓球,那就要从我一次被罚站开始。那是1983年,我读高二的上学期。那时我就读的送桥镇高中,学校条件还是比较简陋,标准乒乓球台子,那肯定是没有的。但在学校操场的最西南角,厕所前面,有一个水泥、砖块砌成的乒乓球台子,台子中间用几块破砖一隔,有几个同学有木板做的光板(上面没有胶皮)球拍,一到下课,他们就飞奔到厕所南面抢占球台,小便都不解就开战。我有时上完厕所也会晃到球台前玩一下。看到他们你来我往地厮杀,好不热闹。我偶尔也会让他们给我打两下,结果打了几次后就上瘾了。一天,我和同学又开战了,因为打的太入神,连上课的铃声都没有注意到。等一局打完,抬头一看,操场上一个人都没有了。糟了!我们两溜到教室就被老师“请到”教室外面罚站,糗大了!这一站,我就恨死了乒乓球。因为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被老师罚站过。就从那天起,我再也不摸乒乓球拍了。还好,由于刹车及时,没有因为贪玩而耽误学习,第二年高考,我考进了江苏省人民警察学校,成了那届毕业班唯一一个中榜的。后来听说老师就拿我被罚站后认真复习,结果高考中榜的故事教育学生(这个可以骄傲一下)。</p><p class="ql-block"> 后来怎么“旧病复发”,又打上了乒乓球了呢?这就要从我2007年工作岗位调整说起。那年五月份,我们市根据城市管理的需要,组建了城市管理局。搞城市管理离不开执法,当时城管局班子里没有一个是学法律,没有一个真正从事过基层执法。结果,在派出所工作过16年,又当了7年公安局法制科长的我,被调整到城管局当副局长,半年后,我又兼任了城管执法大队大队长。</p><p class="ql-block"> 当时大队二楼楼梯口有一间活动室,里面除了摆放一些书籍、杂志、运动器材外,还有一张乒乓球台。每天下班后,都有队员关门鏖战。我办公室在三楼,下楼必须经过活动室。一个下雨天的下午。我从市里开会回到大队,上楼经过活动室时,听到活动室里面乒乒乓乓,战斗正酣。出于好奇,我推门走进活动室,结果吓得几个队员尴尬地站在那,不知如何是好。我忙说:下雨不好出去工作,打个球没事。这样大家情绪放松了下来,气氛重新活跃起来。一个队员把拍子塞给我,让我也玩几把。说心里话,其实我还是蛮想打乒乓球的。我接过球拍与一名队员推挡了起来。因为那名队员从小就接受过专业训练,当时省体校决定录取他去打乒乓球,由于家庭等原因,最终自己放弃了机会。他有意喂着球给我打,我推挡、抽打,好不过瘾。</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第一次,我下班有空就到活动室打一会球。虽然动作很不规范,甚至有点丑。但乐趣还是蛮多的。当然都是队员故意送球给我进攻,逗我开心而已。打球既锻炼了身体,又能经常与执法队员在一起交流,一举两得。</p><p class="ql-block"> 但好景不长,由于工作需要,活动室改作他用,我的乒乓球生涯又一次暂停了。</p><p class="ql-block"> 一直到了2015年,我爱人和几个女同胞开始跟着时任市体育局局长的周琳学打乒乓球,一周一次。因为是晚饭后去训练,爱人就让我去陪她。好在干城管晚上没有什么紧急事务,所以我就帮爱人背球包、捡球。陪了几次后,周琳局长见我闲坐着,非要我也练起来。球馆里几位打球的也怂恿我,就这样我再一次拿起了球拍,和家属一起开始了每周一次的练球。</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一个周姓的同事知道我开始正式练球,打球兴趣蛮浓,就把我引荐给高邮有名的专业乒乓球教练丁晓泉,并试训了几次。丁教练感觉我很勤奋、能吃苦、有耐力,于是决定带我练球。就这样,每个周六下午,只要有空,丁教练就带我训练。每次训练,我都汗流浃背,地面上到处都是我洒下的汗水,一个下午有时要换两三套衣服。由于过去野路子打球,错误的动作始终难以根除。就好像做人一样,坏习惯养成,不是自己想改就能马上改掉的。</p><p class="ql-block"> 丁教练是一个非常幽默有趣的人。他最擅长模仿我们打球的错误动作,有时搞得我们哭笑不得。他还很有语言天赋,可以模仿多地方言,尤其学宝应县的话更是惟妙惟肖,经常笑得我们前仰后翻。在艰苦的训练之余,他让我们哈哈一笑,身心得到了放松。几年下来,我们既是师徒,又是兄弟,更成了要好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2022年,我退居二线后,除了一周一次的训练,丁教练还安排他熟悉的球友陪我打球,以赛代练。就这样,我们周围聚集了十几个球友,有资深教练,也有现任的教练;有球龄长的,有刚开始练球的;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年轻的,更多的是年长的。我们于是建起了一个群,起名叫“乒乓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既然是一家人,那我们每周都是要集中活动一下的。练球时会打的带着才学的;打得好的让着打得差的。大家淡化了比分,强化了友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下午集中打个球,洗过澡后,再掼一会儿蛋,晚上再吃个饭,喝点小酒,其乐无穷。</p><p class="ql-block"> 从第一次触球到如今已经四十多年,真正打球的天数加起来也不会超过八百天,在乒乓球圈子里,我依然还是个小白。但就是这滴滴哒哒的几百天的触球,让我在收获乒乓快乐的同时,悟出了许多道理。</p><p class="ql-block"> “小小银球,玩转并不容易”。美国人玩篮球、阿根廷人玩足球特溜,但玩乒乓球却不行。只有中国人把它玩成了国球,别国拿了冠军是例外,中国人不拿冠军才例外。中国人先从小小银球入手,最后定能玩转整个地球!</p><p class="ql-block"> “曲不离口,熟不离手”。练球就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反复做,要做成千上万次,这样才能形成肌肉记忆,比赛中才会“不加思考”地做出应变动作,防守、反击成功。工作、生活中许多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大国工匠就是这么来的。</p><p class="ql-block"> “打乒乓球没有捷径,生活也没有捷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必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得练,没有第一步的成功,第二步根本就无从练起。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p><p class="ql-block"> “心懂不等于手懂”。训练中,经常是教练一说我就懂,但轮到自己来做动作时,老毛病还是改不掉,新动作还是做不到位。就一个简单要求——压低重心和重心要转换。从第一次训练时,教练跟我讲时就懂了,但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做到位。所以说,心懂不代表手懂。</p><p class="ql-block"> “不怕慢单怕站”。接触球四十多年,到现在还是个三流选手。原因很简单,就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做下去,断断续续,总被一些客观因素干扰,没有克服困难去坚持。</p><p class="ql-block"> “有时眼见也不为实”。乒乓球的发球具有隐蔽性,明明看到球拍动作是下旋球,可是一搓就冒到天上去了,结果是上旋球。识别真假是要一定功底的,我们的眼睛有时也会欺骗我们自己的。</p><p class="ql-block"> “顺势而为是常态,但逆势而上尚可为”。接旋转的球,既可以顺着旋转接(顺势而为),也可以逆着旋转接(逆势而上),但自己的旋转要足够强大,能抵冲掉球本来的旋转,球才能上桌,否则,球不是上天就是栽网。逆势而上是要有准确的判断、足够的准备、必须的力量,否则,那是会失败的。</p><p class="ql-block"> 打打停停四十多年,球技没有涨多少,但我乒乓,我快乐!也通过乒乓球训练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收获的是乒乒乓乓,身心健康。 马上就要退休了,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来弥补过去的遗憾了。加油!相信有一天,我终会打成二流选手。</p><p class="ql-block">初稿:2025年5月4日</p><p class="ql-block">定稿:2025年5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