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p><p class="ql-block">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p> <p class="ql-block">几个展厅,感觉佛教造像、青铜器及木建尤为出色。山西博物院实在有太多的好东西,而且都是真的好东西啊!不再是仿制品。太赞!</p> <p class="ql-block">北齐释迦七尊像:高46厘米。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释迦佛坐于仰莲座,全身贴金,施赭红彩。舟形背光周边浮雕宝塔、飞天,底座雕莲花化生手托博山炉供养。背面有彩绘佛像。</p> <p class="ql-block">颇似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虽然不见其首,但能感其静。</p> <p class="ql-block">西周晋侯鸟尊(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是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鸮卣(公元前十六世纪一前十一世纪):鸮是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而卣是一种酒器,合起来就是“猫头鹰造型的酒器”,卣、尊、觥是三种很典型的酒器,也是青铜写实动物造型容器的三大器型。</p> <p class="ql-block">侧面看也像一只鸮</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铜鼎(公元前17世纪初一前11世纪)</p> <p class="ql-block">西周晋侯苏钟:共两件。一件高25.9厘米,铣间距14.9厘米;另一件高22.3厘米,铣间距12.9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该编钟总计16件,其余14件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购回入藏。编钟分两组,三种式样,非同时铸造,测音却和谐,是标准配律。16件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晋侯苏因战功,多次受赏,因作此编钟。所记战争为史料所阙载,对研究西周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铭文全部为錾刻,西周青铜器首见。为十大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铜牺立人擎盘(公元前475一前221年):战国青铜器立人双手托举镂空盘器,造型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铸造工艺代表战国最高水平。为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晋候颐壶(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p> <p class="ql-block">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最大璜长15.8厘米。出于晋侯墓地63号墓。由玉璜、玉珩、玉管、料珠、玛瑙管等组成,共有204件。整个玉组佩展开长达2米,纹饰多用双勾技法,工艺精湛。下端2件玉雁昂首展翅,生动活泼。是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玉螳螂(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p><p class="ql-block">白玉质,间有黄色沁斑。器身扁平,雕琢大</p><p class="ql-block">小两只螳螂,表现了雌雄螳螂交合的情景。体形高大的雌螳螂俯身下压,前肢内扣,矮小的雄螳螂缩身颤立,被牢牢控制。刀法简洁犀利,自然生态淋漓尽显。</p> <p class="ql-block">四珩四璜联珠串佩饰(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p> <p class="ql-block">三璜双环双玦玉佩(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p> <p class="ql-block">春秋侯马盟书(公元前770一前476年):1965-1966年侯马市晋国遗址出土。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玉、石质盟书5000余件片,绝大多数为圭形,最长者32厘米,另有圆形及不规则形。辞文多以朱笔书写,少数为墨笔。文字可辨识者有656件,多则200余字,少则10余字。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辞、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等五大类。对于主盟人和盟誓时间存在不同说法,多数学者认为,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义。是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赴祁县镇河楼六十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祁县镇河楼是山西省现存建筑体量最大且建筑结构最复杂的镇河楼。四重檐歇山顶使屋面弧线更加优美,清式彩画的运用增加了其装饰效果,这种既满足内部结构性能的需要,又兼具审美价值的做法,使其更具建筑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祁县镇河楼大量采用琉璃装饰构件,例如正、戗脊均施黄琉璃花卉图案,正脊两端置龙形大吻,檐部勾头瓦和滴子瓦均雕刻有神龙,垂脊、戗脊之上设仙人走兽。这些黄绿兼用的琉璃构件,造型生动别致,颜色搭配得体,雕饰内容丰富,在和谐统一中注重细微处的变化。镇河楼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仍色泽鲜艳、釉面光滑,与同时期同类作品相比较,无论造型、色彩、质地均为上乘之作5</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楼的最高点和昌源河河床相平,古时昌源河水泛滥成灾,给祁县百姓带来灾难,为避灾免祸,在贾令镇这块风水宝地筑了这座楼。从此,河水驯服,祁县便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楼上的两块匾额寄托着百姓的这种愿望,楼正面匾书“川陕通衢”,背面匾书“昭余胜景”,也反映了古时百姓的信仰习俗。</p> <p class="ql-block">有名的乔家大院离镇河楼不远,因有同伴去过,放弃。去了渠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渠家大院</p><p class="ql-block">渠家大院现存主体为清同治光绪时期的建筑,整座大院由8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组成,大院为城堡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渠家大院院落组成丰富,栏杆院、明楼院、统楼院、戏台院等巧妙的组合在一起,错落有致。屋顶形态各异,有歇山顶、悬山顶、卷棚顶、硬山顶等。高大的拱门洞,上有玲珑精致的眺阁。院落之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形成丰富过渡的空间形态。渠家大院是整个晋商文化的缩影,它保存了大量民俗的、历史的、艺术的信息,体现出深刻的文化特质,蕴涵着深广而复杂的文化积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渠家大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p> <p class="ql-block">祁县到平遥不到三十公里</p> <p class="ql-block">晚宿星呈酒吧(平遥古城店)</p> <p class="ql-block">夜逛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就餐于平遥古城聚宏源公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