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上)

秋月寒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 孙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消失的民间手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木 匠(上)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木匠,是以木材为原料建房、造船、打车、割门窗、割家具、制作农具、用具或制作其他木制品过程中用手工工具进行操作的匠人。这里所说的木匠,是指传统木匠,非现代木匠,虽然现代木匠也是从传统木匠演变而来,但是已经没有传统木匠的那种手艺了。现代木匠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装修木匠,也称“木工”,他们主要搞室内装修。用的都是现成的木料、木工板、贴面板、石膏板、万能胶,连门都是量好尺寸工厂订做的,使用的都是电动工具,电锯、电刨、电钻、气钉枪等等,做些楼房顶棚、厨柜框架、套装门安装等;另一种是建筑工地上打混凝土支盒子的木匠。一把手锯、一把斧子、一包钉子,就是全部家当,工地上习惯叫木匠,其实只是钉钉子、摽铁丝,只能算是钉子匠,算不上个木匠了。一个干了一年装修的木匠就能当师傅带徒弟,“钉子木匠”只干两三个月便能上岗。而传统木匠不仅是一种古老的职业,而且是一类传统的手工艺人。木匠的祖师爷为鲁班,是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他发明了曲尺、墨斗、锯、刨等多种制木工具,一直被奉为木匠、石匠、泥瓦匠共同的祖师,称他为“鲁班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木匠的工具很多,是所有匠人中工具最多的,主要有:斧子、锛子、锯子、刨子、凿子、铲子、锤子、钻子、木锉、胶锅、墨斗、曲尺等等 ,其中好多工具根据用途的不同,又分好多种,仅刨子一项根据用途的不同或大小的不同就有二三十种。一个好的木匠,全套工具至少要有五六十把。很多工具都是跟了木匠师傅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把手处都泛着油光,仿佛是被岁月滋润了一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传统木匠常用的工具有以下几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锛子:木匠用的一种平木器,削平木料的平斧头。向下、向内、用力砍木料,起砍木的作用,一般用于去除树皮或加工成大概轮廓的粗糙加工。使用时有一定的危险性。随着木工机械的发展,锛子已经很少见了。木匠耍锛子,一只脚踩踏在木头上,扬起锛子砍下时,锛刃离脚底只有毫厘之差,据老木匠说,曾有技艺精湛的木匠,当众表演用锛子劈开用光脚踩着的一粒瓜籽儿,惊险的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斧子:用以劈开木材,砍削平直木料。斧子有单刃斧和双刃斧。单刃斧的刀刃居一侧,适合做细加工,双刃斧的刀刃居于中,适合做粗加工。其实斧头的用处不仅于此,它还是凿卯眼的最佳敲击工具,比锤子好使,斧头底面积比锤子大得多,不容易敲偏打到手,重量也比锤子重,能使上劲。还可以用斧头削木楔、钉钉子、组合榫卯等。木匠用的斧子还有一种叫羊蹄儿斧,主要用于拔钉子和钉小钉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锯子:用来开料和割断木料,即用于木材的纵向分解及横向切断的工具。由均匀排列着锯齿的钢质锯条和木质锯身组成,手工锯历史久远。条形锯片又称“锯条”,锯牙逐个相隔向左右岔开(俗称料路),便于锯条在锯缝中往复运行。其中框架锯,锯条装于一侧,另一侧用一根麻绳子缠绕在锯框的两端,中间插一根木别子绞紧固定,通过木别子可以调节锯条的松紧与角度,十分合理方便。锯子有大锯、开锯、二链锯、手锯、镂锯、戳锯、线锯、刀锯等,最大的锯有两三米长。常用的框架锯按锯条长度及齿距不同可分为粗、中、细三种。粗锯锯条长六十到八十厘米,齿距四到五毫米,主要用于锯割较厚的木料;中锯锯条长五十到六十厘米,齿距三到四毫米,主要用于锯割薄木料或开榫头;细锯锯条长四十到五十厘米,齿距二到三毫米,主要用于锯割较细的木材和开榫拉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刨子(俗称推刨):将木料刨削到平、直、光滑、细润,是更细致的刨平、修饰木料表面的一种木匠常用工具,由刨刃和刨床两部分构成。刨刃是金属锻制而成的,刨床是木制的,即将一段钢质刀刃斜向插入一只带方形孔的台座之中,上用压木压紧,台座长条形,左右有手柄,便于手持。手工刨刨削的过程,就是刨刃在刨床的向前运动中不断地切削木材的过程。把木材表面刨光或加工方正叫刨料;木料画线、凿卯、锯榫后再进行刨削叫净料;家具结构组合后,全面刨削平整叫净光。刨子有很多种,如:拼缝刨、平刨、净刨、裁口刨、清口刨、单线刨、双线刨、凸面刨、凹面刨、坡棱刨、单槽刨、双槽刨、清槽刨等等,根据刨子的大小、长短、形状还分长刨、短刨、中长刨、滚刨等等,每一种又有大小不同规格的几把。常用的有三把:粗刨(刨刀与刨底的角度小于45度)、细刨(刨刀与刨底的角度呈45度)、光刨(刨刀与刨底的角度大于45度)。三把刨子刨刀角度不同,用于处理木料的不同阶段。角度小,刨子能吃上力,使用比较省力,但容易戗茬;角度大,推起来费劲,但不容易戗茬,一般木匠最常用的是细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凿子:是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用于凿眼、挖空、剔槽、铲削的制作方面。一般与斧子配合使用。有平凿:又称板凿,凿刃平整,用来凿方孔,规格多种,有一分凿、二分凿、三分凿、四分凿、五分凿、六分凿;圆凿:有内圆凿和外圆凿两种,凿刃呈圆弧形,用来凿圆孔或圆弧形状,规格多种;斜刃凿:凿刃是倾斜的,用来倒棱或踢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铲子:是常用的传统工具之一,主要用于铲削局部平面。形状较凿子细薄,刃口角度较凿子小,手柄长,上端一般不带箍,操作者用手或肩部顶手柄作业,也可用手锤轻敲作业。根据用途的不同,铲分为平口铲、圆口铲、斜刃铲等。平口铲也称扁铲:刀口是平的,主要用于开四方形孔或是对一些四方形孔的修整。斜刃铲:刀口呈45°角,主要用来修饰,多数用于雕刻和一些死角修饰。圆口铲:刀口呈半圆形,主要用来开圆形孔位或是椭圆孔位。菱铲:刀口呈V字形,很少见,主要用于雕刻与修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钻子:是用来钻孔的,有牵钻、舞钻、麻花钻和弓摇钻四种,由于工作原理不同,所以使用方法各异。常用的钻子是牵钻和舞钻,牵钻由钻把、钻杆、拉杆、拉绳、卡头、钻头组成,使用方法是一手握住钻把向下用力,一手前后或者左右拉动拉杆;舞钻由钻杆、拉杆、拉绳、卡头、钻头、惯性木块组成,钻杆贯穿于拉杆中间的孔内,惯性木块有的安装在上端,有的安装在下端,使用方法是用一手或者双手握住拉杆向下用力,然后向上归位,如此反复。这两种钻子都可以通过更换钻头来改变钻孔大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木锉:用于细加工,常用于造型打磨。分粗齿木锉和细齿木锉,粗锉刀的齿距大,齿深,适用于粗加工,及较松软木料的锉削,以提高效率;细锉刀适用于对材质较硬的材料进行加工,在细加工时也常选用,以保证加工件的准确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胶锅:木匠炖胶用的锅,一般为砂锅,也有铁锅,口径在二十公分左右。传统木匠在木板粘合、榫卯固定都需要用胶粘。过去不像现在有现成的万能胶,而是用固体胶(用马皮、猪皮、骨头熬成的胶块。用驴皮熬成的胶叫阿胶,是一味中药,有滋补气血的功效)通过胶锅加热融化后使用,通常是用石头或者砖头支起胶锅,下面用刨花儿或者木渣点燃加热使胶融化,过去好木匠粘住的木板上百年不开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墨斗:用于木材表面弹线定位、木材下料或用作吊垂线。主要结构为一个缠绕墨线的线轮,和浸有墨汁的墨仓,墨仓内多填充棉花,墨线一端绕在线轮上,一端通过墨仓穿出,线头拴在一个定针上,使用时,拉住定针,将墨线从线轮经墨仓拉出,引于欲加工木材表面,定针一端固定,墨斗一端用力拉直墨线,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墨线,然后突然松开墨线,将墨线上的墨汁弹在木料上,用毕将墨线绕回线轮。从事家具制作的木匠墨斗可做的较小些,从事建筑木结构房屋的木匠墨斗可做的大些。民间墨斗一般由木匠自制,墨仓常被雕作桃形、鱼形、龙形等,既为自娱,也是木工手艺的一种炫耀。用来制作墨斗的材料一般是木料,也有铜质、铁质、牛角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曲尺:也称角尺、方尺、拐尺,曲尺多为一边长一边短的直角尺。主要用来画线、校验刨光木料的方正以及结构之间是否垂直和边棱成直角的木匠工具。原为木制,没有刻度,现今一般为金属质地,而且增加了刻度。过去传统曲尺型制一般为较短的一条直角边较厚,较长的一条直角边和斜边较薄,长直角边与斜边相交处稍有出头,通常短边是长边的60%左右。也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其中一条直角边较厚,其他两条边较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传统木匠的工具繁多,单是刨子就有几十种,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木匠们也跟着进入到了电器时代,逐渐使用上了电刨、电锯、电钻、气钉等。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各种新型板材的出现,流水线作业逐渐替代了手工作业,劐板、封边、打孔一次性完成。曾经如影随形的传统工具大部分已被冷落,越来越淡出了人们的视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木匠师傅曾广泛受人尊敬,俗话说“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过去,木匠工艺因技艺复杂比较难学,被人们看作民间四大匠(石匠、木匠、泥瓦匠、铁匠)之首。过去农村大多数人谋生手段很少,做木匠学手艺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一些人家在孩子十二三岁时就让他们拜师学艺。学艺木匠刚开始要先拉大锯、打下手,从苦累的粗活干起,在这期间逐步掌握取材、锯切、斧劈、凿孔、刨光、铲削等基本功,然后学会划墨、取线、制榫、制卯、粘接、拼构、斧正等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活儿,但是真要学会这门手艺,一般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才能出师。所以有句俗话叫“徒弟徒弟,三年受气”。还有“三年学艺,三月补艺,何时出艺,看你手艺”,旧时木匠拜师学艺要“三年一节”,三年中主要是打基础,砍、锯、刨、凿,满三年后再延长几个月到一个重要节日,这期间师傅才真正教徒弟画线放样、制作技巧等。出师后,只要技艺娴熟,再熬上几年,就能自己带徒弟了。这便是“三年出师六年成,八年以后好营生”。手艺出色的木匠,在十里八乡皆有口碑,教出的徒弟也特别多,但是在那个时代,师傅或多或少都还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想法,所以一般都会留一手。而现在,木匠不再吃香,即使师傅不遗余力地教,也没人肯学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