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烤炉正娓娓述说着陈年的故事,酥脆的香味弥漫在蜿蜒的青石板尽头… 海窝子一座被晴波翠雨拥吻,依山傍水的古镇。平平仄仄的青石板路四季鲜花簇拥着两边明清风格的木楼建筑群,溪水潺潺门前过,好一幅川西平原“小丽江”画卷。古镇宁谧静邃纤尘不染,只有浸润着油盐酱醋的人间烟火气在小镇上空踏歌曼舞,轻舒广袖,似桃源更似蓬莱仙境。</p><p class="ql-block"> 孙子新买了相机五一大假尾声,陪着孙子到海窝子采风,我觉得他的这组照片无论是创意,标题,还是选材都是杠杠的哦!但对“在哪”、“想家”和“束缚着”这几个标题我颇不理解。询问神兽他解释说:“在哪”,是指那位卖东西的婆婆不知买她东西的人在哪里?“想家”是指孤独的老人虽然有家,却无儿女慰藉,家中有儿有女有子孙才能称为家。婆婆的儿女都是打工族,逢年过节才能回家团聚,所以命名为“想家”。“束缚着”则是我们学生生活的写照。成年累月铺天盖地的题海、考试紧紧地困绑住我们,让我们无法自主学习,无法舒展身心。ABCD…的选择题紧紧地束缚住我们,让我们无法自由地学习。听闻此言我觉得他的思路很不错,孩子真的长大了</p> <p class="ql-block"> 有滋有味才是生活,有苦有乐才是人生。人间烟火气是市井生活中最靓丽风景,品人间烟火享人间美味。</p> <p class="ql-block"> 尽管不需要,孙子还是去打瓜了婆婆家的笋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家是温馨的港湾,容纳漂泊的灵魂。父母点亮的那盏灯火,妈妈烹饪的那碗饭菜,才是心灵最安稳的归宿。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辛苦莫过于学子们了。早不见晨曦,晚不见暮云,寒窗苦读无人记得:他们还是未成年人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对于颜色灰暗的两张照片,他说要体现出建筑的古老和生活的艰辛。最后两张照片命名为“花香”和“光”,他说无论生活再艰辛,无论学习再艰难,我们总是向光而生,向阳而学,花香带来生活的美好,“光”是生活的希望。看,孩子的采风并不是单纯的拍几张照片,而是将他对事物认知的深度,对被拍摄人物的同情融入作品里面,这是难能可贵的。听了他的心声我真是太感动了。我家神兽长大了!而且我觉得他很优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活再艰辛,也要勤劳致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苦尽甘来,前面的道路有光明、有花香四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读书以来神兽的成绩总在中下,从来不受老师亲睐,整个初中过得憋憋屈屈的。但我却从不指责歧视他,更不逼迫他去学习。孩子上中专后,我鼓励他多参加社团活动,多出去走走,多参予社会实践。他是社区最受欢迎的志愿者,嘴甜人勤快亲和力强、应变力强,郁闷了他就到寺庙去志愿几天,自我调节。这些都是把成绩放在首位的学校教育给不了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情商高于智商这是可喜可贺的。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则是把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孩子变成读死书死读书的机器,扼杀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了他们内心丰盈的情感,让学习和生存生活完全脱节,这就是孩子们离开学校后难以融入社会的根源。看来我们真的不能再单纯的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判现在的孩子们了。教育改革迫在眉睫!</p> <p class="ql-block">在寺庙做志愿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光,是前行的希望;光,是引路的明灯。芊芊学子十余载的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追逐那金榜题名的耀眼光束,追逐那鲤鱼跃龙门的鸿运光束吗?农人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就是为了追逐春华秋实千重稻菽的金光闪闪吗?白衣天使们与死神搏击不就是为了抢夺生命之光吗?绿色长城和所有逆行者们牺牲自我,不就是为了将岁月静好之光普照大地吗?朋友们迈开步子向光而生,去追逐属于自己的光束吧。如果它很微弱那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束光,千万条光束汇聚成万丈光芒,它,温暖了天地让平凡岁月也能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