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每当夕陽斜照時,我喜欢在黃昏時分獨坐在陽台上,而我家的阳台恰对夕阳,迎着夕阳看著那天邊的雲彩被染成金紅色,红彤彤的太阳徐徐下沉。這時的光線是最溫柔,像是上天特意為年長者調配的色調。遠處的樹梢在晚風中輕輕搖曳,偶爾有幾片落葉飄下,在空中劃出優雅的弧線。看那金紅的光暈一點一點漫過窗欞,也漫延到我的全身。這光景總叫我生出幾分恍惚,彷彿看見了自己的生命也在這溫柔中地渐渐流逝。歲月如酒,愈陳愈香,想想我也确实到了細細品味余生的年歲。這樣的時刻,總讓人想起那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細細品味,這何嘗不是生命給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正因為知道時光有限,我們就应该知道珍惜每一個當下。</b></p><p class="ql-block"><b> 年輕時讀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只是浅薄地认为这是隱士的清高。如今方知,那不過是一個看透世情的人,在餘生裡尋得的從容。真羡慕古人對待晚年,是那么睿智。当年的蘇軾被貶黃州,曾寫下"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当年的白居易晚年居洛陽,自號"醉吟先生",與山水為伴,與詩酒為友。其实他們并不是消極度日,而是將餘生化为了另一種風景。</b></p><p class="ql-block"><b> 我們這代人面對餘生,何必惶惶?那辦公室裡的明爭暗鬥;那社交場上的虛與委蛇;那人际间的虚情假意;早該隨風而逝了。我漸漸學會了在晨光中聽鳥鳴;在朝阳里寻江边一隅静心发呆;在午後讀一本閒書;在黃昏時分看雲霞變幻。這些細碎的歡愉,年輕時何曾有过?何曾真正懂得欣賞?</b></p><p class="ql-block"><b> 其实浪漫并不在遠方,而是在自我的心間。我開始明白了,所謂浪漫的餘生,不過是與自己和解。種幾盆花草,看它們抽芽吐蕊;沏一壺清茶,任香氣氤氳;寫幾行隨筆,記下剎那的感悟。偶有老友來訪,便開一瓶珍藏的酒,談談往事,說說兒孫,不亦樂乎。與老友相聚時,我們不再談論那些宏大的理想,而是分享着誰家的花养的好,誰旅游去了什么地方,誰的孫輩們稚嫩的趣事,或是某道家常菜的獨特做法。話語間常伴隨著會心的微笑和短暫的沉默。這樣的交流看似平淡,卻比年輕時激昂的辯論更讓人感到溫暖。我終於明白了,生命的真諦不在於征服多少高山,跨过多少江河,而在於能夠細數路邊的每一朵野花。</b></p><p class="ql-block"><b> 近來愈發愛看老街巷裡的老人们。他們或坐在門前曬太陽,或慢悠悠地拎著菜籃,臉上皺紋裡藏著歲月的故事。有時與他們攀談三兩句,便能聽見半個世紀的滄桑。這些平凡的生命,像極了秋日裡熟透的柿子,飽滿而沉靜,自有一種圓融的甜。我喜歡觀察身邊的老人們。那位每天清晨在公園打太極的老先生,動作緩慢卻充滿韻律;那位總是在菜市場細心挑選食材的老太太,對每樣蔬菜都瞭如指掌;那位坐在長椅上帶著老花镜看報紙的老者,時不時抬頭對路人點頭微笑;还有那一位位从身边走过的健步老人,有的急匆匆,有的漫不经心,有手舞足蹈。从他們身上能看到經過歲月沉澱後的從容,那是任何装饰品都無法偽裝的生命質感。</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18px;">有時我會想起年少時的夢想。那些未尽的志願,未達的遠方,未說出口的愛戀。但現在想來,缺憾何嘗不是另一種圓滿?就像夕陽西下時,天空未必需要滿天彩霞,一抹淡淡的紅暈,便足以動人心魄。有</b><b>時我也會翻看舊相冊,那些泛黃的照片裡,定格著無數個過去的自己。偶爾翻看舊照片,那些定格的笑容與風景,恍如隔世。照片裡的人有的已經離去,有的早已改變,唯有當時的陽光依然鮮活。這讓我明白,記憶是最溫柔的歸宿。我們終將成為別人記憶中的一抹光影,既然如此,何不讓這光影溫暖些?年輕時覺得那是重要的時刻,現在看來不過是人生長河中的一朵浪花;而那些當時不經意留下的影像,卻成了最珍貴的記憶。這讓我明白,生命中最有價值的,往往不是我們去刻意追求的,而是在平凡日子裡自然累積的點滴溫情。身體确实不如從前那么靈便了,心卻愈發通透了。那些曾經耿耿於懷的得失,如今看來不過是過眼雲煙。我開始贪糜每一次日出,珍惜每一次日落,留戀每一場細雨,细赏草丛中每一朵不知名的小花。這世間萬物,都在向我展示它們最後的溫柔。</b></p><p class="ql-block"><b> 黃昏的光線漸漸暗了下來,天邊的雲彩也由金紅轉為深紫。我知道,又一天即將過去。但心中沒有遺憾,只有淡淡的滿足。因為我學會了在有限的光陰裡,品味無限的美好。就像此刻,雖然獨自一人,卻能感受到整個世界的寧靜與祥和。我願做一個黃昏裡的散步者,不急不緩,看路邊的梧桐葉落,聽不知名的蟲鳴。偶爾駐足,不是因為疲憊,只是為了多看一眼這個世界的美好。當最後一抹陽光消失在天際時,我能微笑著說:這一生,我認真地活過,也溫柔地老去。這般心境,讓我想起李商隱的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世人多嘆其悲涼,我卻讀出一份釋然。黃昏自有黃昏的韻致,何必與正午爭輝?餘生之光,恰似這暮色中的燈火,不耀眼,卻溫暖。對餘生的浪漫,還在於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腿腳不如從前靈便,眼睛需要老花鏡幫忙,記憶偶爾開小差。這些都無妨,就像一件穿舊的棉麻衣裳,越舊越舒服。我學會了與這些小缺憾和平共處,它們是我生命歷程的見證。</b></p><p class="ql-block"><b> 我開始喜歡上簡單的事物。一碗清粥的香,一朵野花的姿,一陣微風的觸。年輕時追求濃烈,如今方知淡泊最是長久。就像中國畫裡的留白,看似空無一物,實則意蘊無窮。餘生就应該有這樣的留白,讓心靈得以舒展。我开始學著放下許多執念。書架上那些未讀完的典籍,抽屜裡那些未完成的計劃,通訊錄中那些許久未聯繫的名字,都讓它們靜靜地待著吧。人生到了這個季節,該像整理衣櫥一般,留下真正合身的,其餘的,不妨瀟灑捨棄。這不是懈怠,而是懂得生命有限後的明智抉擇。餘生最浪漫的事,或許就是學會欣賞這種不完美的美。我們不必強求什麼,只要還能感受晨風的輕撫,還能為一首老歌濕了眼眶,還能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與熱愛,便是最好的活法。而最難得的是,在這般年紀,還能保持對明天的期待。不是期待轟轟烈烈,而是期待陽台上的茉莉又開了幾朵,期待孫兒周末的來訪,期待書店新到的那本散文集。這些微小的期待,讓每個明天都值得醒來。</b></p><p class="ql-block"><b> 若有人問我如何面對餘生,我想說:余生就像品一杯陳年普洱,不急不緩,讓茶湯在舌尖慢慢化開,感受那由濃轉淡的過程。苦澀會回甘,平淡中自有深意。這杯茶喝到最後,杯底或許會留下些許茶渣,但那又何妨?重要的是,我們認真品味了每一口。餘生的路或許不長,但每一步都可以走得從容;夕陽的光雖然短暫,卻能照亮內心最柔軟的角落。讓我們以微笑面對每一個黃昏,以感恩的心擁抱每一縷夕陽。因為生命最美的風景,往往出現在歸途上。</b></p><p class="ql-block"><b> 當夕陽再次西沉,我不再感傷時光飛逝。因為我知道,明晨還會有新的陽光,以不同的角度,照亮我的白髮與皺紋。而我要做的,就是繼續微笑著,與這世界溫柔相待。人生走到夕陽時分,總會不經意地想起那些年輕時光。那些曾經以為永遠不會結束的午後,那些以為會一直鮮活的臉龐,都在歲月的長河裡漸漸模糊了。但奇怪的是,當我們站在生命的這個節點回望時,那些最清晰的記憶,卻往往不是轟轟烈烈的時刻,而是某個尋常午後,陽光斜斜地照進窗櫺,空氣中飄著淡淡茶香的平凡片段;而是我独自在江边散步,阳光照射在江面上泛起的片片波鳞;而是我在公园里像一只蝴蝶一样,扑捉着一个个难得的镜头;而是我站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仰望着天际的云卷云舒,舒展着博大的胸怀;而是我坐在山颠之上,俯瞰着大地,心旷神怡……因为,此时的我已经醉在夕阳的余晖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