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走进绘画心理学</p><p class="ql-block"> 绘画心理学,宛如一座连接内心世界与外在表达的桥梁。它涵盖绘画心理分析与绘画心理治疗两大领域。绘画心理分析作为一种心理测验、投射测验手段,能洞察人格特征,如性格特点;也能捕捉心理状态,包括情绪、人际关系、压力程度与开放程度等 。而绘画心理治疗,则是心理治疗与艺术治疗的融合,通过宣泄、排解、释放、表达等原理,助力心灵的治愈。</p> <p class="ql-block">二、技术操作流程揭秘</p><p class="ql-block"> 情绪涂鸦技术</p><p class="ql-block"> 1. 前期放松:让身心舒缓,为自由表达情绪营造氛围。</p><p class="ql-block"> 2. 信手涂鸦:鼓励毫无拘束地创作,尽情释放内心感受。</p><p class="ql-block"> 3. 描述过程与感受:用言语梳理涂鸦时的思绪与情绪体验。</p><p class="ql-block"> 4. 寻找元素:在画作中挖掘五个关键元素。</p><p class="ql-block"> 5. 串联叙事:将元素连贯起来,编织属于自己的心灵故事。</p><p class="ql-block"> 6. 分享感受:与他人交流,在分享中深化对自我情绪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绘画情绪表达宣泄技术(五出来)</p><p class="ql-block"> 1. 画出来:以一幅画直观呈现此刻情绪。</p><p class="ql-block"> 2. 讲出来:借助看图说话,重点阐述情绪的严重程度。</p><p class="ql-block"> 3. 找出来:发现画作中情绪表达的闪光点。</p><p class="ql-block"> 4. 解出来:辩证思考情绪对他人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5. 悟出来:思索改变之策,让情绪走向积极。</p> <p class="ql-block">三、实践应用之路</p><p class="ql-block">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有清晰的思路可循。日常可通过房树人绘画等方式,引导创作。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快速筛查,留意那些特别小、缺乏生机、简单、涂抹多或内容特殊的画作。关注作画者近期情况,必要时向同学、家长了解信息。主动与作画者沟通,询问其思想并让其介绍画作。同时,为个体建立档案,记录相关情况。每学期安排两次绘画活动,形成常规。对于特殊学生,着重对比前后绘画,建立连续性个案档案。当然,一旦出现复杂情况,及时寻求专业人员介入 。</p> <p class="ql-block">四、真实案例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培训中,一个动人的案例深深触动了我们。来自云南的小义,自幼面临疾病与母亲离家的困境。但他通过绘画表达对家庭团聚的渴望,一幅描绘一家人放风筝的画,经姑姑传递,让母亲深感愧疚并回归。绘画,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小义排解孤独、修复家庭关系的神奇钥匙 。</p><p class="ql-block"> 此次绘画心理分析培训,让我们收获满满。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理解内心世界的视角,更赋予我们实用的心理干预与疏导技能。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所学,在守护心理健康的道路上笃定前行,用绘画之笔,绘就心灵的绚烂图景。</p><p class="ql-block">通讯员:周楚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