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溪口,这个别称武岭的小镇,历史悠久,山川秀丽。自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起,这里便逐渐成为通往四明山和天台山腹地的重要交通节点。明清时期,溪口自然形成一个镇,并最终成为行政镇。镇内有多处历史建筑群,其中文昌阁、小洋房等著名景点及文化遗迹,无不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往昔辉煌。</p> <p class="ql-block">一、玉泰盐铺</p> <p class="ql-block">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p><p class="ql-block">天之道利而不害 人之道为而不争</p> <p class="ql-block"> 清朝时期,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中段,玉泰盐铺悄然诞生。它创建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由蒋介石的祖父蒋玉表开设。</p><p class="ql-block"> 玉泰盐铺不仅是蒋介石出生地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氏故居”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玉泰盐铺的门口悬挂着招牌,柜台后方的商品货架整齐排列,装饰品摆设恰到好处,营造出一种复古而实用的工作环境感。墙上的价格表和小牌匾,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商业繁荣。</p> <p class="ql-block"> 最初,这里售卖食盐和酒等商品,后来经营范围扩大到大米、菜饼等多种杂货。尽管曾因火灾焚毁,但1948年,蒋介石按照原状修复了玉泰盐铺,使其成为一处重要的纪念场所。</p> <p class="ql-block"> 传统中式房间内,墙壁上挂着多幅书法作品,木质家具与绿植相映成趣,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蒋氏家族对传统文化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二、丰镐房</p> <p class="ql-block"> 丰镐房,蒋氏故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溪口三里长街东段。其建筑面积达四千八百平方米,保留着江南旧式世家府第的特色。前厅门额“素居”,楼上设有佛堂,后堂报本堂为蒋家敬天祭祖之地。西厢房西侧的独立二层小楼,原系祖传房屋,见证了蒋氏家族的世代传承。</p> <p class="ql-block">丰镐房</p><p class="ql-block">整体结构: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为前厅后堂、两厢四廊的传统格局。</p><p class="ql-block">主要区域:</p><p class="ql-block"> ◦ 前厅:用于接待和账房办公,屋顶有“福禄寿三星高照”“双龙戏珠”堆塑。</p><p class="ql-block"> ◦ 报本堂:家祠核心,用于祭祖、家族活动,蒋介石曾在此为蒋经国补办婚礼。</p><p class="ql-block"> ◦ 西厢房:原配毛福梅居所,后成为蒋经国与蒋方良的新房;东厢房为宋美龄预留(实际未居住)。</p><p class="ql-block"> ◦ 独立小楼:蒋母王采玉旧居,扩建时保留原貌以尊祖制。</p> <p class="ql-block"> 丰镐房内庭中,两棵桂花树由宋美龄亲手种植。其中一棵金桂寓意“双桂留芳”,象征着家族的繁荣与美好。银桂虽因宋美龄在美国纽约家中去世后枯死,但在景区管理部门的努力下得以移栽补种,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东厢房为宋美龄所居,门前植有银桂,冥冥中应验宋美龄去世亦即枯死。</p> <p class="ql-block"> 西厢房为元配毛福美居所,门前种有金桂。</p> <p class="ql-block"> 报本堂的匾额由吴稚晖题写,柱联由沙孟海撰书,蒋介石手书横匾寓理帅气。这里记录着武岭蒋氏源自江苏宜兴及远祖东汉的凸亭侯蒋澄等先辈事迹,家族历史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报本堂内部装饰精美,墙上悬挂着写有“报本堂”的匾额,两侧摆放着精美的家具与花瓶等摆件。这里不仅是蒋家敬天祭祖之地,更是家族历史与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1937年4月,蒋经国与妻子方良在丰镐房补办婚礼。这一刻,不仅见证了蒋氏家族的喜庆时刻,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 一幅手写体书法纸贴附展示板上,上面写着“其介如石”,这是1953年10月31日蒋介石67岁生日时自题的字句。短短四字,蕴含着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蒋介石父子翻阅宗谱,神情专注。这一刻,他们仿佛在与先祖对话,探寻家族的历史根源。</p> <p class="ql-block"> 一幅蒋介石七代世系表图表,详细记录了蒋氏家族的血脉传承。每一代人的名字,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蒋氏家族的历史长河。</p> <p class="ql-block">餐厅</p> <p class="ql-block">客厅</p> <p class="ql-block"> 传统中式卧室里,床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厚重的窗帘与多层不同颜色的被褥和枕头,营造出一种华丽而温馨的氛围。这里不仅是休息的地方,更是蒋氏家族生活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家族祭扫先祖墓地的情景,让人感受到蒋氏家族对先祖的深深敬意。在坟头前供奉香烛等祭祀物品并合影留念,这一传统延续至今,成为蒋氏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毛福妹,蒋介石的元配夫人,蒋经国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姚冶诚与陈洁如的照片并列展示,她们是蒋介石的妾室。她们的生平背景及身份,为蒋氏家族的历史增添了更多色彩。</p> <p class="ql-block">三、文昌阁、小洋楼</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临溪有一精致的小桥,蒋宋到此静坐小栖,欣赏剡溪的流水。有意思的是这桥没有通往前方的路,只有一块露出水面的山石。这不恰恰寓意蒋的仕途?</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在剡溪的南岸拍摄的,风景优美。</p> <p class="ql-block"> 登凌文昌阁时见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客厅</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小洋房又称剡溪小筑。</p> <p class="ql-block">墙上悬挂的是蒋方良照片</p> <p class="ql-block"> 从苏联回来的蒋经国在此闭门读书,其实是老蒋将其软禁于此,整肃他身上的红色余毒。</p> <p class="ql-block"> 德国产的浴缸,现在看起来不咋滴,但这是在30年代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客厅</p> <p class="ql-block"> 小洋房顶的平台,恰好我们居住的墨栖酒店映入眼帘。这里不仅是一个观景的好地方,更是蒋氏家族生活的一部分,见证了他们的日常点滴。</p> <p class="ql-block">对岸的墨栖酒店</p> <p class="ql-block">小洋房里的陈列照片资料</p> <p class="ql-block"> 蒋经国的母亲在丰镐房厨房遭日机轰炸遇难,经国奔丧回家血书:以血洗血,誓报血仇。</p> <p class="ql-block"> 小洋房作为蒋氏故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回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诉说着蒋氏家族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 1927年蒋奉母命筹资20万,在溪口创办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 武岭学校礼堂,不仅是教育的场所,更是蒋氏家族对家乡教育事业支持的象征。这里回荡着学子们的欢声笑语,也承载着蒋氏家族对未来的美好期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