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自驾赴中原 安阳开封古都行

六六太极

<p class="ql-block">  25年5月4—8日,应定居安阳的陈金兰同学多次盛情邀请,同学一行十一人,赴河南安阳、开封古都自由行。安阳期间金兰同学及夫君邓新涛先生,全程陪同,热情款待,给人宾至如归的身心享受,这也是本篇成文的动力所在。 </p><p class="ql-block"> 安阳、开封均为中国历史上的古都城,中原文化的重要代表。古代历史厚重,人文荟萃;现代发展迅猛,经济繁荣。所到之处,均有不虚此行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前置记录邓新涛先生热情洋溢的欢迎词。</p> <p class="ql-block">  据传,三国枭雄曹操墓葬安阳。不知是真是假,配乐《远古的梦》。😊</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一个向往多年的红色旅游圣地,新中国人定胜天艰苦卓绝的民生工程,作为红色传统教育基地,太名副其实了。</p><p class="ql-block"> 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在六十年代初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当地农民兄弟硬生生在山中凿洞,在山腰劈渠,建成了引漳入林工程,这就是当代的“愚公移山”!因解决了水源问题,故此,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p><p class="ql-block"> 景区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纪念碑,习近平总书记题词:红旗渠就是纪念碑。振聋发聩,受世代传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烟雨云台》的乐声中,拾级而上,庄重肃穆。</p> <p class="ql-block">在《太行颂》的嘹亮歌声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她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十四世纪,作为商朝末期都城,至纣王忘,周灭殷商,因纣王之子武庚叛乱被除,殷人迁,都城废,故后人称之为殷墟。</p><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中国文字鼻祖甲骨文的主要出土地,蜚声中外的司母戊青铜鼎,在这里静躺三千五百余年。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让世界叹服。</p> <p class="ql-block">  中国(安阳)文字博物馆,从中国文字的起源、演进,到各大流派书法的百花齐放。了解中华文化,欣赏书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个值得慕名而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武王岳飞庙,始建年代不祥,重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站地18000余平米,古建筑群保存完整,是全国三大岳庙之一。</p><p class="ql-block"> 岳飞——抵御外敌的上将军,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受世代传颂。</p> <p class="ql-block">  开封清明上河园,一个复制宋代清明上河图的地方。园区建设恢弘,夜景五光十色,时下以成为游客打卡地。景区风光不错,但商业气氛过于浓郁。</p> <p class="ql-block">  山陕甘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有二百五十年历史(比拼美国历史😁),由山西、陕西、甘肃富商集资修建,是三省联络中原的重要商贸纽带。会馆建筑集砖雕、石雕、木雕精湛艺术于一身,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但笔者认为,同样是三雕见长的建筑艺术,与广州陈家祠相比,逊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  包公祠,这里是纪念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监委主任的地方(☺),弘扬清清白白为官,铁面无私执法,一身正气为民的传统教育基地。让各级官员免费定期去参观一下,在那三口龙、虎、狗铡前静思十分钟,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一定是门票的亿倍、十亿倍…。</p> <p class="ql-block">  繁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比开封铁塔历史还早近五百年,是开封历史上真正意义的老古董,现存的塔身仅是下面的小半截。景区规模小,荒凉尽显,游人寥寥。真正意义上的老古董门可罗雀,人造景观的清明上河园,常年人头攒动。这不能不说是围观历史的误区,令人感叹、甚至是悲哀。</p> <p class="ql-block">  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宝六年(555),至唐睿宗为纪念其由相王升为皇帝,赐名而来。有中原四大名刹,中国著名佛教寺院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开封铁塔即祐国寺塔,是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古迹,建公元1049年,可谓历史悠久。该塔刚劲挺拔,造型秀丽,砖雕及陶艺精湛。号称天下第一塔,感觉名符其实。</p> <p class="ql-block">  龙亭,北宋都城金銮宝殿,皇帝坐朝之地。历经唐代之后的六朝历史文化遗存,底蕴深厚,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  一群年届七十的同窗,古稀相约,一行十一人,经历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驾旅行。特别是参观了心中一直向往的红旗渠,感觉有着特别的意义。兴奋之余,落笔成篇,以示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