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儒:教你看血管堵没堵

传统中医

<p class="ql-block">这种血管堵塞程度与症状的对应关系具有一定的医学合理性,但也存在个体差异,以下从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论证:</p><p class="ql-block">1. 血管堵塞20%:没有感觉</p><p class="ql-block">当血管堵塞程度仅为20%时,血管腔仍保持相对通畅,血液仍可基本正常流经血管 。此时,人体强大的代偿机制发挥作用,通过自身调节,如血管的舒缩、侧支循环的建立等,维持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的血液灌注。因此,通常不会产生明显的主观不适症状,患者难以察觉血管已出现问题。</p><p class="ql-block">2. 血管堵塞40%:容易累</p><p class="ql-block">随着血管堵塞程度增加到40%,血流阻力开始明显上升,心脏泵血负担加重,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维持血液循环。虽然机体仍可通过代偿维持基本的供血,但长时间或进行体力活动时,身体各器官、组织可能无法获得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尤其是肌肉组织,从而出现容易疲劳的症状。此外,心脏负荷增加也会导致心肌疲劳,进一步加重“易累”的表现。</p><p class="ql-block">3. 血管堵塞50%:失眠血压高</p><p class="ql-block">• 血压升高:血管堵塞达50%时,血管狭窄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为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机体通过神经 - 体液调节机制,激活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等,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进而导致血压升高。</p><p class="ql-block">• 失眠:血压升高可引发头痛、头晕等不适,影响睡眠质量;同时,血管堵塞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可能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与调节,干扰正常的睡眠 - 觉醒周期,造成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失眠症状 。此外,患者可能因对疾病的担忧产生焦虑情绪,也会加重失眠。</p><p class="ql-block">4. 血管堵塞70%-80%:肢体麻痹、头晕头疼、心脏不舒服</p><p class="ql-block">• 肢体麻痹:当血管堵塞严重,尤其是供应肢体的动脉出现狭窄,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显著减少,导致局部神经、肌肉缺血缺氧,引起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p><p class="ql-block">• 头晕头疼:脑部血管堵塞使脑血流量大幅下降,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缺血缺氧可导致脑功能紊乱,引起头晕、头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平衡失调等症状。</p><p class="ql-block">• 心脏不舒服:冠状动脉堵塞70%-80%时,心肌供血严重不足,引发心肌缺血,患者常感到胸闷、胸痛、心悸等不适,尤其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脏需氧量增加,症状更为明显,甚至可能诱发心绞痛。</p><p class="ql-block">5. 血管堵塞90%:脑出血、脑梗、心梗、瘫痪</p><p class="ql-block">• 脑梗与瘫痪:脑血管堵塞90%时近乎完全闭塞,局部脑组织因长时间缺血缺氧发生坏死,导致脑梗死。若梗死部位影响到控制肢体运动的神经中枢或传导通路,就会造成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引发瘫痪。</p><p class="ql-block">• 心梗:冠状动脉高度堵塞,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心肌细胞迅速坏死,导致心肌梗死,可出现剧烈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p><p class="ql-block">• 脑出血:血管堵塞严重时,血管壁压力分布不均,局部压力过高,加上长期高血压等因素对血管壁的损伤,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造成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同样可能遗留瘫痪等严重后遗症。</p><p class="ql-block">不过,这些症状和堵塞程度并非绝对对应:</p><p class="ql-block">•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血管代偿能力、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基础健康状况不同。例如,部分长期坚持运动、血管弹性较好的人,可能在血管堵塞程度较高时才出现症状;而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症状出现更早、更严重。</p><p class="ql-block">• 堵塞部位:同样的堵塞程度,发生在不同血管(如颈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症状表现也会不同。 如冠状动脉堵塞以心脏症状为主,脑动脉堵塞主要引起神经系统症状。 因此,上述症状仅作为初步参考,临床中还需借助影像学检查(如血管造影、CTA、MRA等)明确诊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