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9671010</p><p class="ql-block">昵称:王焕梅</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课堂:冯宪坡(南山松),王焕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3号,今天真是无比荣幸的一天。我有幸参加了由邯郸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与邯郸军创书画院联合举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大课堂。主讲人是王富良老师,他带来的题目是《格律诗的平仄》。一走进教室,我就被墙上挂着的众多书法作品深深吸引住了。</p> <p class="ql-block">一幅篆书书法作品映入眼帘,那笔画粗细均匀有力,展现出书法家深厚的功底。诗文排列整齐有序,整个作品布局合理,线条流畅自然。这不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幅书法作品同样采用了篆书字体,书写的是毛泽东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文字整齐排列,笔画粗细均匀,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公益课在9点开始了,王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格律诗中平仄的基本概念。他告诉我们,平仄不仅仅是格律诗的规矩,更是一种属性,它赋予了诗歌韵味、节奏和歌唱性。通过平仄的巧妙搭配,格律诗才能达到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效果。王老师还特别强调,平仄的运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又不能拘泥于规则,要让诗歌自然流畅,富有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走进教室,我看到王老师站在讲台上,手中拿着一张纸卷,正热情洋溢地向学生们授课。黑板上清晰地写着《塞下曲》这首诗,旁边还有一些关于诗词知识点的提示。王老师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有人低头记录着笔记。这种课堂氛围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更加热爱格律诗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在文化公益大课堂上,我注意到黑板上写着古诗押韵练习的内容。这些练习题设计巧妙,既考察了学生对格律诗平仄规则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学员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这些练习,我明白了格律诗的创作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规则和技巧,每个人都可以写出优美的诗句。这样的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黑板上写满了古诗文练习的内容,其中《太平花》等作品被详细书写出来。背景中的红色横幅上写着“书画”字样,这让我联想到了诗书画的结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常常融为一体,相得益彰。通过学习格律诗,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学水平,还对书法和绘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跨领域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讲完后,学员们展示各自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部分书画家作品展示</b></p> <p class="ql-block">军创书画院院长胡义兵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栗振江书</p> <p class="ql-block">李如银书</p> <p class="ql-block">冯宪坡书</p> <p class="ql-block">李金安书</p> <p class="ql-block">任志江书</p> <p class="ql-block">傅敬宏书</p> <p class="ql-block">刘建国书</p> <p class="ql-block">张庆海书</p> <p class="ql-block">张洁写</p> <p class="ql-block">展建英写</p> <p class="ql-block">吕景生书</p> <p class="ql-block">赵新书书</p> <p class="ql-block">高法山书</p> <p class="ql-block">曹爱景书</p> <p class="ql-block">张俊平写</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公益大课堂的学习,我对格律诗的平仄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被这些精美的书法作品所震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财富,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传承与发扬。</p> <p class="ql-block">审核:胡义兵,冯宪坡(南山松)</p><p class="ql-block"> 制作:王焕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