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的读书感悟和阅读日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平时和大家谈到读书兴致的时候,总会有人问到,你青少年时期是怎样阅读的呢?</p><p class="ql-block"> 细想起来,我上初中那会儿借同学的书看,当初印象最深的是《红岩》这本书,自己钻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看一个通宵,因为第二天就的还。</p> <p class="ql-block"> 说实话,我在家里最小,父母年老多病,上学回家就是做饭。</p><p class="ql-block"> 后来正赶文革时期,正好我家住的离长风剧场和山大两个剧场相对较近,除了干家务,空余时间就是追着看样板戏,看当时的单位、学校宣传队在街头的宣传演出……。</p><p class="ql-block"> 这个爱好源于我家里的哥哥姐姐一是宣传队成员,二是交响乐队指挥,家里有全部样板戏的大部头总谱书,我硬是看着书跟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样板戏,一句句的学下来,晚上到了剧场门口,有时演到半场收票员会放我们门外的进去看,特别是在南宫,省歌的《红色娘子军》看了有八九场,也认识了𣎴少交响乐队里的各种乐器。</p> <p class="ql-block"> 对阅读真正喜欢和投入后还是上了班。</p><p class="ql-block"> 进了厂,因为有兴趣,就尝试着给矿机报投稿,刊登后自己信心大增。退休后进入社区工作,曾参加过太原日报和中国社会报的征文并获奖。</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代人,也可称是读图的一代,记忆中离𣎴开小人书。我们街上有一对老夫妻开着小人书店,我常常拿着2角钱进去看,也可以说由它牵引着完成了最早的字词和历史故事的启蒙。</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令增长,更愿意看一些历史、音乐、人物传记。现在再看一些作品,就有了与年青时候𣎴同的思考,能感到承载的思想也是触动人心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一本《活好》书里写道:老了,身体是走下坡,唯一对自己的了解是在走上坡路。</p><p class="ql-block"> 往前走,碎片化的学习成为主流。长寿的礼物需要我们设计人生,我们要建起“终身学习制”,拥抱人工智能的变革,自我增值,保持健康活力。</p> <p class="ql-block"> 书,记载着历史,反映着当下,思考着未来。</p><p class="ql-block"> 读书,也许从中受益时会不感觉,但若失去就是一种残缺。四大发明中,与书有关的就占了两项,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使人类的知识与文化得以继承。</p><p class="ql-block"> 罗胖在得到里说:读书是你随身携带的梦,学无止境,会让自己对社会对世界的感受越来越强。`</p> <p class="ql-block"> 由清华大学出版的《真正的红利,属于勇于拥抱Al的人》书中说到: 这个资源属于率先拥抱技术和深度应用者,通过优化提问方式,成为自己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从年前火爆的DeepSeek问世,我也尝试在用,还有腾讯元宝、豆包使用较多。总之,带着任务意识去学习提高会快。</p> <p class="ql-block"> 书店、图书馆是我常光顾的地方,就是旅游到𣎴同的城市,我也会安排好去书店的这一项,从中感受这个城市带来的温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寻找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 远方也可以在书中,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褶皱里,慢慢的翻阅,慢慢的寻找,所有的乐趣和精彩尽在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