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国博,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观赏石艺术</p> <p class="ql-block">5月13日,石韵天成·2025年中国观赏石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展览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共同主办,汇集从全国各地征集遴选出的精美观赏石160余方,通过“形生雅韵”“趣览万物”“意会春秋”“境观江山”四个单元分类展示,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将赏石“形、质、色、纹、韵”鉴赏五要素融为一体,全面展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赏石艺术的天工意蕴、文化底蕴、艺术风韵。</p> <p class="ql-block">展览对赏石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观赏石的主要分类等进行了科普,展示了岩石、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陨石等主要类别。其中多件珍贵观赏石令人大饱眼福,如:被誉为“中国皇后”的巨型锰矿标本、珍贵的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化石“盘县混鱼龙”等。更为难得一见的则是由各种天然宝石打磨镶嵌而成的《千里江山图》(局部)——以色彩艳丽的画面和明显的立体感,还原了这幅存世青绿山水画代表作的恢宏气势。</p> <p class="ql-block">在“形生雅韵”单元里,自然天成的“中华名石”成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物化对象和文人雅士托物言志的物质载体,灵璧石之嶙峋、太湖石之通透、金纹石之富贵、彩陶石之润泽,每一方,都折射出中华文化中富于哲思理趣的传统审美。</p> <p class="ql-block">“趣览万物”中的观赏石,以形喻物,既有“龙腾盛世”“凤鸣东方”等寓意吉祥的传统图腾,又有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的鸟兽鱼虫,映射了中国“万物有灵”的生命义理,让人们在感叹自然神奇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着浓郁的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意会春秋”单元中,“贵妃出浴”“帝王封禅”“米芾拜石”“将相和”……生动的历史场景与神奇的自然造物交相辉映,以石印记,碰撞出对历史的追寻、想象、向往和唏嘘。</p> <p class="ql-block">在“境观江山”单元驻足,赏石即赏景,山川的宏伟、水流的灵动、云霞的飘逸,将宏大风光微缩于盈尺,更能激活记忆深处古代山水名句的情致和意趣。</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还以简洁的文字展现了观赏石如何以画面之美、体态之美、色彩之美、内涵之美,多方位、多元化表现了中华文明与大自然依存融合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诠释了赏石艺术不仅是难得的高雅自然艺术品,而且是融会历史、文学、哲学、美学、宗教等丰富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45亿年前古果化石,小米微书法作品《师说》</p><p class="ql-block">据中国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寿嘉华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独立的艺术门类,观赏石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年是中国观赏石协会创会20周年,值此重要时间节点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高规格艺术展览,一方面旨在推动高雅的赏石艺术跻身“国家级”文化殿堂,回归漫长历史中的“高端”形象;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这种极具“中国特色”和文明精华的自然艺术品,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当下,成为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地球科学知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进理念的载体,走入更多人的生活和内心。</p> <p class="ql-block">砗磲古生物化石,小米微书法作品《道德经》</p><p class="ql-block">展览由北京观赏石协会、中国观赏石协会赏石场馆传承发展专业委员会协办,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秋醒楼文传发展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观赏石珠宝玉石协会、中国观赏石协会矿物晶体专业委员会、武汉市观赏石协会等承办,同时获得了福建万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石峰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观赏石协会灵璧石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玛瑙湖玛瑙,《牙好胃口就好》</p><p class="ql-block">展览将持续到6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