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操作探究 共研面积奥秘——兴庆区十八小三年级组数学教研活动纪实

党建引领 惠润行远

<p class="ql-block">  暮春时节的银川焕发着蓬勃生机,5月13日下午,兴庆区第十八小学景墨校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教研盛会。来自集团校的三年级数学教师齐聚一堂,以"操作探究活动的有效改进"为研究锚点,通过“课例观摩-切片诊断-策略共创”的三维教研模式,展开了一场贯穿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共同探索从"动手做"到"动脑思"的进阶路径,为发展学生量感、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注入新动能。 </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马丽萍老师执教的《面积的认识》马老师巧妙创设“班级大扫除”生活情境,带领学生通过“三重进阶操作”建构面积概念: 1.摸一摸:触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感受“面”的存在; 2.比一比:比较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 3.摆一摆:小组合作选一种图形摆一摆图形,来比较两个差异不明显的图形面积。</p> <p class="ql-block">  在孩子们热烈的交流、讨论与汇报声中,一步步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成功探究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面积计算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span style="font-size:18px;">毛慧芝老师执教的</span>《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毛老师本节课以"做中学"理念为引领,以"结构化探究"为教学主线,通过阶梯式任务设计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 整节课通过"操作体验+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搭建了从直观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认知桥梁。特别是任务设计中"基础操作→规律发现→迁移应用"的螺旋上升结构,精准把握了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培养量感、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方面成效显著。</p> <p class="ql-block">  在评课环节中,听课老师们积极参与,刘主任对两位授课老师的精彩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共性与个性问题组织三年级数学老师展开了深入探讨,为教学改进提供了宝贵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在“操作探究活动的有效改进。”探讨中三年级组数学老师们围绕话题,说出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如何做,效果怎么。</p><p class="ql-block"> 孔馨老师指出:“操作不是玩具摆弄,而是思维的外显体现!”设计时要注意操作环节的实效性。</p><p class="ql-block"> 毛慧芝老师提炼三原则:“情境真实化、思维可视化、评价过程化——让每个操作环节都成为认知阶梯”。</p><p class="ql-block"> 王丽侠、蔡佳丽老师了提出改进方向:可以构建“学校操作资源库”共享创意学具。</p><p class="ql-block"> 刘燕主任寄语:“以匠人之心打磨每个操作细节,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生长的沃土!”</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为三年级数学组的教研活动染上金边,但数学人的探索永不止步。这场关于操作与思维的对话,终将化作课堂上的星光,照亮每个孩子走向数学本质的旅程。期待下一次智慧相逢! </p> <p class="ql-block">撰稿:田彩云</p><p class="ql-block">编辑:田彩云</p><p class="ql-block">一审一校:毛慧芝</p><p class="ql-block">二审二校:王红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