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写生回来几天了,耳畔还是回响着陕北民歌的调调儿。返程那天清晨,半途上车的绥德老汉爽朗嘹亮的嗓音久久回荡在空气里,真像是特意来为我们送行的。我录了个片段,韩导下车后又特意返回去录下完整的视频。陕北的地理、物候、民风、人文、历史,都跟这高亢嘹亮激昂回旋的民歌酸曲一样,充满了魅力和趣味。</p><p class="ql-block">首次参与写生中国的活动,我到的晚了几天,是刻意的。按计划先是到了西安,没得停留,旋即转去延安。来一趟陕北,不来延安是说啥心里也过不去的,况且这也是我期待久已的目的地之一,或者说是此行的重要意义所在。不是为了啥红色旅游,而是为了真切的感受一下八十年前的那段历史以及这座名震中外的西北古城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但时间有限,一天的时间马不停蹄的跑遍了几个心目中重要的点位,宝塔山、延河水、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清凉山是来不及去了,留作以后吧!我一面感受着这座古城的历史脉络,一面搜寻着这个狭长城市的现代风貌,历史风云与当代精神在这里交织、共鸣,是岩壁上范仲淹、毛泽东、蒋介石的刻字,是游人唱起的红歌,是市民广场上奏响的流行舞曲,是延河水蜿蜒流淌的身影,是飞架南北虹桥的靓丽雄姿……时光从不停歇,历史从不中断,还是主席词中说得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不及做更多的写生,在宝塔山半山腰的一个小广场画了幅速写,算是给初来延安的一个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 转天早晨乘公交大巴开赴写生的目的地——绥德。本来乘火车只需一个多小时,乘大巴却走了三个多小时。之所以选择汽车,是我想利用大巴这晃晃荡荡的慢行程好好浏览一下沿途风光,对陕北建立起一个大体印象。一路走来,沿途经过甘谷驿,文安驿,延川县,上下廿十里铺,清涧县,路遥故居,绥德城。越往北走,陕北高原的特征愈发明显。旅途中也有一些不爽的事,比如我是在网上买的票,本来以为是方便,实际上反而成了麻烦,为这张票到处核实,直到在姚店路政验过之后才算彻底放行,耽误了全车人的时间,害得司机师傅不住的抱怨。可是我不懂,既然不能联通呢,你们车站在网上弄那个购票小程序干嘛?!</p><p class="ql-block">初到陕北,黄土高原上还到处是一派鹅黄嫩绿的早春景象。虽然早已过了清明,老家的榆钱都已飘落了,各种春花也都接近盛开甚至凋谢了,可是在本来地理上更靠南的陕北,还只能说是初春。桃花梨花刚开始开放,柳树还未飞絮,榆钱也正是鲜嫩的时候,许多的槐树、枣树、杂树们还刚露芽尖或者没发芽呢。</p> <p class="ql-block">这次写生活动的驻地是曾拍摄过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郭家沟村,因为拍戏出了名,这村也被叫做剧里的名字——双水村。《平凡的世界》拍摄后,这个村还被多部影视剧选做取景地,因此当地政府也是刻意将这里打造为影视拍摄基地,包括各种景观的保护,配套设施的完善,都做得很不错,每天也都有游客来这里打卡游玩。而这里的民居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陕北土石窑洞的传统风貌确实非常典型,房前屋后、坡上坡下生长的各种树木也是横斜直曲极尽自然,非常富有天然之美。只是不知是谁给这里叫做小布达拉宫,不禁让我好笑!听到这样的名字不止一处了。全国山区像这种依山而建的村落多了去了,郭家沟就是郭家沟,李家沟就是李家沟,干嘛非得攀上个布达拉宫?有个毛关系呢!</p> <p class="ql-block">很少在春天外出写生,最让我喜欢的是山野间那一簇簇一片片的桃花、梨花、杏花,远远的望去,灰黄黯淡的底色上突然抹上了几笔高纯度的颜色,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心情瞬间便跟着兴奋起来!而初春的陕北就是这样,山转水绕,不知从那座窑洞旁、哪个山旮旯里,就蓦地探出一枝红艳艳的桃花或者粉嘟嘟的李花、白鲜鲜的梨花来,让人心下一喜!而我的第一幅陕北写生作品便是从一株梨花开始的。</p><p class="ql-block">郭家沟村边有一条河环绕而过,紧挨着河边的河滩地据说是最好的地了,都被勤快的农人整理的平平展展的。紧靠路边的一块地,迎面长着一棵不太大的梨树,正开满了雪白的花,树旁一个年轻的农妇正在埋头开沟播种。我一下被这画面吸引住,当即决定:就在此开画吧!</p> <p class="ql-block">此后的两三天里,我便与同行的画家们在郭家沟村里上上下下的不同角落勾勒、描画。虽然也带着画架凳子,但一直也没用到,一则觉得支来支去的麻烦,二则村子里到处都有可坐可倚的石板土坡,蛮方便的。再以后的一周时间,就都是以郭家沟为圆点往周边转,先后去到佳县的高家塄村,绥德古城、汉画像石博物馆、扶苏墓、石狮园、党氏庄园,米脂的姜氏庄园、杨家沟革命旧址、李自成行宫、陕北剪纸博物馆等地采风写生。</p> <p class="ql-block">在高家塄村写生的时候,老乡放牧的一大群山羊从旁边经过,气势磅礴,羊蹄荡起的黄土飞扬,沙土面儿从头上簌簌的落下,让人领略到了这黄土高坡的土味儿是啥样。几个没见过这么大群羊的南方女画家,兴奋的欢呼雀跃,在后面追着羊群拍照录像。</p> <p class="ql-block">米脂杨家岭是当年毛主席率党中央转战陕北时的临时驻地,现在是著名的红色景区,国家一级文保单位。我们在这里写生的时候,遇到当地一个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他们以班级为单位,打着旗帜,喊着口号,一队队的进出,在毛主席铜像前合影。经过我们跟前的时候,少不了孩子们的一片唏嘘惊叹之声。那一张张纯真稚嫩而又青春勃发的脸庞,让我一下子想起自己的少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转战陕北!</p> <p class="ql-block">在常氏庄园写生的时候,恰巧遇到其所在的贺一村有户人家在举办丧事,请来的一个吹打班子,吹奏起大段的陕北吹歌,悠扬的唢呐声伴着鼓乐在黄土高坡的沟壑间奏响,高亢激昂、回旋婉转,画面感十足,让人听的真是过足了瘾!没想到能偶遇到这么好的机会,欣赏到地道纯正的陕北民乐,真是不虚此行!更想不到的是,吃午饭时候在村头遇到两个八九十岁的老汉,一个 85 岁,一个 96 岁!特别是那个 96 岁的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面色红润,非常硬朗,具有特别典型的陕北老农特征,实在太有代表性了!在场的画家都忍不住为他画起肖像来。那位 85 岁的老人则给我演示传统的白羊肚手巾怎样系的,还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系啦!常氏庄园所遇到的这两件事,真是这次写生难得的意外收获!</p> <p class="ql-block">武举人门前的大旗杆</p> <p class="ql-block">“开门来!”</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是跨过黄河,来到与吴堡县相邻的山西临县碛口镇李家山写生。在这里我巧遇了一对廊坊的老夫妻,他们自驾房车,三月份从海南出发回家,一路走一路玩来到这里,真是闲适自在的很!千里之外遇老乡,自是一番欣喜!</p><p class="ql-block">整个写生活动过程还是比较紧张丰富的,各地的景色感觉也非常自然入画,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原来计划是画快点、画多点,每天画个四五张,实际上却越画越慢,经常因时间原因或者太过投入,平均下来每天只能 画 2—3 张。只在最后一天,因为马上要结束了,才提了下速,赶出来 6 张。十余日的写生已经算是时间比较长的了,但也感到是转瞬即逝,还有好多想画没画的、没画好想再画的地方,只能寄希望于以后再来吧!</p> <p class="ql-block">过黄河!</p> <p class="ql-block">初来时本想着不暴露自己的专业身份,只想默默随着大家一起画就好。因为同行的画友很多是退休的业余爱好者,既不想让他们感到啥压力,也不想被人“另眼相待”,可后来还是被接触多的画友发觉了。活动结束临别那天,组织方的张主席对我说:您是专业的,我们都是业余的、小白。真是惭愧的很,这些天我深知这个团队里藏龙卧虎,不仅有各行业的专家耆宿,也有艺术圈里的能人高手,好几位老先生都画的非常好,构思构图、观察表现的精致度都不逊于专业画家,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其实专业业余哪有那么清晰的界线,业余的玩儿着玩儿着可能就成专业的了,专业的混着混着也没准儿就成业余的了,谁又说得好呢?!况且哪个专业人士又不是从业余开始做起的呢?包括三十年前和数年以后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写生团的指导老师关俊先生是岭南画派著名国画家关山月大师的亲侄,黎雄才先生的弟子,可谓岭南画派正脉传人。关先生是高校教授,给大家做的辅导讲座深入浅出非常形象生动。虽然他讲的东西主要是面对初学者,大致我都知道,但还是为能有机会接触到正宗的岭南画派画法,亲聆先生的学术主张而深感荣幸!特别是有缘在一天中午,别人都在午休的时候,我们两人在一处别人都不注意的角落一起画了一幅写生,期间聊了很多,相谈甚欢!只可惜没人为我们拍下一张工作合影。</p> <p class="ql-block">同行中的韩海英老师是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导演退休,自小喜欢美术,父亲是参与拍摄过《地道战》的新中国老一代的电影人,他早年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画的油画水彩都很专业,也非常勤奋,深受大家的赞誉。活动中我们曾同住一室,彼此了解颇多,很多方面观点都很相似。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性情中人,妥妥的艺术家气质,风趣幽默,多才多艺,做事情非常投入认真。最后一天离开的时候,因为我们的车次时间比较接近,也成为最后一个告别的同伴。在绥德站前广场,离开车时间尚早,闲聊的时候遇到一位山西的女画家,他突发奇想,侧身张大嘴巴,让我给他的身影和地上晒暖的一只狗拍下一组人咬狗的合影,而那位女画家则拍下我们这一拍摄过程,这真是一个充满童真的艺术老顽童啊!</p> <p class="ql-block">回程我选择了绕经 神 木、包头、呼市方向到京,主要是由陕西至内蒙这一段没有涉足过,想着多一番沿途风光的体验。上了车,车厢里旅客不太多,对面是位女士,对我的画包很关注,一路聊下来,才知道她是位中学老师,地道的绥德人,很喜欢艺术,孩子也在学画画。她的眼睛大大的,明亮中略含着一点点忧郁。在她临下车前,我提出给她画一幅速写,她很愉快的答应了,这便成为了我这次写生的最后一幅作品。</p><p class="ql-block">随着列车一路北行,窗外的风景一会儿变得荒凉,一会儿又变得葱郁,应该是穿越了沙丘驶向了草原吧,当列车经过了呼和浩特逐渐转向东南方向,感觉到气温在升高,天空愈加晴朗,阳光愈加明媚,植被也越来越茂盛……</p><p class="ql-block">北京,就要到了。窗外,已是春深似海!</p><p class="ql-block"> 2025.5.7</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和米脂乘车途中各得诗一首,如下:</p><p class="ql-block">《延安一日》</p><p class="ql-block">谷雨时节访延安,</p><p class="ql-block">桃李初绽柳条鲜。</p><p class="ql-block">一番周游寻圣迹,</p><p class="ql-block">两眼巡视探新篇。</p><p class="ql-block">匆匆不及清凉寺,</p><p class="ql-block">草草速写宝塔山。</p><p class="ql-block">伟人事业应有续,</p><p class="ql-block">家国历史稍未闲。</p><p class="ql-block">红色古城开生面,</p><p class="ql-block">高楼遍布柳林川。</p><p class="ql-block"> 2025.4.19</p> <p class="ql-block">《自成行宫咏闯王》</p><p class="ql-block">英雄生自榆林乡,</p><p class="ql-block">米脂岂止出婆娘。</p><p class="ql-block">逢离乱世当啸聚,</p><p class="ql-block">遇不平处要声张!</p><p class="ql-block">群山俱是龙盘处,</p><p class="ql-block">僻壤能成大顺皇。</p><p class="ql-block">曲伸几番声愈壮,</p><p class="ql-block">横扫千军气宣扬。</p><p class="ql-block">虎贲直下幽燕地,</p><p class="ql-block">雄师折损山海疆。</p><p class="ql-block">巍峨行宫今犹在,</p><p class="ql-block">后人到此叹闯王!</p><p class="ql-block"> 2025.4.25</p> <p class="ql-block">门槛有点儿高!</p> <p class="ql-block">陕北剪纸是民间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绥德古城</p> <p class="ql-block">扶苏墓</p> <p class="ql-block">汉画像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无定河边绥德城</p> <p class="ql-block">碛口古镇</p> <p class="ql-block">李家山</p> <p class="ql-block">燕子飞时青杏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