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商末周初,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从陕西岐山奔吴至此,建立勾吴国,距今已有 3200 多年历史,被视为吴文化的发源地,素有 “江南第一古镇”。 在梅里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伴着慵懒的阳光和潺潺的流水声,放慢脚步,感受岁月的悠长与宁静。 <p class="ql-block">沿着古镇的石板路,穿过刻着大大的“佛”字的古石牌坊,缓缓走进庙里,耳边传来朗朗的经声,悠悠不绝。</p> 泰伯庙始建于东汉,后经五代、北宋、南宋、明代和清代多次迁建和重修,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与影响。 泰伯庙是为纪念泰伯而建的祠庙,如无锡泰伯庙位于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梅村镇,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154 年)。 泰伯庙内的双口井被称为伯仲井,象征着泰伯、仲雍兄弟让国的高尚品德和深厚情谊。 泰伯庙外的石牌坊上镌刻的 “至德名邦” 四字,出自对泰伯至高无上德行的赞誉,体现了其让位于三弟、偕弟奔吴、开发江南、开创吴文化的伟大功绩,彰显了吴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现已成为吴地人民心中对先祖崇敬与对家乡热爱的象征。 梅里古镇内有一条河流,名为伯渎河,其原名泰伯渎,又被称为泰伯河。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由泰伯主持开凿,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伯渎河全长43公里,流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至今仍在静静流淌。河岸两侧垂柳依依,与古色古香的小镇相映成趣,展现出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梅里古镇古城墙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的象征。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周太王长子泰伯奔吴,在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镇)建立勾吴国,并筑城作为都城。这座古城墙见证了吴国早期的发展,后历经朝代更迭,城墙多次修缮和重建,如今成为梅里古镇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它承载着泰伯开吴的传奇故事,是吴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 “中华德城” 是江苏无锡梅里古镇的核心文化标识,它承载着当地深厚的历史底蕴,源自泰伯 “三让王位” 所彰显的高尚品德,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更是当地对传统尊美德崇与传承的集中体现,激励着后人以德为先,如今已发展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吴文化的根源以及领略传统美德的独特魅力。 身着华丽古装的爱美女士,手持折扇,轻倚在古色古香的城墙或亭台边,对着相机镜头微微一笑,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盛景。 梅里古镇,古桥横跨,每一座都承载着悠悠岁月,诉说着古镇的宁静与繁华。 三让桥:桥身呈等腰三角形,可以从三个方向上桥通过,因泰伯“三让”的历史典故而得名。望虞桥:彰显泰伯与仲雍的浓浓兄弟情,与至德名邦的故事一起传颂千年。 伯渎河作为江南第一人工运河,贯穿梅里古镇,为古镇增添了无限灵动感。当夜幕降临,伯渎河两岸华灯初上,灯光倒映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如梦如幻。沿着河畔漫步,你可以欣赏到两岸古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典雅,与河中的倒影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江南水乡画卷。此时,你还可以乘坐乌篷船,在船夫的摇橹声中,穿梭于河上,感受古镇的静谧与浪漫,聆听船夫讲述关于伯渎河的古老传说和历史故事,尽情领略这一独特的水乡夜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