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行记之 尾声:温州老街印象

沙棘

<p class="ql-block">3月26日福建自助游结束后,我们就近到浙江温州准备乘28日的高铁返沈。因车票是提前一周买的,所以27日有一天的空闲时间。考虑到我这次是第三次到温州了,附近有些名气的景点基本都去过,所以准备到温州的老街走走。</p><p class="ql-block">温州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海滨城市,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之所以愿意到老街看看,就是每个城市的老街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过去和未来,透过这个窗口,可以加深对这个城市的了解,如果足够幸运,兴许能有意外的发现。</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前往梧田老街游览。梧田老街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街道,总<span style="font-size:18px;">占地约8公顷,地</span>处塘河沿岸,明清时期曾是商贸重镇,依托水运兴盛,形成繁华的河畔市集。随着城市发展,老街一度衰落,近年来通过保护性改造,成为融合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文化休闲街区。2020年被纳入浙江省第六批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这座因河而生的老街,如今褪去喧嚣,将历史与新潮悄然缝合。小桥流水、青砖红门、游船往来、高楼倒影,颇有江南水乡之韵。</p><p class="ql-block">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梧田老街的标志性建筑魁</span>星楼。魁星楼始建于清朝末期,近年重建。高达28米,飞檐翘角、四面通透,当年它曾是温州参加科举考生的祈福之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游船码头。游客可以乘船欣赏塘河沿途风光,也可以到沿岸附近景点游览。</p> <p class="ql-block">这是庆福寺。庆福寺是温州地区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据载,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具体年份待考),<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清时期香火鼎盛,后</span>经历代修缮和重建。目前,成为梧田老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同国内大部分古街一样,梧田老街的布局同样离不开河流。它体现了前人的生存智慧:择水而居,顺应天时,便于交通,有利生活。</p> <p class="ql-block">离开梧田老街后,我们乘公交车奔向五马街。</p><p class="ql-block">五马街位于温州市鹿城区,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到唐代形成了街市,明清时期成为商业中心。关于五马街名称的由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地民间有一个传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永嘉郡(今温州)太守,出行时常乘坐由五匹骏马牵引的马车。马车行经温州城内一条主街时,百姓见其气度非凡,便将此街称为五马街,并流传至今。</span>近代曾是温州“百工之乡”与商贸繁荣的象征,被誉为“温州第一街”。如今的五马街现代商业店铺与历史遗迹交融,集购物、餐饮、文化体验于一体,是温州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p> <p class="ql-block">在五马街附近我们意外地看到了谯楼和温州州治旧址。</p><p class="ql-block">谯楼,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个朝代后梁。<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907年(唐朝灭亡的年份),吴越国王钱镠之子钱元獾驻守温州,为加强防卫,保境安民,在原斗城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并在四处城门上各修筑一座城楼,谯楼就是位于南面城门上的城楼。它见证了温州上千年的历史,历尽风雨而不倒。后经多次修缮,现楼高11.1米,通面宽19.5米,进深9.5米,条石叠筑城门,青砖砌成拱顶,花岗岩雕就护栏,飞檐雕梁,青瓦红柱,颇显雄伟壮丽,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谯楼上展示了中国古代一种计时器:铜壶刻漏。城楼里面展示了采用国家级非遗项目瓯塑手法创作的大型美术作品《温州子城图》,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当时古城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温州州治旧址位于谯楼北侧。自东晋太宁元年建立永嘉郡以来,曾先后为郡制、州治衙署、警察署等办公地,现存门台式建筑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为五间两层的楼房。警报塔位于旧址东北角,共七层,高20余米。旧址外面大门上方写有“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的字样。里面设有温州州治旧址展示馆,主要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了这座古建筑的今昔。</p> <p class="ql-block">这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广场路小学可不简单,许多名人在这里接受过启蒙教育,如:著名文学家郑振铎、一代词宗夏承焘、数学家谷超豪、世界冠军戴丽丽、短篇小说家林斤澜和舞蹈家黄豆豆等都曾是这所小学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顺着与五马街只一路之隔的中山路走下去,我们又有了意外的惊喜:发现了南戏故里、温州古城墙和濠河泛月景观。</p><p class="ql-block">南戏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戏曲形式之一,起源于宋元时期,温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成为南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如今古戏台和标志石碑似乎在告诉游人900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尽头左侧是华盖山公园,马路对面是中山公园。我们没有去中山公园,而是左转登上石阶前往华盖山公园游览。在那里见到了温州古城墙遗址。</p><p class="ql-block">华盖山古城墙遗址是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有近800年历史。现残墙部分长14.8米、深1.8米,中间以填土夯筑,两侧以砖墙包砌,它是温州古城的历史见证。该遗址和温州子城谯楼遗址一起被评为2015年浙江省考古重大发现。</p> <p class="ql-block">华盖山公园里距古城墙不远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容成洞遗址。相传这里是黄帝之师容成子修仙飞升之地。道教典籍《洞天福地记》将其列为"天下第十八洞天"‌,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遗憾的是如今只见石碑不见洞,只能遥想先贤了……。附近的资福道院始建于宋代,原名通真庵,2009年重建,因其闭门谢客,我们不知内里如何?</span></p> <p class="ql-block">‌濠河泛月景观标志碑位于古城墙遗址南约数百米处。2000余米的濠河作为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护城河之一,在温州城市景观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山桥重建后,更使其锦上添花。据说,濠河的夜晚更漂亮:河岸高大建筑上的霓虹灯五彩斑斓,和倒映在河水中的月亮互相衬托,可以想象那是一幅多么迷人的景致啊!可惜,我们没有那个眼福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好快,大半天时间过去了。我们马不停蹄奔向寺前街。</p><p class="ql-block">寺前街位于龙湾区永中街道,全长725米。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乾元元年(758年)永嘉盐场的设立,因地处唐代乾元寺前而得名。宋代起逐渐形成商贸集散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当时全街店铺有200余间,包括照相、刻印、修锁、剃头等40多种传统手艺,形成了独特的市井文化。2024年经过重新改造后,寺前街以“中国禧街”为特色,‌从传统人生礼仪入手,打造庆生、入学、冠礼、婚礼等庆贺场所,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促进了周边经济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寺前街的存在与盐业密不可分,改造后的寺前街特意设立了盐文化广场,尽管这个广场还不够大,但足以勾起人们的思绪……。</p> <p class="ql-block">沿着盐文化广场向前走约200米,是寺前街街史馆。馆内采用实物、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了这条千年古街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老街虽在,乾元寺已荡然无存,只见古老的永强塘河在静静地流淌。原址现已成为温州市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逛了一天的老街,收获颇丰,把前两次留下的遗憾补上了,该心满意足地回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