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旷野之间,遇见“完整生活”

暗香浮动

<p class="ql-block">  初闻阿来,源于教材中《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从那时起,阿来这个名字便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好奇于,能让一滴水既带着岁月的沉淀又携着生活的烟火气,在晨钟暮鼓间写活一座城的人,内心定藏着一片丰饶的天地。我渴望走近他,走进他更多的作品,探寻他笔下更广阔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而《到有风的旷野》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阿来内心世界的大门。顺着他文字的涓涓溪流,我跟随着阿来的脚步,一同踏上了一段段奇妙的旅程。浪漫而美丽的稻城亚丁、香格里拉、玉龙雪山……川西被无限放大,成了令我神往的秘境。在此过程中,我认识了三个不同身份却又高度融合的阿来——作家阿来、植物学家阿来、探险家阿来。</p><p class="ql-block"> 作家阿来的笔,像是有魔法似的。他写四姑娘山的秋色,“阳光给每一片叶子都镀上金边,风掠过树梢,金黄的叶片便扑簌簌落,在地上铺成流动的锦缎”。明明只是寻常的秋日山景,经他一描摹,竟成了能让人屏住呼吸的绝美画卷。更妙的是,他总能在风景里藏进哲思。在喀斯特溶洞中,他望着层层叠叠的钟乳石,忽然感叹“人类的百年光阴,在岩石的生长史里,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刹那”。这样的句子,总能在不经意间叩击人心。为了欣赏红叶,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却未能如愿。纵使这样,阿来给我们带来的是“大可不必因为未见红叶,而失望,而抱怨,不必非见一种规定性的秋天。”这样的文字美的令人沉思、感动,让我在此久久驻足,徜徉在这字里行间,不忍翻动书页,只怕扰了这美好!</p><p class="ql-block"> 阿来,文字功底深厚,叙事如潺潺流水,自然而流畅。他用细腻的笔触,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在《十二背后》中,他借由喀斯特溶洞遥想岩石几亿年的历史,让我不禁感叹时间的沧桑与自然的神奇;在《四姑娘山行记》里,他对四姑娘山秋景的描写,“秋阳把一切都照耀得那么明亮,天蓝得就像要滴下水来,草甸上的草已经泛黄,却黄得那么有层次,从浅黄到深褐,就像是一幅天然的油画”,寥寥数语,一幅绝美的秋日山景图便跃然纸上,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他不仅描绘自然景色,更通过这些景色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关系。他的文字中处处透露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阿来不仅是只会舞文弄墨的作家,他还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植物学家。他对花草树木的热爱和了解,让我钦佩。每到一地,他总是挤出时间夜读本地《县志》,为的是能更全面、深入的了解风土风貌,人文植被。他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对每一株看似无名的花草如数家珍。棘豆、风花菊、香青、蝇子草……这些在我们眼中可能只是普通野花野草的植物,在他的笔下却被赋予了生命和故事。他不仅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还能讲述它们的生长习性、分布区域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蔷薇科的两个春天》中,他对蔷薇科植物的细致描写和深入解读,让我对这些平日里常见却又不曾留意的植物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对自然的这份热爱和专注,感动着我,也感染着我,让我开始留意身边那些被忽视的生命,感受它们的独特之美。</p><p class="ql-block"> 阿来更是一位勇敢无畏的探险家。他的脚步遍布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地,从米仓山到贡嘎山,从金沙江到卓玛拉措,他攀行在旷野之间,任群山的波涛把身体充满,抬头仰望苍穹星辰,俯身凝视花草生灵。他的脚步从不停歇,米仓山的云雾、金沙江的浪涛、卓玛拉措的倒影,都成了他生命的注脚。他在书中写道:“真正的自由,是双脚丈量过荒野,双手触摸过星辰。”那些在悬崖边拍摄植物的惊险瞬间,在无人区露营时与星辰对话的浪漫时刻,光是想象,就让人热血沸腾。原来,生活可以这般肆意而鲜活。</p><p class="ql-block"> 他似乎从不畏惧路途的遥远和艰险,一心只为探寻未知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魅力。他在书中分享的那些旅行经历,让人心生向往,也使我们明白,人生不应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而应该勇敢地走出去,去拥抱广阔的天地,去体验不同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家阿来让我明白,文字要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他写四姑娘山的秋,不是堆砌华丽辞藻,而是细致描摹“山核桃落进枯叶堆的闷响”“牦牛脖颈铜铃的震颤”,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山间的风。他的文字里藏着对生活的深情,让我明白写作不必追逐宏大叙事,用心观察日常,平凡的瞬间也能绽放光芒。就像他笔下的丽江,不是旅游攻略里的打卡胜地,而是充满烟火气的鲜活人间。</p><p class="ql-block"> 植物学家阿来让我懂得,热爱需要深耕细作。当他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为一株濒临灭绝的风毛菊驻足时;当他用十年时间追踪高原植物的生长周期时,我看到了纯粹的热爱迸发出的力量。这种专注打破了我对“业余爱好”的浅尝辄止,原来真正的热爱,是愿意为之投入时间、精力,甚至将其融入生命。他教会我,无论对写作、阅读,工作,还是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该保有这份执着与敬畏,赤心与痴心!</p><p class="ql-block"> 探险家阿来则给了我走出舒适区的勇气。他独自深入无人区,在暴雨中寻找秘境,在荒野里与星辰对话。他说:“人总要走向未知,才能真正认识自己。”这种对未知的渴望,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我们是否习惯了用“安全”为借口,把自己困在方寸之间?阿来的脚步告诉我,生命的广度,往往藏在那些让人心跳加速的冒险里。</p> <p class="ql-block">  从阿来的文字与人生中,我学到最珍贵的,是一种“完整生活”的能力。他既是书写者,也是观察者、探索者,多重身份在他身上自然交融。他让我明白,生命不该被标签定义,我们可以在不同领域自由穿梭,用好奇与热情去拥抱世界的多样性。人生应该有无限可能。</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也学着用作家的视角去感知生活,或美好,或不美好,都是人生;用植物学家的耐心观察自然,聆听自然大师的智慧;用探险家的勇气尝试新事物,去遇见每一面的自己,遇见不被定义的人生。阿来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生活本该有的丰盛模样。</p><p class="ql-block"> 合上书页,窗外的风掠过树梢。我忽然想起阿来说过:“风会记住每一片叶子的形状。”或许,我们也该像他一样,在人生的旷野,认真且肆意的奔跑,去遇见“完整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