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道出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深层境界和历史真谛。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心正不正,是党心民心的风向标,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心正了,方向才正、磁场才正、能量才正;行正了,家风就正、政风就正、社会风气就正。</p> <p class="ql-block"> 现在不论是“权力观、政绩观、群众观”思想辨析,还是学习教育、政治整训、思想整风,最基础、最根本的就是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修炼“心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进行思想改造和党性锤炼的过程。我们党要最大限度地赢得民心、赢得人心,党员干部就必须积极主动修好“心学”,发挥好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p> 一、心地要正,心正则行端 <p class="ql-block">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心地,一般指人的存心、用心。佛家有两个解释,一是指“心能生万法、如地能生万物”,二是指修行人依心而起行,故名心地。源源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一直都有“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之说和“守正为心、疾恶不惧”之训。</p> <p class="ql-block"> 正以处心,就是要清正自守、正知正行,尤其面对公与私、正与邪、欲与利、廉与腐等考验时,能明是非、辨善恶、分黑白,做到“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p> <p class="ql-block"> “心者,万事之原也”。人的心地是一切心念产生的”源头”,是内在修养的“底座”,是心灵成长的“土壤”。心地善良纯正,凡事出于公心,为人就会正派,做官就会清廉,用权就会谨慎,处事就会公道;心地邪恶不正,凡事出于私心,为人就会狭险,做官就会贪婪,用权就会任性,处事就会偏颇。</p> <p class="ql-block"> 群众心目中,心地纯正的党员干部有六种表现:说话客观,做事端正,作风正派,亲近群众,关爱群众,言行一致;心地不正的有八种嘴脸:贪婪,狡诈,挥霍,放荡,傲慢,蛮横,阴险,凶恶。判断一名党员干部心地正不正,不仅要听他咋说、看他咋做,而且要瞧瞧他的生活状态、瞅瞅他的行事风格,便能晓得他的心地到底是正还是邪。</p> <p class="ql-block">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真受教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查彻改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官德人品上的问题,真正把一些模糊的、扭曲的甚至是颠倒的观念正过来,着力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p> 二、心术要正,心正则品端 <p class="ql-block"> 心术,意思是指修心体道之术,基本解释为心思或主意、计策。“术,道径也。心术,心之所由也”。《管子·七法》:“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p> <p class="ql-block"> 心术正的人,内心光明磊落,待人真诚善良,做事脚踏实地,这样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反之,心术不正的人,内心阴暗狡诈,待人虚伪奸猾,做事投机取巧,这样的人最终只会众叛亲离,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p> <p class="ql-block"> 《论语》云:“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意思是说:人能在世间生存,由于有直道;不正直的人也能活下去,那只是他侥幸免于祸患。心术,体现着一个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人的品性的端与歪。心术正的人,必是正直之人,不会跟人玩心眼,更不会动歪心思、起坏念头。</p> <p class="ql-block"> 《管子·心术》中讲:“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习总书记深刻指出,那些违法乱纪的干部“无一不是从心里破防开始走向堕落的”,强调“只有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p> <p class="ql-block"> 现实生活中,心术不正之人有这么几个特征:一是口蜜腹剑、虚伪成性,擅长用华丽辞藻编织谎言,以获取别人信任与好感;二是自私自利、漠视他人,个人利益至上,甚至不惜牺牲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来谋取个人私利;三是善妒多疑、心怀恶意,见不得他人好,总以阴暗心理揣测他人意图,并通过制造谎言与误会破坏他人的形象与利益;四是缺乏责任感、逃避责任,往往把错误与失败归咎于他人,没有担当的勇气,只有无尽的推诿与辩解。</p> <p class="ql-block"> 这些都与共产党人公而忘私的境界、正直宽广的胸襟、舍己为人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每名党员干部要时刻反躬自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p> 三、心态要正,心正则相端 <p class="ql-block"> 心态,就是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在一定情境下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了凡四训》中讲:“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为人自招”,就是要人们摆正心态、树立自信,掌握自己命运,创造美好人生。</p> <p class="ql-block"> 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百种智慧更有力量”。心态之所以很重要,不仅是因为它决定人的内心世界,还因为它最终会影响人的行为和做事的结果,最终决定人生的成败。人的心态修炼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人牢牢盯住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心态调整,不断尝试去做原来不会做的、没做过的、不敢做的、不愿做的、不习惯做的事,直到实现目标、修得正果。</p> <p class="ql-block"> 人的心态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心态,能使人奋发上进,激发人的潜能,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人生最大价值;一种是消极心态,会使人悲观失望,萎靡不振,不思进取,最终可能一事无成。有学者说,人和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p> <p class="ql-block"> 人生拼的是心态,心态好的人,以积极的态度为人处事、理性追求、开阔心胸、顺势而为、坦然面对得失。这类人忠诚、正直、乐观、自信、勇敢、感恩,“说话靠谱、做事像样、作风端正”,外在形象阳光,群众口碑颇佳,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让人感受到温馨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 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其实,这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 日常工作生活中,积极心态的人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不怕犯错误、只吸取教训,不过度自责、只改进自我;二是不被动内耗、只反思自己,不活在别人眼光中、只遵从内心活出自己;三是不盲目坐等、只积极行动,不瞻前顾后、先干起来再说;四是不随波逐流、只专注向前,不凑热闹操闲心、只静心修炼;五是不惧怕困难、只解决问题,不怀疑自身解决问题的实力和能力、只会在内心长出一柄所向披靡的利刃。</p> <p class="ql-block"> 人常说,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难怪马斯洛如此讲:“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对于修炼“心学”的思考研究从未停止过,也可谓“百家争鸣”:儒家强调道德实践和社会和谐;道家倡导自然、简朴和内在平静;佛教注重心灵觉醒和解脱;而现代心理学侧重于个人成长、自我实现和心灵和谐,但都指向人类追求内心平和、智慧和道德完善的共同目标。</p> <p class="ql-block"> 共产党人“心学”,也追求这个“共同目标”,但核心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之学。修好共产党人“心学”,就要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不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图/飞人 文/虫虫</p><p class="ql-block"> 2025.05.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