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2日,跨越千里的教育对话在云端展开。桓仁一中语文教研组与满洲里高中语文同仁相聚云端,开展了一场深度交融的教学研讨活动。这场跨越白山黑水的云端之约,为两地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p> <p class="ql-block"> "独行快,众行远。"随着刘艳老师清亮的声音穿透屏幕,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桓仁一中语文教研组长,刘老师以诗意的语言开启对话:"从长白山下到呼伦湖畔,今天我们用语文的温度融化地域的阻隔。面对新教材、新高考的挑战,唯有携手同行才能突破重围。期待今天的思维碰撞能成为两地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p> <p class="ql-block"> 【智慧碰撞:答疑解惑进行时】</p> <p class="ql-block"> 1. 青年教师培养之道——陈老师经验分享</p><p class="ql-block">针对满洲里高中提出的青年教师培养问题,陈老师以"三阶培养体系"给出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青蓝工程:建立"1+1+N"师徒结对模式(1位导师+1个备课组+N次跟踪指导)</p><p class="ql-block">√ 成长档案:每周撰写教学反思,每月录制微格教学视频</p><p class="ql-block">√ 阶梯培养:新教师"站稳讲台"→三年期"特色发展"→五年期"形成风格"</p><p class="ql-block">特别展示了青年教师培养手册中的"成长轨迹图",引发满州里老师热烈讨论。</p> <p class="ql-block"> 2. 赛事指导秘籍——潘老师倾囊相授</p><p class="ql-block">面对教学竞赛指导的提问,潘老师以省优课一等奖指导案例现身说法:</p><p class="ql-block">◆ 五维打磨法: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态语言→临场应变</p><p class="ql-block">◆ 模拟训练"三个一":每天一次微课录制、每周一次模拟答辩、每课一次重构升级</p><p class="ql-block">现场播放的《说木叶》磨课视频对比,让参会教师直观感受"破茧成蝶"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3. 课堂革新进行时——李老师&刘老师双线并进</p><p class="ql-block">◇ 新授课策略(李老师):</p><p class="ql-block">- 创设"三境"课堂:真实情境·问题情境·思辨情境</p><p class="ql-block">- 展示《荷塘月色》项目式学习案例:用"为朱自清设计心灵疗愈路线图"驱动深度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复习课突破(刘老师):</p><p class="ql-block">- 提出"四化"原则:知识结构化·考点情境化·训练层级化·思维可视化</p><p class="ql-block">- 分享"文言文复习扑克牌"创新教具,实现知识游戏化重构</p> <p class="ql-block"> 活动尾声,刘艳老师以"三个共同体"作结:"今天我们缔结了专业成长共同体、教学研究共同体、质量提升共同体。期待未来建立'双城教研工作坊',定期开展联合备课、命题研究、资源共建。"屏幕内外,两地教师不约而同记录下这充满希望的约定。</p> <p class="ql-block"> 当镜头定格在两地教师云端合影的画面,窗外的暮色已悄然降临。这场持续两个小时的研讨,让两地的老师受益匪浅。从塞北到辽东,语文教育的薪火正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让我们期待两地教师继续携手,共绘语文教育的壮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撰稿 刘艳</p><p class="ql-block">编辑 姜中涛 何晓涛</p><p class="ql-block">审核 王晓伟 吕永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