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张维迎

李永才

<strong>▍国家与政府</strong><h3>1、过去十年(2003—2012)我有这样三个判断:第一,从经济增长速度的角度来讲,是过去三十五年里最好的十年;第二,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角度讲,是过去三十五年里比较严重的十年;第三,从体制改革的角度讲,是失去的十年。</h3></br><h3>2、<strong>我们真正需要反的垄断只有一种,这就是政府强加的垄断</strong>,因为自由竞争不会产生持久的、真正的垄断。</h3></br><h3>3、人类过去五百年最大的观念进步,就是认识到皇帝、国王、政府官员也是自利的,仅仅靠上帝和个人德性没有办法约束他们,约束他们的唯一有效办法是<strong>把权力关在笼子里</strong>。</h3></br><h3>4、政府制定的律法必须符合良知,符合天理。<strong>任何违反天理(自然法)的立法不能被称为真正的法律</strong>,只能被称为“恶法”,在道德上是不正当的。这样的立法是对人类理性的蔑视,是对人性尊严的践踏,无助于人类的幸福。</h3></br><h3>5、社会不能没有正义,但功利主义和权利主义对正义的理解不同。功利主义讲的是利害,不是是非。而权利主义是讲的是非,不是利害。权利主义讲的正义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基本权利,这些基本权利不能以功利的目的予以否定。</h3></br><h3>6、有些东西是不可逆的。比如说互联网,它已经变成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像吃饭穿衣一样,你没有办法关掉它,<strong>任何政府都不应该试图跟新技术对抗</strong>。</h3></br><h3><strong>▍市场经济</strong></h3></br><h3>7、市场经济有三个基础:<strong>自由,产权,企业家精神</strong>。如果公民不能够充分享有言论和行动、创业的自由,如果私有财产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和文化保护,如果企业家精神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我们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h3></br><h3>8、<strong>市场不求改变人的心,只求改变人的行为</strong>,市场就是你必须通过满足别人的需要来实现你自利的动机。它使得你不能伤害别人,你致富也好,地位提升也罢,一定得建立在给他人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基础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制度是最符合伦理道德的。</h3></br><h3>9、<strong>自由是人权,不是特权</strong>。对自由唯一的限制是不侵害他人的权利,因为人是平等的。</h3></br><h3>10、<strong>市场就是按照你给别人带来幸福的多少回报你</strong>。给别人带来的幸福越多,赚的钱就越多;给别人带来的幸福越少,赚的钱就越少,这就是市场的逻辑。</h3></br><h3>11、我们离市场经济还有多远?大概还有三百年,至少有两百年。因为我们的经济仍然是建立在特权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上,也就是说,<strong>我们并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真正的基础。</strong></h3></br><h3>12、<strong>我们只有建立起基于私有产权的市场经济,中国才能真正变成一个合作型社会</strong>,我们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秩序,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准才能真正提升,我们才能真正有博爱之心。只有实行真正的法治和民主,我们才会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只有公平正义,中国人才能活得有尊严。</h3></br><h3>13、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负责任的、有公民意识的中产阶级,那么民主政治带来的往往不是精英治理,而是暴民治理。所以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与经济市场化都不能着急,不可能很快就完成,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h3></br><h3>14、只要我们尊重了人的基本权利,给每个人平等的自由,市场经济自然就会到来。反之,如果我们的体制和政策不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再多的改革措施都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制度。</h3></br><h3><strong>▍既得利益者</strong></h3></br><h3>15、对今天的中国而言,即使用特权的手段得到利益,以后也需要法律保护。<strong>如果不落实宪法,最可能危害到的是既得利益者。</strong></h3></br><h3>16、既得利益者是否能变成改革者?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正面的。人们普遍认为既得利益者是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一点当然没有错。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中外历史,许多成功的改革,甚至革命,都是既得利益者推动甚至领导的。如果既得利益者不能变成改革者,改革是没有希望的。</h3></br><h3>17、<strong>既得利益者有可能变成改革者只是一种可能性,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strong>。既得利益者是否真的能变成改革者,取决于他们中是否有足够聪明智慧的人,这些人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领导力,是否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h3></br><h3><strong>▍企业家精神</strong></h3></br><h3>18、人类群体中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比一般人更具有判断未来的能力,更具有冒险精神和警觉,或者说想象力,这种人我们叫企业家。</h3></br><h3>19、企业家的本质是什么?用熊彼特的话讲就是创新,创造性破坏。</h3></br><h3>20、所谓制度企业家,就是改变游戏规则的人,他们做的是制度创新。</h3></br><h3>21、制度企业家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理论型的制度企业家,他们给我们提供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塑造我们的文化。比如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孔子、释迦牟尼,还有耶稣,近代的亚当斯密等等。第二类可以叫实践型的制度企业家,他们是作为政治家在改变社会,比如古希腊的梭伦、伯里克利、邓小平、里根、撒切尔夫人,都是杰出的实践型的制度企业家。</h3></br><h3>22、<strong>没有企业家,不可能有市场经济制度</strong>。人类自古以来就富有企业家精神,但只有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家精神才发挥到极致,从事于创造价值的活动。</h3></br><h3>23、我认为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潜力,最大的潜力是市场规模,包括工业化、城市化。这些背后靠什么?靠企业家精神,而不是靠政府官员,不是靠货币政策。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依靠企业家精神,但如何开发和解放企业家精神,依赖于我们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h3></br><h3>24、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取得的成就几乎都来自市场化的改革,我们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源于市场化改革还不确定,政府拥有的权力还太大,企业家的作用还没有能够真正彻底地发挥出来。</h3></br><h3>25、希望下一个三十年内,中国企业家的主要精力真正花在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研究消费者的偏好,研究市场的变化,研究技术的变化,<strong>而不是继续忙于应付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strong></h3></br><h3><strong>▍理念的力量</strong></h3></br><h3>26、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研究改变人们的观念,<strong>使人们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之所在。</strong></h3></br><h3>27、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我认为两个东西最重要:<strong>第一个是理念、观念;第二个是领导力。</strong></h3></br><h3>28、人们的利益并不像传统经济学假设的那样,仅仅是物质利益,而是有很多非物质的利益,这些非物质的利益,对理念的敏感程度更高。换句话说,<strong>我们有关正义的理念一定会影响我们的所作所为。</strong></h3></br><h3>29、理念是重要的,人的行为不仅受利益的支配,也受理念的支配;社会的变革和人类的进步基本上都是在新的理念推动下出现的,没有理念的变化就没有制度和政策的改变;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是理念变化的结果,<strong>中国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走出一些错误的理念陷阱。</strong></h3></br><h3>30、理念是从哪里来的?理念来自思想市场!所谓思想市场,就是不同观点、信仰、理念、思想、主张之间平等和自由的竞争。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思想市场竞争的结果:如果没有有关真理标准的讨论,没有思想解放运动,不可能有邓小平的改革;没有经济学家广泛深入的讨论,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没有法学家的争论,不可能有建立“法治国家”的理念。<strong>只有自由的思想市场,才能为我们未来的改革创造新的思想和理念。</strong></h3></br><h3>31、在思想的生产阶段,思想市场的基本原则是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在思想的传播环节,思想市场的基本原则是观念可以自由传播,同时意味着现存的观念、习惯、法律和政策都可以受到自由评论。在思想的实践环节,思想市场的基本原则是: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应该经过广泛的讨论和批评。</h3></br><h3>32、短期来看,变革期间,领导人的理念非常重要,<strong>但长期看,是普通大众的理念在决定着我们的未来。</strong>如果老百姓的理念变了,这个社会一定会变。只是以何种方式变而已。<strong>如果领导人的理念走在大众的前面,那就是改革;反之,如果领导人的理念落后于大众,那就可能是革 命。</strong></h3></br><h3>20世纪的中国,先后经历了三场革命 (the Xinhai Revolution, 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and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最高权力也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这一百年历史演变的速度、烈度和力度,远超过去一千年。</h3></br><h3>很多人在短暂的一生中 ,历经清朝、民国和共和国,更经历过多场战争和饥荒的磨难,接受过多次政治运动的“洗澡”和“考验”。无论精英与大众,在剧烈的政治和社会变迁下,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其中而无法自主,几乎每一个体的人生都像是翻越了一座座大山,也构成了一段段今天的人们看到的传奇往事。</h3></br><h3>作为一本当代口述史的珍贵合集,它卖得好却印得少是有原因的。里面采访的内容围绕在政治,历史,文化等领域,采访了很多重要人物,名字大家自己看目录。记录了许多特殊年代的历史事件,尤其是政治大地震这一章包含了许多珍贵的原始照片和一手资料,尺度很大。<br></br></h3></br>